1953年7月,在朝鲜战争停战协定即将签署之际,发生了这样一幕:一个13人的志愿军小分队在夜色掩护下突袭并全歼南朝鲜军首都师“白虎团”团部。这就是后来被搬上屏幕的传奇故事“奇袭白虎团”,而赵力合正是当年“虎口拔牙”的急先锋。
赵力合,1931年出生于河北任丘北汉乡赵范庄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阶段,志愿军坚持“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进行了持久的积极防御作战,敌我双方呈拉锯态势。此时,多抓几个俘虏对志愿军下一步作战很有帮助。1952年夏,赵力合所在班受领上山抓俘虏的任务。一天晚上,在较多兵力佯装攻山吸引敌军主力的同时,赵力合所在班从山后偷袭抓俘虏。不料,敌军早就撤离了山头,志愿军大部队扑了空。接到后撤命令的赵力合发现一个树墩有些异样,上前查看,发现后面藏着一个南朝鲜士兵。赵力合立即报告班长,这时南朝鲜士兵突然扑上来掐住赵力合的脖子将他压倒,两人厮打在一起。最终赵力合与赶来的班长制服了南朝鲜士兵,将其俘获。由于俘虏来之不易,此次“战斗”赵力合荣立二等功。
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署前,南朝鲜当局叫嚣“北进”“单独干”。为了把敌人逼回谈判桌,7月,金城战役打响。志愿军制定了突袭南朝鲜军精锐部队首都师第1团“白虎团”团部的计划,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带领赵力合所在班奉命执行这个“虎口拔牙”的任务。小分队分成三组,赵力合是第一组组长,具体任务是消灭“白虎团”的警卫排,为第二、第三组直捣“白虎团”团部扫清障碍。
13日晚,杨育才乔装成“美国顾问”,赵力合等12名侦察员化装成护送“顾问”的南朝鲜士兵,兵分三组,直插敌纵深。敌人炮火密集,小分队避开公路,沿壕沟迂回前进。途中,小分队意外抓获一个落单的南朝鲜士兵,获知了敌军的联络口令,顺利通过敌人几道岗哨。
进入“白虎团”团部二青洞时,小分队与前来增援的南朝鲜军首都师机甲团第2营车队遭遇,小分队立即发起袭击。由于小分队化装成南朝鲜士兵,敌军一时分不清敌我。趁敌慌乱之际,小分队冲过车队,直扑“白虎团”团部。赵力合带领第一组越过团部直奔后山的敌军警卫排,第二、第三组埋伏在团部周围等待赵力合的枪声示意。“我们不说话,见到南朝鲜士兵就打,对方就喊叫,哪里有喊声我们就打哪里。”赵力合回忆说。敌警卫排四散溃逃,赵力合带领第一组进行追击,直至将敌人全部消灭。与此同时,杨育才带领第二、第三组冲进团部,打得敌人措手不及,仅用十几分钟就结束了战斗。等到赵力合赶回团部时,小分队已将面目狰狞的“白虎团”团旗缴获。后来,这面团旗被收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
此次突袭毙伤敌机甲团团长以下97人,俘敌军事科长、榴炮营副营长等19人。小分队圆满完成任务,为金城战役取得胜利作出突出贡献。是役,赵力合荣立一等功。
1954年,赵力合从朝鲜战场回国,1957年复员返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