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 正文

申鹏:乌江边的“神兵”

作者:申鹏  更新时间:2020-12-15 09:31:30  来源:平原公子  责任编辑:石头

  1935年1月,红军强渡乌江,乌江那块两岸峭壁,水流湍急,没有桥,渡船下水就被冲走,红军在水中强行打桩拉绳子搭浮桥,巨大的浮桥被江水冲得像蜈蚣一样扭动,中央红军几万人从扭动的浮桥上通过。

  乌江上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神迹”,两岸围观的居民看得目瞪口呆,以为天神显灵,几十年后,人们还在口口相传,天兵如巨龙般强渡乌江,他们会法术,胯下骑着“水马”,身上穿着“盗甲”,水火不能伤,履天险如平地。

  强渡乌江的时候,其实还有个“神迹”,就是“例无虚发”的神炮手赵章成,1935年1月份,红军强渡乌江的过程中,赵章成利用仅有的5发炮弹,用没有瞄准镜的八二迫击炮,隔着乌江炮击敌军阵地,使得红军成功渡过乌江。

  当时中央红军先遣团四团一营强行过江,却被被敌人的碉堡火力压制,后续部队无法渡江,情况万分危机,希望寄托在赵章成和一门迫击炮上.....

  赵章成很有意思,传说他信佛,不忍开“杀戒”。在第一发炮试射之后,他又用手指头瞄了瞄,然后双手捧起一发炮弹,举过头顶,跪下一条腿,对着天空,象念咒语似的喃喃说道:“不怨天不怨地,我是奉命射击,冤鬼不要来找我!”。(有人考证,赵章成在用跳眼法测距)

  他说完,将一发炮弹滑进弹膛。“轰!”一声巨响。只见炮弹出膛,少顷,火光一闪,“哐!”炮弹在敌群正中间爆炸了,顿时掀起一股浓烟。“打的好”大家不禁喊了起来。接着第二发、第三发连续发射,向红军滩头部队冲击的敌群顿时被浓烟覆盖了。

  硝烟散尽,只见那品字形三个炸点的前后左右,躺着一大片敌尸,其余的敌人鬼哭狼嚎地向后溃逃。红军滩头部队,乘势发起猛烈的进攻。最终大军强渡乌江成功。

  渡过乌江后,红军进了遵义城,全城百姓听说了,都来围观,要来看骑着“水马”,穿着“盗甲”的天兵,还要看“朱毛”,他们以为朱毛是一个人。

  结果他们大失所望,说“没啥了不起,穿的破破烂烂,还满身泥巴”。红六团一营营长曾保堂被老百姓缠住了,因为他是天兵的“先锋官”,人家“亲眼”看到他飞渡乌江,飞身上遵义城墙的,老百姓非要他展示一下法术,他没办法拿了个钢盔出来,老百姓不满意,他吹牛说:“水马和盗甲那是军事机密,不能随便看的。”

  曾保堂为人很搞笑,因为老百姓到处在问水马和盗甲,他就干脆在自己的住处写了几个大字“第一水马司令”。

  这个第一水马司令,和遵义人打成一片,他会做炒米糖和糖糕,还利用自己是“第一水马司令”,是遵义百姓争相一睹为快的“名人”,做起了生意:他把糯米做成米花糖糕拿到街上去卖。群众吃米花糖糕要泡上开水,曾保堂就顺便把开水也带上一起卖了。另外,还捎带卖白金龙的香烟。

  于是,在遵义街上出现了“第一水马司令”当小货郎的场面:他像遵义本地商贩一样担着一个挑子,一头挑开水壶(白铁皮打制的,壶内盛水、壶底灶箱里是燃红的木炭),一头挑小箩筐,盛着碗瓢和物品,前头还挂四方玻璃灯,奔走于大街小巷叫卖,向过往行人兜售。还弄了个招牌,叫做“曾保堂开水”。

  红军不但获得了给养,还吸引了数千青年参军。

  一支装备奇差,满身泥巴的军队,被人民看做天兵,军事长官和人民打成一片,倍受热爱,这真的是军事史上的奇迹。

  从来没有救世主,没有神仙皇帝,我华夏传说中的那些神话英雄,大概也就是这些高洁、无畏、智慧、而又亲切的人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