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什么是毛主席的好学生好干部
老百姓就是一杆秤!
张钦礼在1978年被捕入狱,被判13年徒刑。
出狱后既无党籍,又无公职,更无基本生活保障。
这样一位劳改释放犯,
这样一位已经从兰考公众生活中消失了27年之久的老头子,
在这样一个有奶便是娘的时代,
在既无政府号召、又无媒体公告的情况下,
在丧礼的组织者一再低调处理,一改丧期、二改道路、三改埋期,尽量回避群众参与的情况下,单靠自发地口口相传,怎么能够聚集起十余万兰考群众,让他们放下工作,沿路跪地哭祭呢?
此情此景,举世无双,空前绝后,
"惊天地,泣鬼神"!
视频三段
视频链接:https://v.qq.com/x/page/y0357jff4eg.html
视频链接:https://v.qq.com/x/page/c0162aj14ls.html
视频链接:https://v.qq.com/x/page/m03825xee36.html
焦裕禄同志的亲密战友张钦礼同志含冤去世,他墓地上的纪念碑,已经增加到了七十一块。
这些石碑中的每一块都包含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它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树立在张钦礼墓地上,默默地倾述着人民群众对张钦礼同志的怀念。
笔者有幸曾到张钦礼墓地瞻仰,认真地阅读了每一块碑文。
这些碑文大部分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写的,文字算不上很精致,有的还存在错别字。但就是这些朴实无华的文字,使我强烈地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对张钦礼同志的深厚感情。
我深深为张钦礼与兰考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而感动和震撼。
在张钦礼同志逝世11周年之际,特选录部分碑文以表达对张钦礼同志的崇敬和思念之情。
一、张钦礼坟前的第一座碑
公元二零零四年甲申年十月初一,在兰考,在孕育了焦裕禄伟大精神的土地上,有一块石碑,悄然立在了张庄的田野里。
在这个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的日子,在这个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的家族墓地,在这个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的土坟前,因为碑刻上的名字而变得不再普通。
它像一把小小的干柴,燃起了万千民众对一个人的炽热情怀;
它像一泓清澈的小溪,滋润了兰考人民久涸的心田。
今天看来,在几十座高大的碑林里,它显得是那么的不起眼,然而,正是这个不起眼的石碑,竟开了让全兰考、乃至全国都令人动容的先河------为一个人建立一片碑林,在这几十座墓碑上,都共同刻着一个人的名字,这个名字就是-------张钦礼!
碑文:
人民公仆 张钦礼永垂不朽
华夏神州丰碑才立唤清官醒来
丹青史册墨迹未干写英雄几许
德高望重
呜呼 钦礼好书记,爱民谁与比。痛煞万民心,饮恨不言屈。
哀哉 亲人怕别离,相逢无归期。望断天涯路,何去觅书记。
壮哉 清官垂青史,青史血泪滴。民心大天地,谁铸丰碑起?
卞秀英 王和平 郑士成 齐二亮 敬立
公元二零零四年甲申年十月初一
二、一位拾破烂老人为张钦礼立的碑
人要报恩
张县长,你可能不记得我了。
我是范玉梅,今年八十一岁了。
你去世这两年我天天心如刀割,埋怨苍天咋不让我替你去死。
我至今没忘,一九六零年七月,你去看望老军属陈堂的母亲,我和陈堂的其他邻居闻信赶去看你。在互相问候中你得知我丈夫蒙冤被押,五个儿女幼小,不满周岁的小女儿耳朵生病,往外爬蛆,无钱医治,就与陈堂一起赶往我家探视。你拿出几块钱说:“我现在被划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不是县长了只管给你写个便信,到粮管所买点小磨油,给孩子耳朵里倒点,就会好的。我带的钱不多,都給你,如果小磨油人家不要钱,就用这点钱给孩子买点吃的。”结果小磨油粮管所没收钱,治好了小女儿的病,你给的钱买成了粮食,一家维持了许多天。这年十月,你又背着上百斤一布袋红萝卜送到我家,全家老小靠这一布袋萝卜补贴活了过来,我和儿女现在提起此事仍然流泪不止。
张县长你与我家无亲无故,但你是俺家的恩人,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好人。
城关镇东街民妇范玉梅领全体子孙拜上
白茅石雕厂听八十一岁的老人讲完张县长的真实事迹后所感动,免费赠石碑一块,雕刻范玉梅老人的叙述。
赠送人:丁富友
公元二零零六年阴历十月初一
三、一些当年的孤儿为张钦礼立的碑
1961年,在时任县长的张钦礼提议下,经请示上级批准,组建了兰考县福利院。张钦礼非常重视孤儿的收养,还亲自安排了许多孤儿进了福利院。
孤儿郑金城立碑碑文:
世代怀念张钦礼书记
少小迭遭失亲痛,兄妹伶仃似哀鸿
书记泪伸南海手,救我投入党怀中
含心养育慈父心,茹苦教诲严师情
寸草难报三春晖,世代衔环祭英灵
沐恩侄郑金城携全家敬立
公元二零零五年五月七日
孤儿刘宝之父刘中豫立碑碑文:
洪恩百代 大义千秋
公元一九八九年。吾自台湾回兰考寻根祭祖,兼与亲子刘宝相会。
一九四八年,吾离家之台时,宝儿尚在襁褓。年三岁其母病故。于伶仃无靠之中,得张钦礼先生将其收养至政府所办福利院中,供其吃穿,教其读书,俨然慈父良师。吾四十年后见儿,儿已岿然丈夫,且娶妻生子,机关供职。随谒恩人。深鞠三躬,促膝长话。
前年惊闻张公西归,哀痛莫名;奈海峡阻隔,未及亲吊。至愧至憾。今逢清明祭扫,嘱子孙代勒此石,以旌张公之德,彰显千秋大义。
台省 刘中豫 拜揖
二零零七年四月五日
孤儿刘贵山兄弟立碑碑文:
感恩碑
因父母早逝,我和两个弟弟成为三个幼小的孤儿,过着孤苦伶仃的流浪生活。
一九六二年十月,在张钦礼书记的亲自安排下,我们兄弟三人和全县许多孤儿进入兰考社会福利院,过上了吃穿住用有人管,学习文化有人教的幸福生活。张书记十分重视福利院的工作。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他还不避寒暑风雨,多次前往照看,直到我们一个个参加工作,成家立业。
如今,张书记已辞世三载,追忆当年,我兄弟三人与众多成长于兰考福利院的孤儿哭释之际,从心底咏唱:党的阳光照我身,党的雨露润我心,世世代代报党恩。
刘贵山并胞弟刘四军、刘贵忠叩立
公元二零零七年四月五日
四、为报救命之恩为张钦礼立的碑
永垂不朽
生为人民功高四海 死忠祖国名状千秋
救命大恩流芳百世
一九六零年,我十一岁。这年农历五月初三,我们同村十几个儿童一起到兰商干渠的马店桥东摸鱼,我与同龄人张志江误入水深三米的潭坑之中,苦苦挣扎,难以脱险,其余儿童齐声呼救。但闻声赶来的成年人,见水深坑大,无人敢下。
这时,从南岸飞来一人,二话没说跃入潭中,把我从水底托到岸上。听说还有一人他再次潜入水底。三次换气三次潜水,终未找到张志江。极度疲累之中,他又组织岸上从人扎筏,用长杆捞出张志江尸体。当他累昏在地,大家扶他坐起时,认出了他是兰考百姓的父母官—张钦礼县长。
数天后,我由父母带领,到位于老君营东北地,兰商干渠南岸的草棚中拜见救命恩人才知道老人家正被带着右倾分子帽子劳改之中。当时他经常挨饿,浑身浮肿,为救我们两个儿童又大病了一场。
事过四十七年,时时刻刻难忘,细想恩人一生,总是心存百姓,自己为轻。
兰考县葡萄架乡王庄村农民张立省携
子: 张所强 女: 张所萍 叩立
二零零六年农历十月初一
白茅石雕厂铁笔丁富友
五、农民安兴才为养父张钦礼立的碑
思亲望云
养身父张公讳钦礼千古
一九五零年春,养父张钦礼、刘秀芝夫妇住小宋搞土改。访贫问苦中,发现我家靠讨饭度日。生母得结核病卧床不起。我仅三个多月,无奶喂养,骨瘦如柴奄奄一息。养父、养母商定,有口饭与我们同吃,婴儿当亲生抚养。
从此,刘秀芝一边工作,一边伺候我母,给我喂奶。当时刘妈亲子不到半岁,也在乳养中。一母两儿,一奶双养:擦屎刮尿,移干就湿。历时八个多月。难以想象,二位老人是如何挣扎过来的。土改结束,他们一家离开小宋时,我家已翻身做主,我也成长为一岁多的健康幼儿。
生母在世之日,时常提起:没有张叔叔、刘妈妈搭救,我们早已家破人亡。我本人也早已抛尸荒郊。生身养身恩同重,世代感念救命人。
小宋集安兴才携妻 王芝兰
子安显华 安桂芝 安风娇安显富 安爱容 安风梅女 安 平跪泣
公元二零零七年清明立
笔者感言:
什么是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张钦礼和群众的关系就是这种联系的典范。
六、当年科研兰考泡桐的大学生为张钦礼立的碑
兰桐开发奠基人
一九六二年我们作为农业技术新兵从南方调到兰考工作。气候不适,水土不服,生活困苦等种种磨难,曾一度使我们处于去留的徘徊之中。是焦裕禄和张钦礼兄长似的关爱,严师般的教诲,让我们扎根兰考,开发出兰考泡桐这一科研成果。焦书记辞世后,张钦礼帮我们对这一成果认真总结,大力推广,使兰考农桐间作面积由不足千亩发展到一九七八年的四十七万亩,桐材蓄积量由几乎为零增至二十三万立米,年生长量八万立米,年采伐量三万立米。
上世纪七十年代,兰考农桐间作经验推广到全省、全国。成林总面积超过七千万亩。农桐间作林带改变了农田的小气候,仅河南省五千万亩农桐间作麦田,每年就从干热风的灾害中夺回粮食三十多亿斤。这是其他任何工程都无法取代的生态效益。
世人认为科研成果是科技人员的心血,科研人员则深知他们的成果来自焦裕禄、张钦礼这些搭建科研平台的幕后英雄。
当年科研兰考泡桐的江南大学生
魏鉴章(河南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工程师)
朱礼楚(河南省兰考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
敬立
二零零七年四月五日
七、焦裕禄树立的红旗队为张钦礼立的碑
焦裕禄生前树立了四面红旗:秦寨、双杨树、韩村、赵垛楼。这四个红旗队都为张钦礼立了碑。这里仅选录了赵垛楼和秦寨立的碑文
赵垛楼为张钦礼立的碑:
红旗队人心中的红旗
一九六三年终的全县表模大会上,赵垛楼大队被评为四面红旗队之一。焦裕禄书记亲自命名“赵垛楼的干劲”。
从一九六二年上朔至六一年、六零年,赵垛楼连续三年绝收。两千七百人全靠国家救济存活。一九六三年春,焦裕禄、张钦礼二位书记一同来到这里,他们实地勘察,向群众请教,找到了连年受灾的症结是风沙、内涝,拨亮了赵垛楼人心中的一盏灯。
治灾决战由张书记指挥打响。他用毛泽东思想为大家鼓劲,用带头苦战为大家添劲,一个春天,我们用三里之外的粘土盖住三个沙丘,动土二十万方,开挖十二条河道。六三年夏秋,雨水比往年还大,赵垛楼却长出压塌地的庄稼,秋后一季翻身。除了人吃马喂还上交八万斤余粮。
焦书记逝世后,张书记秉承遗愿,于一九六五年再到赵垛楼蹲点,将全部沙丘贴上膏药扎上针,续挖七条大沟、三十四条小沟,实现了三沟配套。接着将此经验推广全县,带动了全县的除三害工作。
榜样的力量无穷,红旗队的经验宝贵,培养红旗队的张书记功高,发现红旗队的焦书记伟大,他们是红旗队人心中永不褪色的红旗。
赵垛楼大队全体干部群众扣立
公元二零零七年四月五日
秦寨为张钦礼立的碑:
惠泽于民
张钦礼书记永垂不朽
当思原秦寨大队七个自然村盐碱地的改造,在焦裕禄、张钦礼书记的直接关怀下,历经两个时期,摸索出两种办法,终让不毛之地成为千亩良田。六十年代初,焦裕禄、张钦礼二位书记充分肯定秦寨大队农民以蚕吃桑叶的进度翻淤压碱的决心,县委及时解决生活困难,大力支援生产工具,治碱工程初见成效;七十年代,张钦礼书记在全县实行引黄灌淤,秦寨大队所有碱地普遍覆盖一市尺以上淤土,面貌彻底改变。好书记人虽走远,英明犹在。功德事业永存在我们心中。
兰考县堌阳原秦寨大队十六个生产队农民 同叩
二零零七年岁次丁亥二月十八日清明立
四明堂黄宗麟书刻
(题名:共130人;略)
八、龙庄村全体群众为张钦礼立的碑
改变沙区的领路人张钦礼书记永垂不朽
我龙庄共四个自然村,计人口两千二百七十人,耕地两千六百八十亩。其中沙地沙丘近千亩。当年未治理时,,千亩沙地颗粒不收。其余土地因受沙害也所收无几。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张钦礼书记带领我村干部防风固沙丘五百六十六亩,致使全部耕地沙固风息,世代可耕。特此树碑铭功彰显千秋。
兰考县小宋乡龙庄村党支部、村委会成员
孔令山 龙国旗 张作彬 张东艳 肖建升 孔德林携全体乡亲 同叩
公元二零零九年五月七日
笔者感言:从上述碑文中可以看出,焦裕禄在兰考除三害、种泡桐的感人事迹中,处处都伴随着张钦礼的身影。焦裕禄逝世后,张钦礼又继承焦裕禄的遗愿,呕心沥血地为兰考发展奋斗了十几年,“焦裕禄同志的亲密战友”这个称号,张钦礼是当之无愧的。
九、白茅石雕厂为张钦礼立的碑
被(让)我感动的人
白茅石雕厂是一个综合现代化、祖传多代的大型企业。从我曾祖父、祖父、还有我父亲,一百多年来曾刻过许多知名人士的石碑,但从没雕刻过象那么多平常百姓给张钦礼书记的赞碑,也没有见过一个普通县官有那么多百姓前来祭念,更没有听说过有数万张书记前来报恩的群众,特立碑纪之。
张钦礼爷爷永垂不朽
白茅石雕厂丁胜杰
二零零七年仲春立
十、一些外地群众为张钦礼立的碑
张钦礼逝世三周年过后,立碑者仍然络绎不绝,而且从县内扩展到县外,从省内扩展到省外。
黑龙江群众为张钦礼立的碑:
苍天作证
清官一去千古叹 百姓鎸留万年碑
清明节,慕名至张钦礼墓前拜谒,果然扫墓者人群如潮,络绎不绝。但见浓绿田野碑群林立,庄严肃穆,蔚为壮观,堪称一奇。又读碑文,才知张公原为县长,以民为主,凄苦一生,百姓深爱,终因蒙不白之冤饮恨九泉,此为二奇。再看为张公立碑者,多来自社会基层,农民兄弟,弱势群体,竟然挥泪书碑鎸文,呼唤正义,自发地为张公抱打不平,此乃三奇!我辈后生,甚幸亲临此境,敬观墓碑,一碑一奇;细品碑文,一句三叹;碑碑记载张公亲民功德,字字思念张公爱民情怀。民众自发自立,一碑一事一恩,感天动地,栩栩如生。史书巨著,洋洋万卷无先例。张公碑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真乃集人间道义、良知之大成也!叹为观止。特立此碑,致以敬仰!
黑龙江省王景生 李志友 杨光纪 顾书珍
二零零八年戍子奥运年清明节敬立
河南省部分干部群众为张钦礼立的碑:
焦裕禄同志的亲密战友
张钦礼同志永垂不朽
公元两千零七年岁在丁亥二月十八日立
你的最爱是人民,人民最爱的是你。
你为人民做了多少好事,人民为你唱了多少颂歌;
你为人民洒了多少汗水,人民为你流了多少泪水。
你为人民建造了一座现实的丰碑,人民为你铸造了一座历史的丰碑。
为历史建造丰碑的是人,为人建造丰碑的是历史。
敬民爱民者,才能民敬民爱;念民怀民者,才能民念民怀。
人民最无私,历史最公正。
活在人民心中,就永远活在历史上。
建新 书丹
白茅石雕厂丁富有鎸刻
(题名共49人略)
十一、焦裕禄的大女儿焦守风代表252位立碑群众在立碑仪式发言:
当年,我爸爸在兰考工作时,作为县委书记的张叔叔,与我爸爸肝胆相照,亲密合作,患难与共,为改变兰考灾区的面貌贡献了自己全部力量。我爸爸病故后,张叔基于对我爸爸的真挚友情和深刻理解,主动向上级党和全社会宣扬、介绍我爸爸的事迹和精神。张叔对兰考人民有着深沉的爱。他艰苦奋斗了一生。七十年代带领全县人民终于治服了沙荒、盐碱、内涝三害,实现了我爸爸的遗愿。现在,兰考乡亲们自发地为他树起一座座丰碑,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对党的好干部的诚挚的热爱和怀念。
2006年5月7日
十二、焦裕禄的二女儿焦守云为张钦礼扫墓:
张叔,守云给你送钱来了,你该享受享受了。你和俺爸爸关系最好了,恁弟兄俩化吧。……张叔叔是最高风亮节的人了,以后我会经常来看你的…….
2013年清明
(注:文章写于201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