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沽大地,子牙河畔,一座气势恢宏的建筑静静矗立。聂荣臻元帅题写的“平津战役纪念馆”7个金色大字,镶嵌在展馆巨大牌楼式眉额上,闪烁着熠熠光辉。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收官之战。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让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北平和工商业大城市天津回到了人民手中。前不久,记者随天津警备区新聘文职人员来到这里,重温红色记忆,缅怀革命先烈。
步入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名为《走向胜利》的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迈步向前的铸铜雕像。雕像后的巨幅壁画《胜利交响诗》,形象再现了东北、华北军民英勇奋战,夺取战役胜利的宏大场面。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胜利结束,淮海战役已经开始,华北战场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平津战役纪念馆馆长王培军向记者介绍,随着淮海战役的发展,中央军委判断位于平津地区的蒋介石嫡系部队向南撤退的可能性增大,一旦蒋系部队南撤,傅作义部队必将西逃。为此,中央军委决定提前发起平津战役,抑留并歼灭傅作义集团于华北地区。
平津战役打响后,按照中央军委部署,我军采取“围而不打”或“隔而不围”的办法,完成对北平、天津、张家口之敌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截断敌军南逃西窜的通路,随后按“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顺序,依次各个歼敌。
高耸坚固的城墙被我军攻克,将士们潮水般涌向城内……纪念馆内的一张照片,真实再现了我军解放新保安的胜利场景。王培军告诉记者,1949年1月14日,我军集中兵力,激战29小时,于15日攻克敌坚固设防和重兵守备的天津,歼敌13万余人。
在战役实施厅展柜前,记者被一张标注翔实、比例精确的泛黄地图吸引。“这是天津国民党军城防部署图。”王培军介绍,解放天津的战斗打响前,中共地下党员舍生忘死,想方设法在敌人严密防守中拿到城防图,并及时送给攻城部队。“有了这张地图,我军大炮仿佛‘长了眼睛’,官兵用最快的速度、最少的伤亡、最小的破坏夺取了天津城区。”
天津的解放,使北平国民党守军陷入绝境。从1948年12月起,傅作义派代表与我军进行谈判。1949年1月21日,双方达成《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协议》。1月31日,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城,北平和平解放。
“平津战役历时64天,我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王培军介绍说,平津战役的胜利,连同辽沈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丧失了三大精锐战略集团,国民党的统治基础发生了根本动摇,为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奠定了巩固的基础。
走出纪念馆,记者内心久久不能平复,革命先烈为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如今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我们一定牢记历史、接续奋斗,为新时代强军事业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