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 正文

剧版《大决战》观后:毛主席的伟大军事功绩不容淡化!

作者:青年毛思想信仰者   更新时间:2021-07-13 08:50:08  来源:热风2021  责任编辑:石头

  {摘}正如政治和经济密不可分、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样,个别卓越的革命导师和他所在的领袖集团、人民群众密不可分,他是领袖集团、人民群众及其智慧力量的代表。只有不懂辩证法的蠢人,才会像把政治和经济相割裂一样,把革命导师和领袖集团、人民群众相割裂。还清白于毛泽东,也就是还清白于他领导下的中国劳苦大众。胜利的荣光归于毛主席,也就是归于伟大的中国人民!

  剧版《大决战》开播已有一段时日了。看起来,高导yyds,一如既往高水平发挥,决不让你失望……以至于,我们现在基本可以下个这样的结论:剧版《大决战》之于影版《大决战》,约莫相当于新《三国》之于老《三国演义》……

  抛开我军气质的李云龙化即匪气难消、东野林罗刘关系氛围的失真、硬是把“决战”时限上拉从重庆谈判拍起、蒋宋夫妇角色的若干美化等等“小问题”不谈,很要命的一点,正如刘继明老师所指出的:

  “每集都是几大书记你一句他一句,个个都变成了英明的军亊家战略家,最后毛泽东只是把大家的意见归纳一下,以证明解放战争是靠‘集体领导’取胜的。”

微信图片_20210712123442_Jc.jpg

  01.跟着叶帅学战史:三大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同志战略决战思想、战略思想和人民战争思想的胜利!

  关于毛主席对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作用和贡献,叶剑英发表于1961年《红旗》杂志第2期的文章《伟大的战略决战》,为我们提供了重要参考。

微信图片_20210712123447_Jc.jpg

  ❶文章在总体上评价说:

  “三大战役所取得的伟大战略决战的胜利,是毛泽东同志的战略决战思想的胜利,是毛泽东同志战略思想的胜利。战略决战思想是毛泽东同志整个军事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认真研究三大战役的丰富经验,将帮助我们全面地领会毛泽东同志的战略思想,全面地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军事科学。”

  “三大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同志的人民战争思想的胜利。……在三大战役中,广大人民支援战争的宏伟场面,以及由此而取得的战略决战的胜利,再一次证实了毛泽东同志关于人民战争的伟大思想。”

微信图片_20210712123452_Jc.jpg

  ❷关于解放战争战略决战进程,文章叙述说: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第三年以后,毛泽东同志及时地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指挥人民解放军向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战略决战。”

  “……究竟是让敌人实现他们把现有兵力撤至关内或江南的计划,使我们失去时机,从而增加我军尔后作战的麻烦呢?还是在敌人还没有来得及决策逃跑之前,我们就当机立断,抓住大好时机,组织战略决战,各个消灭敌人的强大战略集团呢?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毛泽东同志根据对战争形势的科学分析,毅然决然地抓住了这个战略决战时机,先后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一九四九年十月三十日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社论说:‘满洲的丧失是不可避免的,在撤退问题上唯一严重错误,就是择时不当。’敌人在战略撤退上的犹豫不决,从反面证明了毛泽东同志捕捉决战时机的英明。”

  “毛泽东同志在紧紧地抓住决战时机的同时,又正确地选定了决战方向。”

  “东北人民解放军坚决地执行了毛泽东同志的作战方针,歼敌四十七万,取得了东北决战的伟大胜利。加上当时其他各战场上人民解放军的胜利,从此就使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对于国民党军也转入了优势。”

  “正当辽沈战役方兴未艾之时,毛泽东同志在华东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济南战役胜利以后,又组织了淮海战役。”

  “从一般情况说来,主要兵力应集中使用于攻歼的目标上,毛泽东同志却在我有足够兵力及敌军兵力集中的情况下,采取了相反的方法,创造性地处理了战役目的和手段既统一而又有区别的辩证关系,灵活地运用了集中兵力的原则,因而顺利地牵制、阻击了徐州敌军强大兵团的东援,取得了歼灭黄百韬兵团的胜利,切断了敌人海上逃路,为战役的尔后各阶段,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恰当淮海战役鏖战正酣之际,毛泽东同志又组织了平津战役。”

  “在三大战役之后,毛泽东同志明确地提出了用天津、北平、绥远三种方式解决残余敌军的问题,他着重指出:‘用战斗去解决敌人,例如解决天津的敌人那样,仍然是我们首先必须注意和必须准备的。’同时指出:‘按照北平方式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是增加了’。战争发展的实践,完全证明了毛泽东同志这些意见的正确。”

微信图片_20210712123502_Jc.jpg

  ❸关于毛泽东同志对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指导,文章指出:

  “毛泽东同志根据全国各战场的具体情况,抓住了不同的关键问题,正确地确定了决战方向,制定了不同的作战方针,使三大战役之间和各战役的各阶段之间有机地联系了起来,一环扣一环地,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地向前发展,取得了战略决战的伟大胜利。”

  “三大战役的初战胜利,完全体现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必须打胜;必须照顾全战役计划;必须照顾下一战略阶段’的初战原则。在战争指导中如何照顾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如何在复杂的情况中去找出和掌握关键问题,毛泽东同志为我们作出了光辉的范例。”

  “毛泽东同志从最后消灭敌军主力,必须攻击敌人坚固设防的大、中城市,并与敌人强大机动兵团作战的情况出发,从建立全国统一的革命政权,必须夺取政治、经济的中心城市的情况出发,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和全歼敌人强大兵团密切地结合起来,把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和夺取城市与地方密切结合起来,把大规模的运动战和大规模的阵地战密切地结合起来。毛泽东同志根据我军多年来丰富的作战经验概括而成的‘十大军事原则’,在三大战役的指挥中,得到了全面的运用。”

  “正是由于毛泽东同志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进行了灵活的战略指导,由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严格遵循了和灵活运用了毛泽东同志所规定的战略战术原则,因而使我们在三大战役中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

微信图片_20210712123507_Jc.jpg

  ❹文章对毛泽东同志军事指挥艺术作出了极高评价:

  “‘兵贵神速’和‘出敌不意’的军事原则,为一般军事家所熟知,但毛泽东同志运用之妙,却超乎寻常。‘围而不打’和‘隔而不围’的作战方针,以及延缓华东战场对杜聿明集团残部最后歼灭部署的指示,则更表现了军事指挥上的高度艺术,而为一般军事家所望尘莫及。”

  “毛泽东同志在三大战役中,不但对我军指挥自如,而且善于制造和扩大敌之弱点,使敌军完全听我调动,就我范围。……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了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指挥艺术达到了‘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高度。”

  02.其他四书记在解放战争及其战略决战中,主要起参谋协助作用

  抗日战争以后,朱老总主要在中央统筹全局,很少具体指挥作战;在解放战争时,他曾经亲自主抓过一次。一篇声称要“还原一个历史上真实的朱德总司令”的文章说,“在战略决战期间,朱德负责综合分析各战略区的情况,提出各种作战方案,供军委决策。”据说,朱老总曾承认:解放战争是主席亲自指挥的,自己也就跟着参谋参谋。

  金新果《周恩来与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一文指出:

  “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代总参谋长周恩来,作为久经战争考验的卓越的军事战略家,始终辅佐毛泽东、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参加指挥了这场震惊世界的伟大战略决战。”

  “周恩来对毛泽东‘慎重初战’的战略指导原则有着深刻的理解。在战略决战的伟大实践中,他协助毛泽东,着眼战争全局,把握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环节,正确选择决战方向,将‘慎重初战’的原则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战略决战,毛泽东是挂帅的,周恩来参与决策,并具体组织实施。”

  “对前方的作战情况,一般经毛泽东、周恩来商量研究确定对策后,多数由毛泽东起草文电,少数由周恩来起草……”

  另,据统计在西柏坡期间,毛泽东亲自起草的电报达400余封,仅三大战役期间就有197封。《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等以后收入《毛选》第四卷的重要电报,都是在这起草的。

微信图片_20210712123512_Jc.jpg

  “战略决战期间,在毛泽东决战思想的指导下,周恩来创造性地运用了瓦解敌军这项政治工作原则,组织策动了一系列国民党军的战场起义和和平改编工作,进而创造了解决敌军的‘北平’、‘绥远’两种新方式,把瓦解敌军工作上升到战略的地位。”

微信图片_20210712123517_Jc.jpg

  解放战争时期,刘少奇主要负责土地改革等后方工作。抗战胜利后,刘少奇为我党争取东北的斗争做出了重大贡献:把抗战后期我党所制定的“向南发展”方针及时改变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方针;把拒阻蒋军进入、我全力独占整个东北的方针及时改变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创建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方针。这“两个改变”及其所采取的一系列重大措施,奠定了国共双方大决战中我党取得胜利的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任弼时一直与毛泽东、周恩来在一起,参与了中央许多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在此期间,他着重抓了如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除协助毛泽东主持中央工作和指挥解放战争外,在党建、土改、统战、青年团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03.军功淡化与“集体智慧”说

  应当说,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即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不仅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胜利,也是毛泽东个人军事天才充分发挥而取得的伟大胜利。毛主席亲自谋划、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的作用,不容否定和忽视;这一作用很大程度又延续到后来那场震惊中外的,被有的人视作“解放战争下半场”的抗美援朝战争中。

  相当一段时期以来,某些人所制造和热衷传播的教员“不懂经济”“不会建设”等谣言,隐含的一个前置意思是:他只会打仗。

  然而,看起来:一旦有机会连毛教员的伟大军事才能和军事功绩也要“淡化处理”时,有的人是会毫不犹豫就下狠手的。

微信图片_20210712123521_Jc.jpg

  从理论上看,马克思主义及其群众史观,从来不否定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及其群众史观,是以肯定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为前提的!

  甚嚣尘上的泛“集体智慧”说,恰恰是违反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在历史上作用的起码原理的,也不符合毛泽东在国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长期实践中所起作用的起码事实。这与“个人决定历史”的英雄史观一样,也是一种庸俗化倾向,带有夸大群众及其领袖们的自发作用的庸俗决定论倾向。这同样不是、根本不是什么严肃的事情!

  革命导师之所以是“导师”,之所以跟多数普通的“老布尔什维克”有着客观存在的较大水平差距,除了导师个人的天才这个因素以外,最主要的是由于:他们能动地参与了革命的实践而决没有脱离实践,能动地代表了先进部分的群众并善于集中他们的正确意见而决没有脱离群众。一句话,革命导师的卓越性,决不是什么难以解释的神秘的事情,恰恰在于他们十分善于与革命实践、与革命群众相结合,从而反过来正确地指导革命实践和革命群众!

  恰如其分地肯定革命导师个人在革命历史上所起到的作用,不但不会贬损领袖集团和人民群众的作用,而且恰恰同时是在充分肯定领袖集团和人民群众的作用——因为,个别卓越的革命导师,恰恰是领袖集团和人民群众的优秀代表。

  正如政治和经济密不可分、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样,个别卓越的革命导师和他所在的领袖集团、人民群众密不可分,他是领袖集团、人民群众及其智慧力量的代表。只有不懂辩证法的蠢人,才会像把政治和经济相割裂一样,把革命导师和领袖集团、人民群众相割裂。

  还清白于毛泽东,也就是还清白于他领导下的中国劳苦大众。胜利的荣光归于毛主席,也就是归于伟大的中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