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革”中的文物破坏要客观评估
“文革”被标签化为是一场破坏文物保护的“文化浩劫”,可翻开中国自宋朝开始的千年考古史,特别是翻开自1900年发现“楼兰故城遗址”开始的,中国20世纪百年实证考古史,蓦然发现“文革”竟然是是中国考古最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国对世界考古史做出重大贡献的时期。
一、100项考古重大发现有25件来自“文革”期间
按原来《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一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的顺序,也按原来时代先后的排列顺序,这里重新加了序号。
1.金牛山遗址及金牛山人。发掘年代:1974年。遗址位于辽宁省营口市(距今31万年~距今16万年,人类化石距今约28万年),为研究人类发展过程中体质特征的变化提供了新的例证,金牛山人头骨化石:(脑容量1335毫升)
2.裴李岗遗址。发掘年代:1977年。遗址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公元前5500年~公元前4900年)。对探索中原地区早期新石器文化的发展及其与中原仰韶文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3.大地湾遗址。发掘年代:1978年。遗址位于甘肃省秦安县(公元前5800年~公元前3000年),遗址对了解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诸文化的发展序列和相互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姜寨遗址。发掘年代:1972年~1979年。遗址位于陕西省临潼县(公元前4600年~公元前4400年),为迄今为止发掘面积最大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5.河姆渡遗址。发掘年代:1973年。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为长江下游新石器中期文化的首次发观。
6.柳湾墓地。发掘年代:1974年~1979年。墓地位于青海省乐都县(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1100年),对研究甘青地区各原始文化的内涵、序列及其相关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7.陶寺遗址。发掘年代:1975年至今。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1900年),对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尧舜时代的社会历史有重要意义。
8.王城岗遗址。发掘年代:1975年。城址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公元前2469年~公元前1543年),对研究中国龙山时代的城和社会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9.卡若遗址。发掘年代:1978~1979年。遗址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县(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为西藏高原新石器聚落遗址的首次发掘。
10.石峡遗址。发掘年代:1973年。遗址位于广东省曲江县(公元前2900年~公元前2700年),为探索中国岭南地区原始社会的解体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11.东下冯遗址。发掘年代:1974年。遗址位于山西省夏县(公元前19OO年~公元前1500年),为了解晋南地区二里头文化的内涵以及探索夏文化都有积极的意义。
12.大甸子遗址和墓地。发掘年代:1974~1983年。遗址和墓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公元前1735年~公元前1463年),展现了中国北方的早期青铜文明,揭示了夏家店下层文化居民的埋葬制度。
13.盘龙城遗址。发掘年代:1974年。城址位于湖北省黄陂县(公元前15世纪前后),揭示了商文化在长江流域的传播与分布。
14.吴城遗址。发掘年代:1973年。遗址位于江西省清江县(公元前15世纪~公元前11世纪),对认识长江流域土著青铜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15.周原遗址。发掘年代:1976年。城址位于陕西省歧山、扶风两县(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8世纪),在探索先周文化起源及西周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物质文化的发展等方面有重要价值。
16.曾侯乙墓。发掘年代:1978年。墓葬位于湖北省随州市(公元前433年前后),展现了失载于文献中的曾国的历史。
17.中山王陵。发掘年代:1974~1978年。王陵位于河北省平山县(公元前4世纪),使人们对中山国的历史与文化等,有了更为丰富的认识。
18.铜绿山矿冶遗址。发掘年代:1973~1985年。遗址位于湖北省大冶县(约为公元前9世纪~公元1世纪),对了解早期古代铜矿的开采与冶炼有重要意义。
19.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发掘年代:1974年至今。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公元前246年~公元前209年),展现了秦始皇陵的结构布局、设计思想及秦代科技文化的成就。
20.睡虎地与龙岗秦墓。发掘年代:1975年。位于湖北省云梦县(公元前3世纪)秦代墓葬,为研究秦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21.西汉帝陵与陵园遗址。发掘年代:197O年至今。分布在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为研究汉代皇帝陵墓制度奠定了基础。
22.银雀山汉墓。发掘年代:1972年。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公元前3世纪末~公元1世纪初),对研究古代兵法、历法、文字学、简册制度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23.满城汉墓。发掘年代:1968年。位于河北省满城县(公元前113年,公元前1O4年),揭示了西汉时期诸侯王的墓葬结构和埋葬制度。
24.马王堆汉墓。发掘年代:1972~1974年。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公元前2世纪早期),为研究汉初埋葬制度、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及长沙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
25.西夏王陵。发掘年代:1972年至今。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公元1038年~公元1277年),为了解西夏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丧葬制度等提供了全面的实物资料。
一点特别的说明。对“文革”时期有两种认定:一是10年说。为1966年5月开始,结束标志是1976年10月抓捕“四人帮”;二是12年说。结束标志是1978年12月22日的三中全会实行改开。1977-1978年中国各种体制性运行,还处在“文革时期”。为此,本文将这两年发掘的裴李岗遗址、大地湾遗址、卡若遗址、曾侯乙墓,也算在“文革时期”。即使不算,“文革”同样是考古最辉煌时期。
二、“20世纪震惊世界的十大考古发现”一半来自“文革”
作为“20世纪震惊世界的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竟有一半来自“文革”期间。尤其,作为排名第一的考古发现,则为“文革”期间发现的秦兵马俑,秦兵马俑的发现与发掘,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1.满城汉墓。发掘年代:1968年。在河北满城发现了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子的墓葬,由中科院院长郭沫若亲自负责发掘。让金缕玉衣、长信宫灯和错金博山炉等罕见珍品,所代表的1万件文物,包括4000件精品,得以重见天日。
2.马王堆汉墓。发掘年代:1971年。某部修地下战备医院时,挖出了一个震惊中外的“马王堆汉墓”,墓中除帛画、素纱禅衣等珍品外,还有一具历经2000多年,竟保存得栩栩如生的古尸。
3.河姆渡。发掘年代:1973年6月。发现了“七千年前的鱼米之乡”——河姆渡遗址的发现,从此证明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同样是中国远古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4.秦兵马俑。发掘年代:1974年3月,陕西省临潼县发现高大的武士俑和车马俑。深埋地下的古代大军震动了全世界。秦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5.随县编钟。发掘年代:1977年9月。湖北随县发现2400多年前的曾候乙墓中,有编钟等8种、124件乐器轰动世界,这是中国考古和音乐史上的空前重大发现。
三、对“文革”期间的破坏文物要客观评估
综上可见,将“文革”标签化定义为是破坏文物的“浩劫”,显然有悖“文革”期间的考古实践。谢辰生作为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委员,他在92岁时(2013年10月23日)接受《瞭望》记者采访,就提出要客观评价“文革”的破坏文物。其提出要做客观评价的4点理由,就包括“文革”考古的重大发现。
1、“文革”对文物的破坏非想象那样大。文革之初,红卫兵破“四旧”出现了破坏文物,周总理对制止文物破坏力挽狂澜,亲自下命令调集一个营的军队保护故宫。当时,国务院已公布的180余处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除西藏有一处被破坏外,其他均得到很好保护。
2、文革破“四旧”的很多旧品非文物。文革初破“四旧”的绝大多数物品,都属清末民国的旧物件,几乎都没进入国家文物保护范围。砸碎的神龛佛像、祖宗牌位,那是砸碎精神枷锁的物质符号。而改开后被破坏和毁灭的文物,都被明确标明定级的文物,绝非神龛瓦当之类。
3、“文革”期间走私文物几乎不复存在。文革期间,几乎没有盗墓和走私文物(存在几千年的盗墓在“文革”中被禁绝,这也是个奇迹)。而且,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国内都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文物走私和文物盗掘等犯罪活动,整个文物保护的环境还是比较好的!
4、文革期间我国文物保护取得重大成就。文革期间令世界瞩目的,就是在那一段时期内,我国的文物保护事业取得了不少成就,如,长沙马王堆、银雀山竹简、金缕玉衣和西安兵马俑,这些震惊世界的重大考古发现,都发生在那个时期。
结束语:“文革”期间的考古重大发现,有10大辉煌看点,即,发现地域之广泛、发现文物之稀绝、发现等级之高、发现影响之大、发现年代之跨越、发现意义之深远、发掘投入之大、发现保护之科学、发现研究成果之震撼,国家对发现重视程度之高度等,都是中国自1000年前北宋(960年—1127年)产生考古以来,取得前所未有的辉煌,更是1899年以甲骨文的发现为标志,中国实证史学考古的无与伦比。对此,应该实事求是的给与肯定,不能轻易抹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