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 正文

毛主席的家当

作者:莫易  更新时间:2024-07-03 12:58:38  来源:红旗文选公众号  责任编辑:复兴网

  众所周知,毛主席离开西柏坡进京"赶考",选择的居住地是北京郊区的香山双清别墅,直到建国前夕,在周恩来等人的一再劝说下,才搬到中南海丰泽园居住。

  丰泽园坐落在中南海南海北侧岸边,是一处坐北朝南的大四合院。在丰泽园里,往右走又有一处小四合院——菊香书屋。

  因为菊香书屋原为清皇室藏书的地方,所以并不适合住人。这里一是光线比较暗,二是没有供暖设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工作人员先是在适当的地方配上落地灯,然后准备安装锅炉和暖气片。

  但毛主席得知后,当即就制止了。他说:"现在刚刚建国,需要办的大事很多,这些小事以后再说。再说现在也没有足够的条件,即便条件好些了,也要先为全国的老百姓办事情。我们共产党人,无论办什么事情,首先要想到群众,要时刻想着人民。”

  见工作人员面露难色,毛主席摆摆手说:“可以生炉子嘛!我们在延安、在西柏坡,不都是没得暖气片么?不要刚建国就开始讲这样那样的条件嘛。”

  一旁的卫士阎长林听不下去了,嘟囔道:"主席,你的腿一到冬天就疼,以前没条件,现在总得想办法多烧些热水吧?”

  毛主席笑着说:"这个可以,以前都是你们烧了热水让我泡脚暖身子,现在还是老办法,麻烦你们再为我烧些洗脚水就行了!"

  取暖问题,就算这么解决了。但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菊香书屋没有厕所,上厕所要跑到很远的地方去。

  为此,工作人员在毛主席办公室后窗外突击盖了间小平房,再将办公室的墙打通安上一道门,这样,卫生间就有了。

  这次,毛主席很高兴,因为这样可以节约出很多时间来工作。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毛主席出门到院子里散步,发现有几名工人在他的住所前撘木架子,立刻喊来阎长林问:“这是做么事呀?”

  阎长林说:"报告主席,房柱子斑斑驳驳难看死了,我们准备给刷上油漆。"

  毛主席摇摇头说:"过几年再刷吧。我住的房子,不要和公共场所一样花那么多钱、搞那么漂亮,这样就很好了。”

  阎长林听后,只好让工人师傅把木架子撤走。

  此后,菊香书屋再未进行过任何修缮,直到1966年。

  1966年8月的一天,毛主席外出视察归来,发现菊香书屋焕然一新。

  原来,趁毛主席外出视察的空隙,中央办公厅后勤部派人对菊香书屋进行了彻底的修缮。

  菊香书屋建于清康熙年间,清朝灭亡后很少修缮,毛主席在这里又住了十几年,作适当修缮本也属正常。可毛主席认为这是搞特殊化,因此雷霆震怒,且盛怒之下坚决要求搬到游泳池的休息室去住。

  毛主席这次搬家的过程,是毛主席当年的卫士贲兰武近年披露出来了。

  他说,毛主席这次搬家,从警卫中队调来了40个人。毛主席所有的行李,只有两个褥子、三床棉被、三床毛巾被、三件打满补丁的睡衣、一只旧皮箱,一平板车就给拉走了。但40个人,却整整搬了7天。

  一平板车的行李,40个人整整搬了7天,搬什么?

  搬书,搬毛主席的藏书——多达96473册的藏书。

  贲兰武是1965年从中央警卫团一营三连调入干部大队一中队的,他既是毛主席的警卫员,也是这次搬家的四十分之一员。他知道毛主席看书有个习惯,那就是一本书看完一遍,就会拿红铅笔在封面上画一个小圆圈。

  在搬书的过程中,他看到好多书的封面上都画有小圆圈,有的还画有好几个,甚至十几个,而画得最多的,则是二十四史,有60多个。

  也就是说,毛主席阅读二十四史,足足阅读了60多遍。

  二十四史,3000多卷、800多册、4000多万字的文言文,一般人翻开就头疼,更别说统统读完了。

  可毛主席不但通读了,还通读了数十遍,并对黄帝到明崇祯4000多年历史长河中的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和历史事件的兴衰更迭一一作了评点,这是一项多么浩大的工程。

  在毛主席生后,中国档案出版社和中国文史出版社先后出版了《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与《毛泽东批注二十四史》的线装图书,普通版售价超千元,精装版售价十几万,这是一笔多么巨大的遗产。

  二十四史只是毛主席9万多册藏书的一小部分,通读9万多册书籍,融会贯通古今中外,这又是多么浩瀚的知识。

  古人云:"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说,一个不知道古今的人,等于牛马穿了衣裳一样。

  在此,笔者要说的是,那些试图抹黑毛主席,甚至全盘否定毛主席的人,只能是“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毛主席说,我们看历史,就会看到前途。

  毛主席的家当全是藏书,他的智慧和眼光,又岂是满嘴铜臭、满屋黄金的屑小之辈所能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