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于次年到日本马关,与伊藤博文议和,就签订《马关条约》的事,进行了长达月余的谈判。
两人先后正式会谈了五次,在第三次谈完后,李鸿章遇刺。伤势恢复后,又进行了第四、第五次正式会谈。
最终大致达成了协议,也就是后来中国史上最为屈辱的《马关条约》。
在第四、第五次谈判中,时年55岁的伊藤博文,给已是73岁的李鸿章好好上了课。
他对李鸿章说的这些话,即使如今看来,也足以令国人有寒入骨髓之感。
其一:
中国为难光景,我原深知,故我所备节略,将前次所求于中国者,力为减少,所减有限,我亦有为难之处。
中堂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与“不允”两句话而已!
伊藤这一番话,就足以看出所谓“议和”,哪里有什么“和”可“议”?
谈判一开始,就直接和李鸿章说:
——我这次开出来的条件,已经考虑到你的难处了。你现在只有“行”和“不行”两句话可以说。
在实力不如人的情况下,李鸿章也只能是弱弱地问一句:
——难道不准分辩?
伊藤答的更绝决:
——只管辩论,但不能减少。
你可以辩论,但我开出的条件,你一点都不能少。
其二:
当李鸿章拿到伊藤开出的条件时,看到日本要求赔款2亿两,便表示:
——“赔款二万万,为数甚巨,不能担当”。
伊藤却回道:
——减到如此,不能再减;再战,则款更巨矣。
这就成了赤裸裸地要挟了。
——两亿我已经很照顾你了,如果不出这钱,那我们就接着打,我会让你掏更多出来。
此话一出,就彻底断了李鸿章继续讨价还价的念头。
其三:
接下来的谈判,就一直围绕如何付款来展开了。
因为毕竟是笔巨款,中国肯定一下子付不起,要延期付,日本就提出延期就要按利息计算。
两人就要不要付息展开了争论,最后,李鸿章有些怒了,来了这么一句:
——日虽得胜,何必逼人太甚,使人不能担当!
伊藤回道:
——不能担当,是否不允之说?
可以想象一下伊藤当时的语气与神情,肯定完全是不屑与蔑视了。
——你说不能担当,就是不和我谈了?
李鸿章只好赶紧说:
——我诚愿修和,只是办不到的事,不能不直说。
其四:
后来再谈到割台湾时,李鸿章明显已经乱了分寸。
从辩论的角度来看,李开始自己给自己挖坑了,他说
——台湾全岛,日本尚未侵犯,何故强让?
伊藤立刻回驳:
——如所让之地,必须兵力所到之处,我兵若深入山东各省,将如之何?
这一下就彻底把李鸿章给将住了,但李鸿章毕竟也是久经官场,立刻应对道:
——此日本新创办法。兵必所已到者,西国从未全据,日本如此,岂不贻诮西国?
李的反应不算不快,不仅反驳了对方,还赶紧把西方列强给拉进来,想用列强来吓唬日本人。
但伊藤的显然已经做足了功课,立刻问道:
——中国吉林、黑龙江一带,何以让与俄国?
你李鸿章说西国从未占过中国领土,那俄罗斯占东北这事,又怎么解释?
李鸿章只好再回到辩论的起点:
——此非因战而让者。
说割这些领土给俄罗斯,不是因为打战打败了,和咱们现在的情形完全不同。
但伊藤却借此步步紧逼:
——台湾亦然,此理更说得去。
既然能割东北给俄罗斯,当然也就能割台湾给日本了。
李鸿章又只能把论点绕到另一个方向,说:
——中国前让俄之地,实系瓯脱,荒寒实甚,人烟稀少;台湾已立行省,人烟稠密,不能比也。
今天我们来看这话,简直就是自取其辱了。东北地方人少就可以割,台湾地方人多,就不可以割?
这不等着被人打脸吗?
伊藤果然迅速出招,狠狠地打了李鸿章的脸,他说:
——尺土皆王家之地,无分荒凉与繁盛。
就用这句话,伊藤给李鸿章好好地上了一课。
李鸿章彻底无话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