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雄姿(国画) 2016年 宋雨桂 王宏
主题性美术创作在古代主要是以描绘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为表现题材,中西方美术发展史上都曾留下许多这样的经典之作。在西方国家著名美术馆中陈列的不少名作都是主题小生历史画,比如《近卫军临刑的早晨》《自由引导人们》等都是西方历史画的典型代表。中国的古代历史画比如《鸿门宴》《游春图》《历代帝王图》《步辇图》等都可以算是中国古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优秀代表。20世纪是中国主题性绘画创作的高产期,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产生了许多重要的主题性美术作品,如胡一川的《开镣》、侯一民的《刘少奇和安源矿工》、董希文的《开国大典》、钟涵的《延河边上》、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李琦的《主席走遍世界》等。进入21世纪以来,2009年“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2016年“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展”、2017年“最美中国人大型美术作品展”以及2018年“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作品展”等主题性美术展览相继亮相,艺术家创造出了《长征》《太行烽火》《于谦保卫北京城》《大风歌》《长城秋韵》《黄河雄姿》《长江揽胜》《郑成功收复台湾》《五四运动》《人民的好县长——高德荣》《延安时期学习马克思主义蔚然成风》等新作,得到业界专家和群众的广泛认可。
回望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发端与演进轨迹,可以看出,主题性美术创作包括了国家重大历史题材、革命美术题材、中华文明历史题材、军事题材等以表现国家历史发展进程中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弘扬国家主体意志和主旋律精神为重要特征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多数反映国家革命征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领袖人物,然而这并不能涵盖主题性美术创作题材的全部,我们还能看到许多表现劳动模范、各行各业的普通党员和劳动者形象的作品,这些作品同样震撼人心且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不仅重大历史题材、领袖题材、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等传统题材具有阐述深刻主题的天然优势,反映现实生活、折射时代精神的平凡生活与人物也能充分反映一个时代的声音,因此,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内涵与精神建构就必然不能缺少他们的参与,相反,正是有了平凡事件与普通人物的表现,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内涵才变得更加充盈厚重。
以上主题性美术作品展览呈现出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是对创作主题和思想内涵的强调,以“主题”为名,运用视觉图像浓墨重彩地向我们营造出一个宏大丰富的艺术世界,其宏大丰富主要体现为:深厚的思想内涵、鲜明的文化立场、丰富的表现题材、多元的创作形式、个性的语言铸造和精湛的技巧表现。以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为例,这是国家倡导实施的一次大规模历史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艺术家运用视觉图像表现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中的民族精神、辉煌成就、创造成果和杰出人物,凝聚了当代中国美术界几代优秀艺术家的智慧和心血,参加此次创作的艺术家以强烈的文化担当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把自己对中华文明的深刻思考和对艺术品格的追求巧妙融合,或再现历史风云、或画说文明进步、或传颂中华经典、或彰显中国气派,他们以精巧的构思和精湛的技巧,创造了一大批富有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中华美术精品。
南齐谢赫在《古画品论》中明确表述:“图绘者,莫不明劝诫,著深沉,千载寂寥,批图可鉴。”文明文脉的图像表达具有形象阐释民族文化和历史记忆的功能和价值,当前,我国极力倡导文化自信,艺术家要真正深入中华民族浩瀚的文明海洋中去体认、发掘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这不仅是国家文化战略的需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承接文明的图像表达不是对历史的简单图解,深刻理解表现对象的思想内涵和精神价值,立足中国文化立场,运用能够代表中国艺术精神的表现形式阐释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关怀,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气派已经成为当下主题性美术创作的重大使命。只有敬畏文明,尊重历史,感怀文化,才能找到艺术表达的灵感与契合点。
艺术家要结合史料进行艺术再现,必须有史实、史才和史德,同时又不被历史文献所束缚,充分发挥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对历史文献的情境再造和视觉转换,这是我们进行艺术创作的根基,更是主题性美术创作所强调的“主题”之本。主题性美术创作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应该以创造文化图像和精神图谱为核心,以传承中华文明文脉为使命担当,以图证史,以艺咏史,不是历史或文学的注解,而是充分发挥绘画的图像表达功能,史实先行,以画载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