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 正文

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观

作者: 戴菁  更新时间:2019-09-27 15:52:00  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石头

          今年是李大钊诞辰130周年。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中国教育史上,李大钊也是一位具有开创精神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提出了很多科学的教育理念。回顾李大钊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一,用历史唯物的观点阐释教育的本质。李大钊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消息传到中国后,他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和演讲,《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国内思想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时在北大图书馆工作的毛泽东说,“我在北大当图书馆助理的时候,在李大钊领导之下,我就很快地发展,走上马克思主义之路”。

教育的本质是教育理论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李大钊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出发指出,人类社会的一切精神构造都是表层构造,只有经济构造(即物质构造)才是基础构造,基础构造决定表层构造。经济问题的解决,是根本的解决。教育作为上层建筑,必然要受到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经济基础的制约。同时,包括教育在内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即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够为教育提供物质基础,教育的发展也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不改造经济组织,单求改造人类精神,必致没有效果。不改造人类精神,单求改造经济组织,也怕不能成功”。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出发来深刻阐明教育的本质,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具体应用。

第二,平等教育观。李大钊反对社会的不平等,1919年2月,李大钊在《晨报》发表了《劳动教育问题》一文。在文中,他强烈呼吁为工人争取受教育权,说“在教育上、文学上也要求一个人人均等的机会,去应一般人知识的要求”。他主张社会应通过多开设劳工补助教育机关,来改变少数人受教育而绝大多数劳动人民受不到教育的状况。值得注意的是,在那个年代,李大钊就提出了应当重视劳工的休息权,并且指出休息权并不是闲暇玩乐这么简单,少做点工节省出来的时间,正是工人非常宝贵的时间,可以去读书,去补习技能,是使自己得到发展的神圣时间。李大钊的平等教育观不仅体现在为工人争取平等的受教育权,同时还体现在他对妇女接受教育问题的关注。他提出妇女应当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受教育权,认为接受教育是妇女实现自身解放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针对当时社会上对妇女的种种歧视,他指出:“占全国民半数的女子不读书不做工,这不是国民的智力及生产力一种大大的损失吗?”

第三,青年教育观。李大钊认为,近代中国之所以贫穷落后,饱受苦难,就在于缺少有理想、有知识、有使命、有担当的青年。中国的希望,首先在于青年人的觉醒,只有青年人觉醒了,才能担当起建立一个新中国的重任。他指出,“旧民族之复活,非其民族中老辈之责任,乃其民族中青年之责任也”。因此,“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他高度重视对青年人的知识教育和人格养成,尤其注重对青年人的爱国主义教育。他在北大担任图书馆馆长期间,把图书馆作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阵地,积极引导青年人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开拓青年人的视野,丰富青年人的知识,培养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在《新青年》上刊发的一系列重要文章,唤醒了青年人的斗争精神,为青年运动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在教育方式上,李大钊注重学校教育与社会活动相结合,强调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号召广大青年到劳动群众中去,走出了一条青年教育与工农结合的新路径。在他的指导下,革命青年主动到农村帮助农民建立协会,开展常识教育,宣讲革命精神,鼓励广大农民为争取自身解放而斗争。

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之一,李大钊对中国的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也付出了艰辛的探索和努力。他提出的一系列具有开创精神的教育理念,对于今天我们积极推动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