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和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及河南两省考察时,先后对黄河治理和生态保护作出了重要指示,强调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治理开发黄河极为重视,把它作为国家的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抚今追昔,我们更加深刻理解毛泽东提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伟大号召的重要战略意义,以及在这一号召指引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是1952年毛泽东在视察黄河时提出的要求,也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离京外出考察发出的伟大号召。从此,揭开了新中国人民治理黄河的序幕。
毛泽东情系母亲河
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9个省区,全长5464公里,是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1936年2月,毛泽东写下了气势磅礴的不朽诗篇《沁园春·雪》,诗词中“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大河”指的就是黄河。毛泽东转战陕北时,专门去看过黄河,说道:“自古道,黄河百害而无一利。这种说法是因为不能站在高处看黄河。站低了,只看见洪水,不见河流。”1948年3月,毛泽东到达吴堡县川口,准备东渡黄河,他面对黄河,伫立良久,自言自语道:“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可以藐视,就是不可以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啊!”
之所以不能藐视黄河,是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母亲河。但由于发生过无数次水患,黄河也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为了治理黄河,早在新中国成立前的1946年3月,中国共产党就成立了冀鲁豫解放区黄河水利委员会。1950年1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改为流域机构,负责黄河全流域的治理和开发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黄河未发生水患,但毛泽东对黄河的关注并没有放松。1950年夏天,安徽、河南交界地区突降暴雨,引发的洪水迅速顺着淮河下流,导致淮北地区大量房屋被冲毁,大片土地被淹,许多民众来不及逃避而被淹死。
淮河水灾使毛泽东自然地联想到黄河。他深知如果黄河水泛滥,其水灾就远非淮河可比,人民将遭受更大的苦难。所以,他要求中央水利部门和黄河沿岸各省一定要密切监视黄河水情,及时把有关情况报到他那里。毛泽东每天休息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黄河情况的报告。
连续三次强调“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1952年10月,鉴于毛泽东日夜操劳,中央政治局建议他休假以调养身体。不料,毛泽东决定利用休假时间考察黄河。这样,他的休假时间成为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次离京考察。他亲自确定了溯黄河而上、历史上有过黄河水灾流域的路线。
10月25日,毛泽东乘专列离开北京,开始了一周的考察黄河之旅。他在视察济南时,当山东省领导说到这里的黄河底要比济南城地面高出6至7米时,毛泽东心情沉重地说,这很危险,你们一定要把这里的大坝修好、修牢固,千万不能出事,雨季发大水时,你们要发动群众到堤坝上防守,密切观察水位情况,如果有险情,就要把军队调上去,坚决守住大坝,决不能让黄河水漫出来淹了济南城,不能出事。同时又说:黄河发洪水,危害十分严重;即使黄河水测渗,也会给人民造成灾害,你们也要防止测渗。毛泽东告诫不仅要关注洪水,还要关注测渗,考虑问题十分细致。
10月30日上午,毛泽东前往河南省兰考县东坝头(黄河决口改道的地方)察看黄河大堤。当天晚上,他在同河南省委负责人就河南工作和治理黄河问题交换意见时,强调“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提出关于治理黄河的伟大号召。毛泽东有个习惯,每到一地,都要找当地的方志阅读,了解当地的历史变迁和风土人情。这一次,也不例外。午夜,他查阅《河南通志》《汴京志》《龙门二十品碑帖》,专门了解黄河泛滥史。
10月31日清晨,毛泽东乘专列前往郑州,行前,他对河南省委、河南省军区、黄河水利委员会负责人再次强调,“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31日上午,毛泽东来到黄河岸边的邙山山顶,他对陪同的河南省委、郑州市委负责人说,黄河既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摇篮,又是旧中国连年征战、滥砍滥伐上游树木造成的一条危害人民的害河。历史上黄河不知决口有多少次,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不知造成多大的危害,现在到了我们手里,一定要治服它,决不能再让它出乱子,要确保黄河的安全,确保黄河铁桥的安全。你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不然,我是睡不好觉的。
从10月30日晚上到10月31日上午,在短短一天之内,毛泽东三次重复强调“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表明毛泽东在此次考察中,始终在思考如何化害为利,让黄河造福于人民的问题,体现了他对人民疾苦的高度关心。这一号召,不仅展现了毛泽东作为一个伟人治理黄河的气魄,而且展现了他作为人民领袖热爱人民的赤子情怀。这句话后来广泛流传,成为动员和激励几代人治理黄河的响亮口号。
伟大号召之后的巨大成就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这一简短的嘱咐,体现了人民治理好黄河的愿望,是党和国家发出的伟大号召,成为沿黄两岸人民的一种精神力量,鼓舞着人民艰苦奋斗,去改变黄河三年两决口的局面。
1952年10月视察黄河之后,毛泽东还于1953年2月、1954年冬、1955年6月、1958年8月四次视察黄河,了解掌握治理黄河的情况。1961年3月,毛泽东在广州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到,他要视察黄河,不坐火车,不坐汽车,计划骑马从黄河的河口,涡江而上,走到黄河的发源地。1964年,年逾古稀的毛泽东开始准备将第二次考察黄河的计划付诸实施。他指示身边工作人员要练习骑马,要学会查资料,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中央警卫局还秘密组织了一支骑兵大队,以便在需要时,随毛泽东考察黄河。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毛泽东最终没有实现骑马考察黄河的心愿,但他对黄河的情感和关注,一直伴随他终生。
1955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作出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利用规划》的决议。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黄河治理开发宏伟蓝图,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议通过的第一部江河流域规划。根据规划,一场规模空前的黄河建设高潮在大河上下蓬勃兴起。
在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下,黄河下游先后进行3次大修堤,相继修建了三门峡、小浪底、陆浑、故县水库等干支流工程;开辟了东平湖、北金堤分滞洪区,初步形成“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下游防洪工程体系。依靠下游防洪工程体系和防洪措施,加上沿河军民的努力防守,创造了伏秋大汛70年不决口的历史奇迹,彻底扭转了历史上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次大改道”的险恶局面,保障了黄淮海平原上广大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昔日桀骜不驯的黄河已经岁岁安澜,使黄河沿岸重现勃勃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