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 正文

珍藏英雄记忆 描绘精神图谱

作者:张鹏禹  更新时间:2020-05-08 08:27:32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石头

  第一季讲述人任鲁豫朗读小汤山医院总设计师、武汉火神山医院技术专家组组长黄锡璆的请战书。

  第一季讲述人欧阳夏丹。

  第二季疫情见证物讲解员张国立。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制作的系列节目《战疫故事》3月8日起在央视综艺频道开播,并在央视网、央视频、微视、B站等平台同步播出。系列节目忠实记录了共同战疫中的动人故事和普通人的默默付出与奉献,“见人、见事、见心”。节目播出后,引发观众强烈共鸣,“致敬”“感人”“泪目”“温度”等成为评论中的高频词。近日,本报记者对《战疫故事》制作团队进行了专访。

  讲述普通人的抗疫故事

  在第一季节目中,“江湖路远、情系一处”的信号守护者陈勇、“十过家门而不入”牺牲在抗疫一线的基层民警樊树锋、与时间赛跑的火神山医院技术专家黄锡璆、86岁仍坚守在防疫一线的内科专家董宗祈等人的故事,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普通人,正是节目组关注的焦点。

  “我们选取了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公安干警、基层干部、志愿者5类群体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故事,希望通过视频语言增强大家战胜疫情的信心、凝聚共同战疫力量、为观众带来温暖和感动。”《战疫故事》第一、三季总导演刘欣说。

  在人物和故事选择上,导演组颇费了一番思量。为了充分发挥先进人物的示范作用,他们反复筛选,不放过任何一个金子般的人物。“我们有几个方向,一个是从新闻热点人物身上发掘新内容;一个是寻找被媒体忽略但是事迹感人的人物,比如第一季节目里的民警樊树锋。我们知道他时,现成的资料很少,通过采访他生前同事才发现了很多动人的细节。”刘欣说。在搜集故事后,制作团队还需要通过电视手段让故事实现可视化,并联系前方工作人员进行独家拍摄。

  第一季节目由朱迅、任鲁豫、李思思、尼格买提等央视主持人担纲主持,熟悉的面孔拉近了观众与节目的距离。“节目最初的创意、策划和制作需要抢时间,央视主持人能够最快到位。随着节目的社会效应逐步放大,越来越多的演员和明星也开始加入我们。”刘欣说。

  在《战疫故事》第一季节目的结尾有一个朗诵环节,坚毅、明亮、温暖的情感底色,借助戴望舒、茅盾、艾青、臧克家等作家、诗人的文字被烘托出来。

  在3月13日播出的节目中,主持人尼格买提讲述了火神山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宋彩萍的故事。2015年出征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时,宋彩萍对儿子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妈妈是去非洲旅游。”这一次,她对已经长大的儿子拥抱道别:“妈妈是军人,军人就该随时领命上战场。”节目结尾处,演员刘劲朗读了茅盾的《白杨礼赞》献给战疫一线的人民解放军。

  “诗言志,歌永言。当感情积累到一定程度,就需要诗与歌的升华。”刘欣说。

  疫情见证物令人动容

  口罩、出入证、防护服等疫情期间的特殊物品,会传递出哪些信息?当我们回顾2020年的战疫历史时,又有哪些物品会成为抗疫精神的见证者?

  《战疫故事》第二季聚焦于口罩、物资箱、防护服、车票、证件、手札、车、歌曲、病床、画、方舱、花等12种疫情见证物,由“疫情见证物讲解员”张国立携手蒋雯丽、奚美娟、佟丽娅、王一博、杨紫等老中青三代“见证物明星收集人”,回顾12个标志性物品背后的感人瞬间。

  第二季第一期节目的疫情见证物是口罩,节目中提到了一个广为人知的场景——一对情侣隔着口罩和玻璃门亲吻,护士陈颖和男友的这一举动令观众动容。非常巧合的是,节目播出当天,正好是他们登记结婚的日子。“我们在短片结尾特意增加了两人即将登记结婚的画面,希望这期节目成为送给他们的新婚礼物!”《战疫故事》第二季总导演于蕾说。

  第二季以“车”为主题词的节目,讲述了“95后”女孩甘如意独自骑行四天三夜回医院上班的故事。在录制现场,节目组视频连线了甘如意。让人意外的是,人们想象中坚定勇敢的白衣战士,却有着柔弱纤细的外表。“这样一个柔弱的小姑娘是怎么骑行四天三夜的?”“真让我们对‘95后’刮目相看。”“回看了三遍,催人泪下。”观众纷纷评论说。

  “我们选取疫情见证物的标准首先是见证性,它是见证和定格了疫情的某些重要时刻、重要人群或抗疫过程的物品;其次是典型性,记录下典型人物、典型事迹;第三是故事性,与感人至深、鼓舞士气的战疫故事息息相关。”于蕾说:“物品的作用是独特的,一件件‘疫情见证物’可能会成为博物馆里的一件件展品,向人们讲述我们曾共同经历过的战疫故事。”

  虽然节目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很多观众都是如约守候。《战疫故事》第二季播出期间,微博话题#疫情见证物#阅读量达4309万、相关话题#那些见证抗击疫情的证件#阅读量达2378万。

  主题词铭记感人瞬间

  “在未来的12天里,我们将一起回望那些不寻常的‘铭记时刻’,通过一张图或是一句话,重温战疫一线的感人瞬间,提醒我们去铭记那些逆行的身影。”《战疫故事》第三季第一集“铭记时刻”讲述人雷恪生在镜头前说。

  与前两季节目不同,《战疫故事》第三季分别以奔跑、无畏、回家、桥梁、陪伴、时间、复工、谢谢、守望、担当、归来、青春12个主题词为线索,聚焦战疫过程中值得纪念的“铭记时刻”。

  “我们希望铭记那些闪耀的灯塔。那些为我们拼过命的人,永远都不能忘记。这就是选择‘铭记时刻’作为主题的原因。”刘欣说。

  凛冬逆行,春暖归乡,随着疫情好转,方舱关闭,援鄂医务人员陆续返程,滞留异乡的人们也慢慢踏上回家的路程,结束他们的牵挂与思念。以“回家”为主题词的节目中,讲述人冯远征为观众带来了83岁抗美援朝老兵张兆堂康复出院、陕西国家紧急医学救治队队员崔雅清离开青山方舱医院等各种各样的回家故事。其中尤为令人动容的是牺牲在抗疫一线的民警吴涌,他用60天的坚守换来了辖区零病亡的安宁。

  以“青春”为主题词的节目中,1997年出生的朱海秀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援鄂医疗队中最小的队员,农历腊月三十,因为怕父母担心,她瞒着家人来到武汉抗疫一线。当父母从新闻中得知真相后,并没有拆穿女儿的“谎言”,只是问候多了起来。她22年来第一次看到父亲落泪,还有照顾好自己的反复叮咛。“这个故事打动了整个导演组。疫情如同一场成人礼,让很多孩子一夜长大。”刘欣说。

  《战疫故事》三季36集节目,自首播至收官,电视端累计观众触达总量近30亿次,融媒体总阅读量近3亿次,央视综艺微博相关内容总阅读量905万。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战疫故事》以短小精悍的体量、丰富细腻的情节,触碰观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传递抗疫过程中彰显的中国精神,留给观众无限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