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是华侨史上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活动于一身的典范,毛泽东曾热情地称誉其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1940年陈嘉庚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考察团访问延安,是他一生中尤为壮丽的一页。
执意亲往延安
1937年7月,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全面展开,广大爱国华侨的精神为之振奋。次年,南洋800万华侨的抗日救国统一组织“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在新加坡成立,陈嘉庚任主席,积极以财力、物力、人力支援祖国抗战。1939年冬,蒋介石在天水行营发布了关于陕甘宁边区国共摩擦情况的报告,引起海外爱国华侨的不安。在这种情况下,陈嘉庚决定组织并亲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考察团”回国考察。1940年3月26日,陈嘉庚一行五十余人抵达重庆。
陈嘉庚一下飞机,即向前来迎接的重庆各界人士及新闻记者阐明此行回国的目的:一是向抗战军民致敬慰之意;一是考察战时国内状况,带回南洋向华侨报告,使千万侨胞增加爱国热心,以外汇财力资助祖国抗战。至于慰劳行程,他郑重表示:“第八路军所在地延安,如能达到,余亦拟亲往视察,以明真相,庶不负侨胞之委托。”
陈嘉庚的讲话使国民党当局十分不安,千方百计阻挠他的延安之行。百闻不如一见,陈嘉庚执意亲往延安。由于陈嘉庚的坚持,在共产党驻渝代表董必武、林伯渠、叶剑英的安排下,经毛泽东主席正式邀请,陈嘉庚的延安之行终得实现。
悉心考察实情
1940年5月31日至6月8日,陈嘉庚在延安度过了他毕生难忘的9天。此间,他不顾67岁高龄,广泛接触各界人士,悉心进行考察研究,拜会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并与财政、公安、司法各界负责人进行多次深入交谈,参观女子大学、抗大第三分校、延安新市场及安塞铁工厂、印刷厂,广泛接触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的校友及归侨男女青年,出席延安各界的欢迎会和欢送会。通过这些活动与接触,他眼界大开,展现在他面前的原来是这样一个充满生机的神奇世界。
6月1日下午,陈嘉庚去杨家岭赴毛泽东之约。陈嘉庚对共产党进行反摩擦斗争不理解,他认为在国共两党关系问题上,共产党应多做让步,要以团结求团结。毛泽东耐心地向他解释:因为国民党中的顽固派企图消灭我们,扫除共产党这个障碍,以便毫无顾忌地投降日本,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只有对他们在政治上、军事上的进攻给以适当的还击,才能使他们承认进步势力及各抗日党派和团体的地位,不敢轻易同日本妥协,不敢轻易发动全面内战。我们的政策是以斗争求团结,若以团结求团结,不但团结搞不成,进步势力还会横遭摧残,统一战线也将破裂,全国将重新陷入内战之中。因此,我们的总方针是团结,但是只有在进步基础上才能达到真正的团结。
次日午饭时,朱德向他介绍了八路军英勇作战及国民党顽固派包围陕甘宁边区、制造两党摩擦的情况。此后,毛泽东又和陈嘉庚进行了多次交谈。4日下午,他们在考察团住处延安交际处一直谈到晚上10点。
陈嘉庚在重庆时,常听说陕北延安等地,人民如何苦惨,生活如何穷困,稍有资产者即被剥榨净尽,活埋生命,极无人道。国民党的欺骗宣传和重重封锁,使他对这些说法将信将疑。有天午饭后,陈嘉庚到延安新市场散步,看到路两边有许多商店。人们告诉他,这些店大多是私人开的,陈不相信。后来他问边区财政厅长南汉宸:“这些商店每家有多少资本?要抽多少税?”南汉宸回答说:“资本有多有少。多的10万、20万,少的数十元、上百元。我们支持本地商人和外面商人在边区做生意,对他们办的商店抽税很轻很少。”陈又问:“对农民怎样抽税呢?”南答:“这要根据收成好坏来定。每季收入超过400斤的每百斤抽几斤交税,不到400斤的就免交。”这样,陈嘉庚才逐渐改变了原来认为共产党“有产必共”的看法。
陈嘉庚很喜欢和学生交谈,对华侨或闽南籍学生所言多深信不疑。一次,他们谈到边区实行民主政治,老百姓自己选举村长、乡长和县长,陈嘉庚提出疑问:“老百姓不识字的多,不会写自己想选的人的名字,怎么选举呢?”同学们告诉他:“开选举大会时,候选人都背对群众坐在一张长桌子后面,每个人身后放一个碗,候选人看不见老百姓选了谁。监选人按应选出的名额给每个选民发几粒豆子,选民把豆子放到自己所信任的人的碗里。最后,谁碗里的豆子多谁就当选了。这就是无记名投票。”陈嘉庚听后不禁哈哈大笑,他风趣地称之为“豆子选举”,认为它体现了共产党办事公道、真正民主的良好作风。
广泛宣传红区
访问延安是陈嘉庚政治生活发生根本转折的契机,也是他生命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在此之前,他是坚决的“拥蒋派”,对共产党不甚了解。然而,他为人正直,尊重事实,勇于接受真理,仅9天的延安之行,“实为别有天地,大出我意料之外”,他的认识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对共产党由怀疑转为同情和信任。
陈嘉庚对延安和中国共产党得出以下结论:一、没有苛捐杂税,不像国统区那样捐税多如牛毛;二、领导人廉洁,他们的工资标准和一般干部、士兵相差很小,这同国民党达官贵人的贪污腐败形成鲜明对照;三、没有乞丐、妓女和失业的人,人民生活过得去,不像国民党统治区那样民不聊生;四、领导人与人民群众平等相处,不像国民党统治区那样等级森严;五、社会治安好;六、男女关系严肃;七、朴素成风;八、民主风气好,县长是民选的。正如后来他在《南侨回忆录·弁言》中所写的那样:“余观感之余,衷心无限兴奋,梦寐神驰,为我大中华民族庆祝也。”
怀着“喜慰莫可言喻,如拨云雾而见青天”的心情,陈嘉庚离延之后热情地向国内外宣传自己在延安的所见所闻,宣传陕甘宁边区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宣传中国共产党团结救国的诚恳态度和英明政策。“中国的希望在延安”,他走一路宣传一路。一个无党派爱国老人的公道话,使在国民党严密控制下的大后方人民耳目一新,受到极大鼓舞。蒋介石恼羞成怒,于1942年免去他国民参政会参议员的职务,特务分子不断袭扰他,使他不得不在爪哇岛隐姓埋名达10年之久。正是这种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使他终于走上了与共产党合作的道路。
1949年,陈嘉庚回到“梦寐神弛”的祖国,并应毛泽东之邀,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他的生命之光变得更加壮丽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