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 正文

将军矢志为国酬 ——忆外公邓华上将

作者:徐继华  更新时间:2021-02-15 12:11:52  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石头

      我的外公邓华上将,辞世已40年,而我今年37岁岁,缘悭一面,却又从未远离。我名继华,家中长辈所赐,意为继邓华之志也。将军之志,铸万里升平盛世,继华之志,立庭受教,续一身热血丹心。

  外公邓华,戎马一生,功勋卓著,17岁入党岁入党,,18岁从军岁从军,,自湘南起义到井冈会师,自反围剿到长征,再到举国抗战,飞夺泸定桥、冀东抗日大暴动、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直至解放海南,可谓战遍全国,从白山黑水,一直打到琼崖海上。尤其海南一战,外公两月之间,练陆军为海军,以木帆船渡海,战胜海空联合作战的敌人,已成中外罕有战例。

  外公邓华,决胜千里,硬战无数,其军旅生涯巅峰,是作为志愿军副司令,辅佐彭德怀挫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后更担任志愿军代司令,成为抗美援朝唯一全程参战的首长。停战谈判期间,美军无理提出海空补偿,发起上甘岭战役,美军上将、山地战专家范佛里特叫嚣两小时结束战役,却做梦也想不到,在外公统一指挥下,志愿军正面迎战,寸土不让,43天连续作战,范佛里特联合海陆空,把所有打击手段攻防战术用了个遍,依然难改败局!反而使美军意识到,即使集中全部力量,耗尽钢铁巨兽,倾泻百万炮火,对志愿军防线单点突破,也撼动不了志愿军血肉长城!所谓海空补偿顿成笑话。而后外公又指挥金城反击,奋勇突进,一战歼敌7.8万,迫使美方不得不接受现实,于停战协定上签字,志愿军终于赢得抗美援朝伟大胜利。

  外公邓华,恬退平和,顾全大局,战友同袍之间从不居功自傲,时刻维系班子团结,从不顾个人名位。陈赓调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时,外公主动向彭德怀提请宋时轮担任第二副司令,自己则担任第三副司令。这便是美谈一时的让位事件。李达担任志愿军总参谋长,外公虽已为志愿军代司令员,然始终感念年长5岁的老将军李达,每当开会,始终尊称“您老人家”,处处尊重,谦逊恬淡,可见一斑。

  外公既为国之元勋,亦为家之楷模,担任四川省副省长之时,年事已高,身体不适。家人劝他注意健康,但他仍然忘我工作,常对家人说道:“我是拿人民的钱,就要给人民干事,我是共产党员,那我就要为党做事,别的我什么都不考虑。”外公虽是一代名将,亦是有情男儿,对家人颇多关爱,但却从无关照。外婆李玉芝临去之前,组织问外婆有什么要求,家人也都希望外婆要些待遇。而外婆却说:“相对于为了革命牺牲的战友,组织对我们已经非常好了。”又告诫我们:“一定要夹着尾巴踏实做人,认真做事。做出成绩了,大家都会看在眼里。咱们家读书入伍,晋级全都靠自己努力踏实工作,不能给前辈抹黑。”外婆与外公相伴一生,深知外公忠贞肺腑,故以如此家训相告。

  光阴杳杳,逝水滔滔。外公已乘黄鹤去,后人凭吊空伤神。想外公纵横沙场,虽指挥若定,血战如神,然其身仍为血肉之躯,其人仍为烟火凡人。昔日临危受命,志愿东征之前,外婆李玉芝分娩在即,外公万里寄语:“瓦罐难免井上破,将军难免阵前亡。”兵凶战危,不忘致书,自是殷殷对家之爱,而自知艰险,早备捐躯,则是拳拳报国之心。战场之上,风云变幻,生死无常,外公因抱必死之志,始能全必胜之心。寄语外婆之后,外公已无暇面辞,即率十三兵团直奔朝鲜战场,同时,舅舅邓穗出生。国有后人,家有后代,外公再如何挂念家人,亦当义无反顾,一往直前。

  掩卷遐思,慨然而感。外公已经用一生告诉我,继华这个名字,不唯继邓华将军之志,亦当继中华复兴之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