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 正文

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伟大的吕梁精神

作者:郑丽平   更新时间:2021-02-25 09:42:00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石头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吕梁精神扎根于晋绥大地悠久的历史文化土壤、形成于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是吕梁人民克敌制胜、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而奋斗。”新时代弘扬吕梁精神,就要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艰苦奋斗、顾全大局、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等精神特质和丰富内涵,以伟大精神凝聚奋进伟力。

  1.以艰苦奋斗为基石

  艰苦奋斗是吕梁精神的基石。吕梁精神是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在当地军民百折不挠、敢于牺牲的不懈奋斗历程中逐渐形成的。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日军对晋绥边区进行疯狂扫荡、蚕食和经济封锁。吕梁军民在贺龙等同志领导下开展大生产运动,在晋绥所属机关中发起一个个自力更生、勤俭节约运动,用艰苦奋斗开创了丰衣足食的局面。在异常艰险的革命斗争中,吕梁儿女前赴后继、不屈不挠,顽强奋战、无私奉献,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涌现出贺昌、刘胡兰、刘少白等无数仁人志士,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老区人民奉献革命的壮丽篇章。吕梁兴县蔡家崖是晋绥边区首府和中央后委机关所在地,无数革命先辈曾踏上兴县的土地并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这片热土至今让人瞻仰铭记。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工作时指出,来到这里深受感动、深受教育。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铭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永远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吕梁精神充分反映了吕梁人民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鲜明特质,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难、迎难而上、敢于牺牲、勇于胜利的精神特质。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以艰苦奋斗为基石的吕梁精神历久弥坚,已经成为指引新时代吕梁人民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苦奋斗,不仅是吕梁人民一路走来、勇往直前的重要基石,也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在血雨腥风的年代,我们依靠艰苦奋斗,赢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依靠艰苦奋斗,走出了一条国家安定、人民幸福的“人间正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并强调要“把艰苦奋斗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正是依靠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我们拿下了一座又一座“娄山关”,干成了一件又一件过去想干而没有干成的大事。如今,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机遇前所未有。吕梁精神昭示我们,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更趋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必须坚持和发扬吕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不畏险难、艰苦奋斗、矢志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2.以顾全大局为核心

  顾全大局是吕梁精神的核心。着眼大局、服从大局、服务大局、维护大局,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也是吕梁人民在长期奋斗征途中形成的精神品质。抗日战争时期,驻扎在古交市岔口乡关头村的晋绥八分区,是通往延安、晋冀鲁豫、华东、华中等抗日根据地的交通要道,是保护陕甘宁的一道重要屏障,曾安全接送由陕甘宁和华东、华中等敌后抗日根据地之间往来经过的人员、粮食、弹药、文件等,为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吕梁人民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不计得失,顾全大局,大力开发煤铁铝等矿产资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海量资源”,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多项重大任务的顺利推进。吕梁精神充分反映了吕梁人民顾全大局、乐于奉献的品质,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无私奉献、服务人民、报效国家的崇高价值追求。

  顾全大局、无私奉献是吕梁精神的鲜明特质。不论是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还是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吕梁人民始终表现出服务大局、维护大局、甘于奉献的精神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其中,大局意识强调的是从整体、全局出发对事态进行综合考量和谋划,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吕梁精神昭示我们,越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越是要发扬顾全大局的精神,从大局出发思考问题、谋划工作、做好应对,确保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行稳致远。

  3.以自强不息为精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气质,也是孕育于艰苦环境中的吕梁精神的精髓。当中华民族面临外族入侵、民族危亡的时刻,吕梁人民义无反顾、前仆后继、矢志不渝,靠的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吕梁人民善于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破局,努力改变贫穷落后状态。长期以来,吕梁自然条件恶劣,十年九旱,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是全国典型的集中连片特困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精准扶贫政策指导下,吕梁人民主动发挥内生动力,坚决摒弃“等靠要”思想,治“病根”、断“穷根”,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以顽强毅力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到2019年年底,吕梁市累计减贫21.7万户58.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为0.18%,143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0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至2020年6月,全市剩余2513户5332名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吕梁精神充分体现了吕梁人民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和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集中体现了面对艰难困苦自强不息、敢于斗争、不屈不挠、久久为功的精神气质。

  传承吕梁精神,要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以自强不息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拼搏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实践表明,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丝毫不比不发展时少,特别是当前国际国内环境深刻变化,我国发展将面临更多风险和挑战。吕梁精神昭示我们,如果没有自强不息的精气神,就难以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就难以实现我们的目标和任务。面对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的发展环境,我们必须坚持和发扬吕梁精神,锚定目标、自强不息、永不懈怠,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各项重大决策部署。

  4.以勇于创新为灵魂

  勇于创新是吕梁精神的灵魂。吕梁的历史因素和自然环境赋予吕梁人民善于创新和勇于创新的特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寇残酷的“三光政策”,吕梁军民在斗争实践中创造性运用多种灵活战法,成功粉碎了敌人的“蚕食政策”“怀柔政策”“三光政策”,以及“强化治安运动”。特别是交城山岔口、芝兰等地区,成功运用“挤”敌战略大大压缩敌人统治区,有力保卫了晋绥解放区。毛泽东曾在给晋绥军区的电文中提出:“在其他各分区也令他们开展八分区那样的战斗,打出威风来,扩大自己,挤小敌人”,充分赞扬了晋绥八分区“挤”敌斗争所取得的成就。吕梁率先在全国进行拍卖“四荒”,开创了山区小流域治理的先河。吕梁土地流转制度的探索为全国农村改革的深化作出了贡献。21世纪以来,吕梁人民以“打不赢脱贫攻坚战,就对不起这块红色土地”的态度和决心,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形成脱贫攻坚的“吕梁模式”,成功打响了生态扶贫、吕梁山护工、光伏扶贫等品牌,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吕梁速度”,成为山西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实践表明,吕梁精神的鲜明特点是敢试敢闯、勇于创新,集中体现了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勇攀高峰的精神气质。

  传承吕梁精神,就要发扬勇于创新的精神品格。勇于创新是吕梁精神不朽不灭的灵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葆青春的精神密码。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创新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作用,大大加快了创新步伐,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大幅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就是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当前,我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与此同时,一些体制机制上的障碍、短板仍制约着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吕梁精神昭示我们,在社会发展紧要关头,我们不能因循守旧、迟疑彷徨。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坚持和发扬吕梁精神,解放思想、加快变革、勇于创新,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乘势而上赢得未来发展的战略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