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 正文

洞 庭 二 题

作者:陈延华  更新时间:2021-11-29 13:06:25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岳阳楼前的沉思

  人生在世,挫折难免,甚至有时还连遭心里阴暗、龌龊的人的恶意非议。我的一个朋友说,倘若遇到这种情况,一不要攀登峰峦,二不要去涉足海滩,务必去一趟岳阳楼。到时,就是天大的恨事,也定会云消雾散的,逸乐、快慰慢慢地占领了脸颊。我有些不相信:降世30多年了,第一次听说世上竟有医治“心病”的灵丹妙药?怪哉!

  淡出军营,转业到地方新闻单位换岗打拼的那年一个月内,连续在国家媒体和文学期刊上发表了数十篇有分量的消息、通讯及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作品。真是皎皎者易污,挠挠者易折。由此招来个别妒忌心强,擅长窥视他人思维走向的小人的诽谤,公开或半公开的闲言碎语像西北风刮蒺藜——连讽带刺。什么,关系稿;在军营里就打好的“窝子”;人就是稿件的质量……搞得我一时心力交瘁,不能自已了。这无疑与毛泽东时代亲密无间的人事关系反差很大。那时,地方某单位接收个转业军人,上调了个元老去新的岗位谋职,欢迎、话别的热烈场面无以言表。人人问长问短,个个关怀备至,生怕怠慢了他们。也许是无良的精英们所企盼的“改革”吧?无奈,我借公休假之际,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搭乘了一辆开往岳阳的大巴车,去了著名的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岳阳楼游览了数日。

  座落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洞上的岳阳楼,前临烟波浩渺的洞庭,遥对青螺滴翠的君山,北吞长江,南极潇湘。远远望去,湖光楼色,金辉熠熠,巍峨峥嵘。当我踏入湖边幽静沉寂的曲径时,仿佛置身于深山古刹之中了。

  史载,岳阳楼的前身为三国时东吴大将鲁肃在洞庭湖训练水兵的一个阅兵台。唐朝开元4年(公元716年),中书令张说谪驻守巴陵(即岳阳),在鲁肃阅兵台的基础上,建造了3层、6方、斗拱飞檐的楼阁一座,初名南楼,后称岳阳楼。

  览胜心切(其实是解脱心切、验证心切),在修竹掩映、林木葱郁的小道上,我朝岳阳楼缓步徐行。

  这时,一位妙龄姑娘迎面走来,她向我点点头,问:“叔叔,遇到不痛快的事啦?”

  我奇怪了:“你怎么知道的?”

  小姑娘咯咯笑了,甩出一串银铃:“凡是到我们岳阳楼来的人,十有八九都是心里有事,我见的可多了,城里当官的,厂矿的工人,还有读书的学生,就连乡下的专业户,做买卖亏了本或婆媳不和,也都跑到这里,他们个个面带愁容而来,人人欢天喜地而归呀!”

  她这么一渲染,岳阳楼简直更神了。

  从谈话中,我知道她是喝洞庭湖水长大的,去年高中毕业招工到岳阳楼上班,思忖:何不请她当导游呢!

  “姑娘,帮个忙好吗?”我用商量的口气问。

  小姑娘很爽快:“嘛事?你只管说。”

  “我初次来,想……”

  没容我把话说完,小姑娘直言不讳地:“让我为你导游,是吗?那好吧!”

  我喜出望外,跟着她转过一个山坳,沿着百蹬石阶,进入岳阳楼门。这一雄伟的建筑,城阔约10米,楼高3层,装饰华丽,古香古色,画栋飞云,曲栏浮雕。迄今近千年,任凭风袭雨打,却仍高耸云霄,安然无恙。楼上镌有历朝诗人的墨宝,令人目不暇顾,心驰神往。

  “美,真美!”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

  “美的还在后头呢!”小姑娘充满着自得的语气说。

  “在哪里?”我有点迫不及待了。

  “莫慌,先开开眼界。”小姑娘指着四壁诗词条幅说。

  接着,她告诉我,岳阳楼落成后,唐代的许多著名诗人都先后到过这里,出现了“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的盛况,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杜甫登楼揽胜时,曾经感慨吟道:“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孟浩然题岳阳楼诗亦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更有那范仲淹《岳阳楼记》问世以来,岳阳楼名声大振,享誉五洲。

  小姑娘十分健谈,她见我驻足于《岳阳楼记》巨型雕屏之前,若有所思,便讲述了一个古老的传说:庆历4年(公元1044年)春天,滕子京因被人诬陷,贬为岳州知州。“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修好之后,滕子京决定请人写一篇文章来描绘岳阳楼的壮观景色,想来想去,他认为范仲淹最合适。于是,滕子京便把岳阳楼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风物及楼的建筑特点等写成一封信,并附上一卷《洞庭晚秋图》寄给了范仲淹。范仲淹收到滕子京的信和画卷后,于戎马倥偬之中,仔细阅读了信札,观看了《洞庭晚秋图》,于“时年9月15日”,写成了这一忧国忧民的千古名篇。

  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这个传说有点离奇,但史书却有记载。我想,这大概是范仲淹有洞庭湖生活的老底子吧!

  饱览了岳阳楼内的胜景,在小姑娘的陪伴下,我们登上了第3层。李白的一幅“水天一色,风月无边”的楹联赫然在目。我默念着“诗仙”的壮美诗句,站在楹联旁边,凭窗远眺,“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大有“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之感。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淌着甜蜜,伴着思索,温馨地提醒那些“心病”患者们,千万不要单纯为了脱俗离尘,净化受伤的心灵而来,要做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缅怀锐意改革、高风亮节的范仲淹,这才是游览岳阳楼的目的所在。

君山寻胜

  一只奶黄色的游艇,犁开绿丝绒般的湖面,载着我的情愫,经过一个小时的巅簸,终于抵达突出湖中、四周环水的君山。

  一踏入君山的大地,像喜鹊一样喳喳不停的义务导游员晓伟为我们拉开了寻胜的序幕:

  君山,先叫洞庭山。相传远古时代,洞庭湖叫云梦泽,中间并没有山。每当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吞没,人们怨声载道,苦不堪言。这事感动了云梦泽下的72个螺丝仙姑,她们为了解除人民的痛苦,忍痛脱下目己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从此,洞庭湖的狂风恶浪被锁住了。人们为了纪念螺丝仙姑,便叫这连成一片的岛屿为“洞庭山”。后来,舜帝南巡,他的两个爱妃娥皇、女英随后赶来。不料,船行至洞庭山前,被风浪挡阻了,她们只好弃船上山。忽然听到舜帝已死于苍梧(今广西梧州市),二妃悲痛欲绝,攀竹大哭,泪洒竹上,遂成斑竹。不久,二妃忧郁成疾,死于洞庭山,埋葬在山东麓。因称二妃为君妃湘君,打那以后,洞庭山就改名为君山。这就是君山的来历。

  听了晓伟的介绍,大家更为神往,便奔向君山东麓。这是一座普通的坟堆,墓前的青石碑上镌刻着“虞帝二妃之墓”。为清代彭玉麟所立。旁边两根高高挺直的石柱上,屹立着两头矫健的雄狮,如同两名忠诚的卫士,日夜守候在那里。旁边还有两株枫树,粗大无比,林叶繁茂,像把大伞遮盖着墓地。四周那一株株主干上,缀有点点紫痕的斑竹,格外醒目。

  这时,不知是哪路来的“文人骚客”,触景生情,朗诵起了唐人高骈的诗句:

  舜帝南巡去不返,

  二妃幽怨水云间。

  当时垂泪知多少,

  直息而今竹尚斑。

  趁天色还早,我们从二妃墓侧的石碑小道,翻过一座山梁,朝前没走多远,来到了“柳毅井”。据清光绪年间《巴陵县志》记载:“井入口丈许,有片石作底,凿数孔以通泉。石下深不可测……”

  古往今来,世上流传着许多表明人民善恶爱憎的传说故事,柳毅井就是较为著名的一个。相传唐代有一书生叫柳毅,去京城长安赶考落第,经过泾阳时,遇一牧羊少女,自称是洞庭龙君的女儿,嫁给泾河龙君之子为妻,因不堪夫家虐待,特托柳毅传书,请洞庭龙君前来搭救。柳毅依照龙女的指点,在君山的一棵桔树下寻到一口仙井,连叩桔树三下,井中跳出一个武士,遂将柳毅引进龙宫。龙君看了柳毅捎来的信后,勃然大怒,立即率兵赴泾河龙宫,将泾河君全家灭绝,为小女报了仇,并让其与柳毅结为夫妻。

  夕阳收敛了它那最后几缕霞光。踏上归途,我不禁想起唐朝崔鲁则咏君山的诗句:“点空夸黛妒愁眉,何必浮来结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