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居于我国四大名著之首,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是我国文学高峰的标志。《红楼梦》自问世二百多年以来,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已经成为当代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与《红楼梦》相伴而生的红学,也将作者曹雪芹与《红楼梦》作为研究对象,形成了当代独特而影响深广的红楼文化现象。2021年,恰逢建党百年,新红学诞生百年。在这“双百”之际,《红楼梦》作为文学经典,其对于创新性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确立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充实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内容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为此央视组建了专业团队,多方协作,耗时两年,精心打磨出一部名为《曹雪芹与红楼梦》的纪录片,其特色如下:
首先,以文史互证方法演绎曹雪芹的一生,生动展现巨著的诞生。纪录片《曹雪芹与红楼梦》以6集的篇幅,按照“一局输赢料不真”“斜阳寒草带重门”“生于末世运偏消”“眼前春色梦中人”“凡鸟偏从末世来”“清砧怨笛送黄昏”的主题,以板块结构一一串联起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写作过程。其中,介绍曹雪芹家世部分时采用演员还原历史现实的方式。讲述小说《红楼梦》部分时采用动画制作的方式,条理分明且相互勾连,彰显出独特的叙事技巧。纪录片分别选取香菱、晴雯与袭人、探春、林黛玉与薛宝钗、王熙凤、贾宝玉等小说人物,以文史互证之法,探究自我与环境、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关系,彼此像一面镜子,相互映照。这既可以由此了解曹雪芹的一生,又可以将《红楼梦》丰富的精神价值予以较全面的展示。
其次,吸纳最新红学成果,显示千门万户的红楼世界。纪录片《曹雪芹与红楼梦》特别邀请了胡德平、王蒙、叶朗等诸多学界翘楚。他们带着学者、作家、翻译家的不同身份,跨文学、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民俗学、心理学等多重学科,以“文化摆渡人”的姿态,在含括《红楼梦》曹学、脂学、版本学以及探佚学在内的红学范畴里,探骊获珠,为红学发展成一门世界性的文化研究,提供了诸多可能性。该纪录片中,红学家的专访话题涉及当下诸多红学热点与难点,如红楼女儿的薄命问题、曹公的写作观问题、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译介问题等,为我们通向《红楼梦》所展示的艺术世界打开了一扇扇大门。
再次,图文结合,动静相宜,凸显写实美学的意蕴。纪录片《曹雪芹与红楼梦》在演示小说文本中的内容时,一方面,动画背景均采用清代孙温所绘全本《红楼梦》图,设色浓丽、画面精细,完美地勾勒出纪录片所需要的山水花木、楼台亭阁,体现出画面优质的静态美;另一方面,所有动画人物均采用动漫人物的造型,且随着情节的需要展现出红楼人物的喜怒哀乐,体现出画面灵动的动态美。在演示曹雪芹家世时,演员代替动画,力图还原带有曹家印记的彼时彼境,有很强的代入感。此外,纪录片所采用的背景音乐,集中国传统文学精华与传统民族音乐于一身,曲调动人,境界深邃,对动画画面与历史画面做到了恰到好处的烘托。
《曹雪芹与红楼梦》纪录片的匠心制作,正是对曹雪芹这位文学家的致敬。长达6集的纪录片,对激发人们对经典的热爱和提高人们的文学趣味,搭建了一个对话的流动平台。同时,对讲好中国古典文学故事,展现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坚定文化自信与建设文化强国,也将起到榜样作用。
(作者:孙伟科,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红楼梦学刊》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