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 正文

抗美援朝影视剧拍摄推荐之二:《不可侵犯的人们》

作者:桃花舍翁  更新时间:2023-11-15 09:08:14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复兴网

         ​

  中篇小说《不可侵犯的人们》(枫亚著,新文艺出版社西历1957年2月出版)描写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结束后,我志愿军一个步兵师在奉命回撤途中主动投入阻击战斗,遏制住敌军的疯狂进攻,为我军主力完成战略防御部署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小说的描写视角聚焦于一个步兵营攻占并坚守重要阻击阵地的战斗过程,真实展现我军在后撤过程中面对敌军反扑时出现的暂时不利局面,凸显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的我军指战员们的英雄气概,塑造了从战士到营连干部以致师长等一系列人物形象。

  书中以最多的笔墨描写一班班长张庆安、战士赵铁牛、吴大富、小殷在阻击作战中的英勇、顽强与牺牲,尤其是他们义无反顾地埋伏在我军阵地前方敌人坦克必经之地,进行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反坦克大战,体现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革命价值取向。

  年轻的营参谋长徐良斌勇敢、机智、善战,责任心与主动性很强。率部占领阻击阵地时,发现阵地上已有敌人,他不犹豫,不坐待上级指示,身先士卒,带领战士们勇猛冲击,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使我军掌握了战场主动权;营长秦少其在战斗中部署错误,他当即提出意见和建议,据理力争;阻击阵地因人员伤亡、弹药缺乏面临被敌人攻占的危险,急需预备队支援,营长秦少其却想把预备队留在身边保护自己,他“把话筒一摔多远”,“手一挥”,命令预备队“立即上来”,并亲率战士们与敌人肉搏。这是一位精明强干的我军基层指挥员。

  师长邓克,按照上级“渡过北汉江,进入金城以北地区整补”的命令率部后撤,行军途中,根据种种迹象判断敌人正在“实行突然的出乎我意料的冲击”,企图“击破我军的部署”,这时却与上级联系不上,他当机立断改变本师原定后撤任务,命令部队就地占领阵地,不惜一切代价坚决阻击敌人。他的这个决定,使我军其它部队得以“秩序正常地进入了战略防御地区”,为粉碎敌人的进攻作出重大贡献。具备全局观念,具有战略眼光,思维敏捷,积极主动,不顾私利,师长邓克的形象生动地显示了人民军队高级指挥员的基本素质。

  小说中还描写了两个反面人物:营长秦少其和一班战士冉云光。

  秦少其“出身在一个长工的家里”,参军后,“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他多次地下定牺牲的决心冲向敌人”,“有过光荣的革命历史”,但解放后,他“为自己经过了漫长的战争而能顽强地活下来而感到幸运,在他看来,好日子握到手了,也该在美好的城市里住下来,歇歇气,补养补养身体,安排一个像样的小家庭,找一个有文化又漂亮的爱人,过几年舒服日子”,因此,在“受战士们积极要求参加志愿军的影响”“一时冲动地报名”进入朝鲜后,他就“后悔自己参加志愿军”,产生了“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而不惜一切”的思想。他行军作战中留在队尾,部署指挥时懈怠敷衍,驻守阵地时将营指挥所设置在远离战场的地方,甚至不必要地将过多部队“放到前沿的前沿”,以使营指挥所成为“安静的后方”,最终在主阵地形势危急的时刻放弃指挥脱逃,死在敌军的炮击中。

  冉云光原是个“做小生意的人”,国民党军“抓了他当壮丁”,后“被人民解放军解放,参加了解放军”,又“随大流,马马虎虎地当了名志愿军战士”,满脑子只是“等打完了仗,还回到他那架旧柜台上去,想法子赚点钱,建个家业”,所以参加战斗时总是耍滑头,消极躲避,以致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开枪自伤,被及时发现,清理出部队。

  秦少其革命意志衰退,冉云光不具备革命意识,他们本质上都是被动卷入革命洪流中的自私意识强烈的人。他们的贪生怕死或许是可以理解的“人性”,他们或许本应该在安定的环境下做一个埋头自顾的小人,但既然置身于捍卫中华全体利益的战斗中,他们的自私“人性”和小人意识就成为危险的破坏性因素,其结局不值得同情。

  这部小说拍摄成影视剧,可以塑造出志愿军指战员的群像,人民军队积极主动、英勇无畏的高贵精神,在个别人自私卑污的反衬下,更显出弘大人性的光辉。

     (文/桃花舍主人,来源:桃花舍翁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