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 正文

李克勤|《第二个春天》一段激情澎湃的演讲:毛主席哺育的创业型干部得到群众拥护的秘诀是什么?

作者:李克勤  更新时间:2024-10-22 21:21:34  来源:济学  责任编辑:复兴网

  李克勤(jixuie)题记:新中国成立之后,如何让干部摆脱“官气”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毛主席在这方面作了极其艰辛的探索,为此得罪了不少人,但几十年过去之后,人们发现毛主席用文化哺育的创业型干部,的的确确出现了一大批超越了“官气”的领导者。在主席晚年,在毛泽东文化的氛围日趋浓厚的情况下,在八个样板戏之后,无产阶级艺术家创作了一批新作品,涌现了像《创业》里的华程、《火红的年代》里的王坚、《第二个春天》里的冯涛这样的,具有高度社会主义觉悟与高超领导艺术的创业型领导干部,用现在的说法,那是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这里以电影《第二个春天》里面那位新来的工委书记冯涛政委为对象,从红色企业家角度来作点分析研究。重点解释冯涛很快得到广大工人、技术人员拥护的秘诀在于他超越了领导者的“官气”,实实在在,真真切切走群众路线。

  冯涛是东港1060厂工委书记,此前担任过舰艇政委,人们习惯称他为冯政委,按照级别是师级干部,属于高干。据说《第二个春天》开始拍摄时,冯涛这个形象还有点“官气”,到了1975年影片上映的时候,于洋出演的冯涛已经超越了“官气”的领导者,用今天的话说那是一位活生生的创业型干部,名副其实的红色企业家。

  红色企业家是有创新创业精神,又在道器层面超越了自私自利意识,既能够与官员打交道,又不当官——善于在公有制范畴里带领大家干一番事业——道器变通的企业家。

  毛主席1938年10月14日在六届六中全会上作报告时有过这样的说法:

  【共产党员在民众运动中,应该是民众的朋友,而不是民众的上司,是诲人不倦的教师,而不是官僚主义的政客。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

  把自己当作群众“上司”的领导者身上就会沾染“官气”,时间一长就容易成为“官僚主义政客”,这在新中国历史上是毛主席最早发现的干部问题。老人家及时果断采取了群众监督的方式,为此得罪了不少人。到了毛主席晚年,人民群众更加拥戴毛主席,因为人们发现身边真的就有当上了中央领导,却依然保持普通劳动者本色的领导人如陈永贵、吴桂贤、李素文等。为了让更多超越“官气”的创业型干部涌现,在电影里塑造新的工业战线英雄形象,成了一个现实的课题,《第二个春天》里的冯涛就应运而生。

  01

  冯涛激情澎湃的演讲:

  我们的“海鹰”一定会飞起来!

  《第二个春天》令人难忘的镜头很多,最令人难忘的恐怕是冯涛站在造船厂的露天工地上的那段激情澎湃,又激动人心的演讲。

  凡是看过此片的人都不会忘记冯涛(于洋扮演)那激情澎湃的演讲:

  【我们自己干!协议让他们撕毁吧!专家让他们撤走吧!主机让他们卡掉吧!没有他们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过得更好!我们从不拒绝外援,可是现代修正主义者们的所谓援助是绞绳是枷锁。只要你坚持马列主义原则,不跟着他们指挥棒转,他就卡你整你勒死你!这帮老爷打错了算盘瞎了眼,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不吃他们那一套!我们有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英明领导,有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有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革命路线,我们的“海鹰”一定会飞起来!】

  冯涛讲的“不跟着他们指挥棒转,他就卡你整你勒死你”,那是指赫鲁晓夫和我们翻脸时的情形。当年在毛主席英明领导下,我们的的确确“不吃他们那一套”,别说是军舰了,就是原子弹,我们不就照样搞出来了吗?!

  真是没有想到,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又遇到“不跟着他们指挥棒转,他就卡你整你勒死你”的境况——华为公司不就是这样的吗?

  任正非,在很多方面就像冯涛,只不过历史条件,时代背景导致生产关系有所不同。但是,任正非和冯涛有一点是极其相似的——他们都是毛主席的好学生——帝修反怕毛主席,就因为毛主席总是能哺育出一大批这样的好学生,然后他们又能呼应广大群众的诉求,把毛主席的想法说法转化成群众的做法,从而形成令反动派胆战心惊的革命洪流。

  02

  冯涛一呼百应的秘诀:

  完全彻底走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广大群众跟着冯涛振臂高呼:不吃他们那一套!

  请注意,这里的群众包括干部,干部都是在群众中的,每一位干部都是群众中的一员。在毛泽东文化的氛围内,干部是不能脱离群众的,否则就容易走到群众的对立面里去了。

  群众为何会紧跟冯涛?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如今有些做领导工作的人常常奢望自己也能像冯涛那样在群众那里一呼百应,结果常常事与愿违。

  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两个问题,是同一个问题的两种问法而已,归根结底就是这个问题:

  群众只会拥护真正按照毛主席革命路线走的领导干部。

  毛主席革命路线,那是完全彻底符合群众利益的路线。这是实践早就反复证明了的真理。

  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呼应了人民群众的诉求。

  老百姓没有想到的,毛主席哺育的干部想到了;老百姓想到的,毛主席的干部都做到了。

  所以,这样的干部在老百姓那里能够一呼百应,那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道器变通的。

  03

  冯涛清醒的自我认识:

  我就是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颗铆钉啊

  冯涛一个人来到新的工作单位,尽管该厂的厂长齐大同是他的老战友,但他很快打消了工人们对他和厂长“两个身子,一个脑袋”的顾虑,因为他和齐厂长有所不同,他更加讲究联系群众,和广大工人、技术人员和普通干部打成一片。

  冯涛来厂的第一天就遇到新舰艇“海鹰”号试航主机爆炸起火的事故,面对此等尴尬事,他没有直接就“海鹰”何去何从发表意见,毕竟他对具体情况还来不及调查研究,还没有发言权,他跳上“海鹰”,钻进机舱,“里里外外摸了一摸”,只说了一句话一句话:“烧焦了也是自己的‘海鹰’嘛!”

  这个说法,可能不那么务实,可是在道层面却是有深意的。这就是冯涛的理论思维水平高的水平,表达了他的立场,显示出他和齐厂长在观点上的差异。

  这是高度的思想觉悟和高超的领导艺术的表现。

  普通群众不一定有这样的说法和做法,但是对于像冯涛这样的领导干部,要创业,要带领一个厂的人来进行新的创业,那不讲究领导艺术是肯定行不通的。

  领导,无疑是不能脱离群众的,但思想觉悟、理论思维水平和办事的本领又得要高于群众。

  按照毛主席的要求,领导要有预见性,也就是得走在时代的前头,要起模范带头作用,还得“出主意,用干部”。

  这些字面上都不能理解,而其背后的道,那是需要感悟的。

  冯涛的感悟,得出结论是:【书记的办法要出在同志们身上。我就是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颗铆钉啊!】

  这是什么?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

  再说具体点,看看毛主席的说法: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是幼稚可笑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下面举个具体的例子:

  经典老电影《第二个春天》艺术表现“鞍钢宪法”

  1975年出产过一部讲我国自行研制军舰的彩色电影《第二个春天》,这部影片宣传画有一幅是影片里的三位主角,手拿望远镜的造船厂工委书记冯涛、意气风发的青年技术员刘之茵、朴实敦厚的工人师傅夏长发。其中冯涛的扮演者于洋,此前拍过《火红的年代》,讲述炼制造舰艇用的合金钢的曲折过程。这幅宣传画无疑象征着“鞍钢宪法”里的工人、干部、技术人员三结合,而影片里贯穿始终都是政治挂帅,形象生动表现了工人参与管理、干部参加劳动的细节,在生产实践中摸索新的管理方法,改革不合理的东西。这是经典的道器变通。

  这个故事发生在1960年代第一到二个春天。

  1960年春天,海军某部支队政委冯涛被派往东港1060造船厂担任工委书记。正当他到达厂里时,遇上一艘由我国工人和技术人员自行研制的新舰艇"海鹰"号第一次试航在“前进3”后起火爆炸。

  试航没有成功,齐大同(厂长)对建造"海鹰"开始动摇,他不顾设计员刘之茵和广大工人的强烈反对,决定将"海鹰"号封进仓,这还不算,他竟然把希望寄托在从国外引进的"飞鱼"上,幻想依靠外援为我海军造新舰艇。

  具有强烈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意识的冯涛来到第一线,他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召开工委扩大会议,支持青年设计员刘之茵和工人夏长发的意见。他发挥了我党群众路线的优势,巧妙地驳倒了总工程师潘文的错误想法,领导厂工委作出决定继续把"海鹰"搞上去。

  冯涛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带领"海鹰"建造组的同志,奋发图强,克服了重重的困难,揭露了潘文里通外国的罪行,攻克了材料关。

  "海鹰"在1960年代的第二个春天飞了起来。

  齐厂长在这场革命性的新舰艇研制过程中,受到了深刻教育,转变了思想,焕发了青春。

  在蔚蓝色的海洋上,我们自己的"海鹰"乘风破浪,飞速航行,不仅顺利实现“前进3”,还达到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前进4”。

  这段视频反映两种世界观的激烈交锋,两种世界观导致寻找“海鹰”起火原因的两种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夏长发师傅提出来依靠工人阶级的方法是:

  自己造的零件自己查,可能起火的部位重点查。

  这样相对于潘文总工程师提出的那个“三年才能查出原因”的方法而言,工人师傅只要三个月就可以查出原因。

  可是潘总工程师却认为工人师傅的方法太不科学!

  以是否科学为由头来否定合理的人和事,看来是一股习惯势力,或者说是形而上学的一种顽疾。

  究竟什么是科学?

  难道只有那些拥有很多科学知识的人说的话才科学?

  如果是这样,那工人阶级当然就属于经常“不科学”的了。

  这说得通吗?

  科学,意味着接近真理。

  科学的想法说法和做法,应该是想得通说得通行得通的。

  在具体实践中,“三法三通”是不那么简单的。

  世界观是根本性的。

  道,是道器变通之根。

  “海鹰”爆炸起火原因找到后遇到新挑战:材料问题

  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

  有人攻击说那个年代不讲科学,搞“唯意志论”。

  这是说不通的。

  看看当时找到原因之后,刘之茵他们并没有兴高采烈,而是更加忧心忡忡。

  这个时候,领导的特殊作用就显现了。

  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正面攻不行,就侧面攻。

  材料不行,不能用否定材料的办法。

  问题在于温度高,只要解决降低温度的措施,同样可以解决问题。

  打过仗的冯涛与工人、技术人员共同解决问题,这正是发挥各自优势,体现

  1+1>2 的协同效应。

  因此,政治挂帅,两参一改三结合,在整个过程里,得以充分体现。

  这是思想性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这是经典的道器变通。
 

  李克勤后记:冯涛那段激情澎湃的演讲直接动因是,我方拒绝与现代修正主义国家“联合研制‘海鹰’”的提议之后,对方撕毁协议,撤走专家。面对如此讹诈,齐大同归咎于冯涛的做法,而冯涛却拿出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雄气慨,带领全体工人、技术人员、干部,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最终研制出我们自己的“海鹰”号军舰。

  这实际上就是赫鲁晓夫搞“长波电台”、“联合舰队”的如意算盘没有得逞,就撕毁协议、撤走专家,毛主席领导的新中国泰山压顶不弯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历史再现。

  “海鹰”号,这是一个符号,事实上,我们研制出的核潜艇,还要先进得多。只是那个时候,还不能公开讲核潜艇的有关信息。

  就连“海鹰”号舰艇,只是在电影里闪现一下,并且是个道具而已,外国人都不放过,他们还真把“海鹰”当成了导弹护卫舰了!

  可见,国际上的各种势力对毛主席领导的新中国的任何事情都不会,也不敢轻视。

  冯涛正是按照毛主席的想法说法做法做的,试试早就雄辩证明那是完全想得通说得通行得通的。

  试想:如果我们的领导者都像齐大同那样想,那样说,那样做,结果会怎样呢?

  无疑,像潘文这样的外国奴才就会成为领导的座上宾,是不是?

  洋奴哲学、爬行主义就会盛行。

  当年像冯涛这样的创业型干部,不是极个别的,是有一批的,而且随着《第二个春天》的上映,冯涛成了人们仰慕学习的榜样。

  我所知道的新华博客乐枝的父亲就是这样的红色企业家。

  还有老新四军彭其光同志,当年也曾经领导过一个从零开始研制录音磁带,实现批量生产的军工企业。

  要知道,当年的国产光刻机至少是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科学院的白春礼曾经专门谈过此事。武汉就有一家国营企业搞过这方面的试验,水平并不差。那个时候的国营厂矿的领导,特别是党委书记,基本上都是学英雄见行动的,而且群众监督是实实在在的——领导落后了是行不通的,像冯涛那样的人是很多的。

  毛主席正是把握了最经济最划算的道器变通之道——永远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全心全意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毛主席在建设上不仅制定了正确的路线,还哺育了一大批冯涛式的干部。这是别的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是正确的,在这个路线指引下,出现了一大批冯涛式的创业型领导干部,再领导广大群众一起创业,所以社会主义新中国欣欣向荣。

  最后说一句,那个时候的领导干部是不吃亏的,你能一呼百应吗,那是多么荣耀的事情啊!谁不向往?

  有人既不想联系群众,又想一呼百应,天底下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