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 正文

"燕京八绝"面临绝境:多数大师步入古稀 继承人匮乏

作者:陈琳  更新时间:2015-10-10 14:18:06  来源:北京晨报   责任编辑:石头

       破解人才培养难题 恢复濒危工艺  

  9月27日,正在访美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联合国赠送景泰蓝制作的和平樽,使世人目光再次聚焦这一传统手艺。同样由景泰蓝制作的“奇花异草”、花丝镶嵌工艺制作的“繁花”国礼手包、精巧华丽的京绣“云肩翘摆凤尾裙”、巧用俏色的玉雕……首届“燕京八绝”作品展正在隆安寺展览,565件精品集中亮相,为北京市民带来了一场“京作”手工盛宴。

  “燕京八绝”即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八大工艺门类,其“萌芽于燕赵,奠基于辽金,繁荣于明清”。然而,眼下的“八绝”,“绝”字不单指技艺绝伦,它们的传承正面临绝境——多数工艺大师已步入古稀之年,青年继承人严重匮乏。

  为抢救这些濒临失传的老手艺,北京市人力社保局从2012年开始,在本市三所技工院校相继开办并恢复了景泰蓝、花丝镶嵌、玉雕、雕漆、京绣等五个传统专业。9月开学,刚刚恢复了金漆镶嵌和宫毯两项工艺的专业人才培养,至此老北京的“燕京八绝”已恢复“七绝”。

  创新

  传统技艺在学校开课

  在隆安寺参展的565件作品中,除了46件大师作品,519件作品都出自三所技工学院的学生之手,涵盖了“燕京八绝”的全部工艺门类。

  这些在校学生都是2012年后陆续进校,第一年先上基础课,也就是真正接触工艺的时间只有两年,但不少参观的大师们看到学生们的作品都很吃惊:“他们两年学习的技术已经达到了我们当年六七年才能达到的水平。”

  过去是师傅带徒弟,“口传心授,人走艺衰”是这个行当的特点。学校办学的教学方式则是把传统技艺规范化、理论化,采取系统的教育来培养。“首先从基础开始教学,专业课设置中加入了琴棋书画的学习,来培养手工艺者的综合修养。而传统工艺也是一个门类的几大技法都要学习。”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李淑萍介绍,在招生方面,学校也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建立“招工即招生、入厂即入院、企院双师联合培养”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同时在学校内建立“大师工作室”,让大师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指导工作,让学生在大师工作室里进行实训。

  比如,北京轻工技师学院玉雕设立了孟庆东大师工作室,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院玉雕设立了王希伟大师工作室;花丝镶嵌设立了袁长君大师工作室,雕漆设立了李志刚大师工作室。专门以制作京绣为主的“于静首席技师工作室”也办到了工贸技师学院内。

  传承

  开设京绣班最初是为郭培“玫瑰坊”

  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将京绣传统技艺与学院优势专业相结合,开设了服装设计与制作京绣专门化方向学制班,是全国唯一开设此专业的院校。然而,这个专化班最初却是为郭培的“玫瑰坊”培养刺绣人才。

  “当时郭培找到我,希望能专门开一个班培养刺绣人才。”学院轻工分院院长王剑白说,郭培高级定制服装的刺绣,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京绣的概念,因此定向班并没有去做真正的京绣,而是各种绣法都教。“当时京绣到底有多大的需求量,市场发展前景如何,我们都看不清。”直到去年开始筹备“燕京八绝”作品展,刺绣班的方向才定为京绣。

  在对京绣进行市场调研后王剑白发现,京绣几乎没有传人。最早的北京刺绣厂有10万工人,刺绣厂没了后,当时从事刺绣的人早已转行不干了。现在能说得出来的,非遗传人孙颖传承的是剧装,还不是真正意义的京绣。于静的工作室做“国礼”,披肩、手包等为主,还坚持着京绣的传统。“京绣只有与现代设计结合,通过这个载体去散发它的艺术魅力,通过现代设计为其注入新鲜血液,使其恢复自然造血功能,才能真正地传承技艺。”王剑白认为,这一方面,郭培应该是做得最好的,把京绣技艺用在服装设计上,是真正的创新和传承。

  定向班的方向定为京绣后,学院从课程设置上进行了改变,开设基础绘画课、色彩课,还有国学、传统纹样鉴赏与设计、服装史、服装设计等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新能力,最后才是各种刺绣针法的学习。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从绘画到配色,到刺绣样样精通。即使是刺绣针法,除了要学习京绣的“平金打籽”绣,还要会湘绣、苏绣、乱针绣,以及不同材料和图案的运用都要得心应手。王剑白说,“这才是传人的培养”。

  高级定制的发展和大众对个性化服装的需求增长,加速了京绣的复兴。北京定位为“时装之都”,留在北京的服装企业基本都是设计公司,不仅仅是郭培的“玫瑰坊”,包括东北虎,最近所有高定的服装都是以刺绣的方式来呈现,连“爱慕”内衣也出现了刺绣的高级定制。

  尽管需求很大,但是会干的人太少,因此现在很多刺绣的手工活,都是交给河北一些农村的家庭妇女来完成,这种只能算是机械绣,离真正的京绣还差得很远。“因为没有人干,所以人工很贵。”就拿高级定制服装来说,仅前襟这一块绣工就得一万元以上。

  工贸技师学院今年毕业的首批20名学生已全部去了郭培的“玫瑰坊”。收入从月薪七八千到过万。今年学院新招了20名新生,刚入校就已经有了去向,“郭培肯定要一部分,于静工作室也要留一部分,还有其他的企业都来要人,已经不够分了。”

  除了办学,学院还计划开设国际交流性质的京绣培训班,专门为外国友人、大使夫人等对京绣有兴趣的人士开设讲座,对王剑白来说,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出去也是一种传承。

  “他们才十五六岁,10年后都是大师”

  工美高级技工学院在陆续开设了玉雕、景泰蓝、花丝镶嵌和雕漆四门专业后,今年开学,采取校企联合办学的方式,与北京金漆镶嵌公司和华芳地毯分别开设了“金漆镶嵌”和“宫毯”定向班,也就是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

  金漆镶嵌班共8个学生,担任“课题组组长”的是漆器高级技师、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万紫,她还有个职务是北京市金漆镶嵌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总工艺师。这8个学生,共有包括万紫在内的10名大师来教,课程设计出自万紫之手。

  “这是工美高级技工学校和我们企业联合办学的第一个试点,我们想做好。”万紫说,而实际上,她早在一年前就动了合作办学的心思,原因是“等我们这一拨退休了,企业真的没人了”。

  万紫说,现在公司只能招计算机、广告设计等工艺美术类的大学生,由于没有真正接触过漆器行业,大学生来到企业,需要两年时间才能适应。而不懂工艺搞设计最终会导致很多设计根本无法实施。“好在我们还在,要再过几年,我们都退休了,有些工艺就处理不了了。”金漆镶嵌公司的平均年龄超过50岁,年轻人很少,实操的高级技师人才就更短缺,面临着技艺传承的问题。像她今年已经50多岁了,却是公司的“主力军”。她往下,30多和40多岁这两个年龄段的人都没有,直接就是20多岁的大学生,“这个年龄如果肯学工艺还能入行,再荒废两年基本就没戏了。”

  看到工美高级技工学校的学生,万紫觉得有希望了,“他们才十五六岁,已经学了一年的基础,未来三年的教学计划与企业对口,更容易培养出人才。只要在这个行业能坚持下去,10年后都是大师。”

  传统工艺的一大特点是一位师傅往往只精通某一种技法,比如金漆镶嵌,彩绘、雕填、镶嵌、刻灰四大工艺,每一项技法都不是轻易掌握的,若同时精通几种,最少也需十年时间。万紫具备这样的条件,1979年她19岁刚高中毕业,搭上国家招工的末班车进入北京金漆镶嵌厂,师从清宫造办处漆画匠首领苏明堂第四代传人刘锡恒,主要修习金漆镶嵌髹饰技艺。她说她赶上了好时代,厂里培养年轻的设计师,她是成功入选的三个技工中的一个,得以一边学工艺技术,一边学工艺设计,两年之后,考入北京市工艺美术品总公司的职工大学,开始进修绘画和理论知识。在她看来,这种回炉是非常必要的,而且顺序也不容颠倒——实践检验理论,理论反哺实践。1986年她学成之后再次回到金漆镶嵌厂,成了既能设计又懂工艺的全能人才,而且也是公司唯一的全才。

  因此,培养这一批孩子,她也想走这条路——始终不离开专业,“因为我尝到甜头了。我们要培养的不是匠人,不是操作工人,而是复合型人才”。

  困难

  7个人“熊猫班”今年又走俩

  北京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院校长王世杰说,创新的传承模式已初步见效,“以大师作为学科带头人,通过理论加实操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学习和掌握技艺的效率和效果。”学生的就业率达到100%。不过,这些传统专业的市场需求仍存在缺口。

  就拿雕漆专业来说,两年前恢复专业时就只有7名学生,被称为“熊猫班”,今年开学,就有两个学生没来上课,学习了两年多,转而去打工了。“因为打工来钱快。”雕漆班老师周平兰说。这个在工美干了20多年雕漆又被返聘回来教学的女老师反复跟记者说,“我们还在给她们做工作,太可惜了,我们不想放弃。”不过这都开学一个多月了,两名学生还未回校。

  周平兰说,雕漆班也是先构图,再“全活”,两年下来,工艺基本都掌握了,现在学生们已经可以接活了,一个作品手工能挣到两三千元。当然雕漆作品出个活得好几个月,眼下看来还没有打工来钱快,“但这个行业只要能熬得住,经验越多越值钱。”

  雕漆班7名学生,只有一名男生王齐。他在第一年学基础课时,是出了名的不好管,没想到分专业课后,他却能坐得住、沉下心来学习。“起初到这个学校是不想受约束,刚开始上手也受不了,没想到学了一年就做出了自己的作品,心里很满足。”王齐说,强迫自己把学习变成玩、当成自己的兴趣是他最初坚持下来的方法,不过现在已经不需要了,“我觉得这条路比之前家里人让我学药剂师或当白领要有趣。”

  王世杰说,雕漆的学习过程很艰苦也很无趣,仅一毫米漆就需要刮16到18层,刮上后阴干了再刮第二层,一天只能刮两层,冬天的话只能刮一层,不仅要刮平还要瓷实,才好上手刻。在首届“燕京八绝”作品展上,王齐设计制作的雕漆围棋罐获得了铜奖,这件作品仅上漆就用了4个月,雕刻1个月。而现在这样能坐得住、耐得住寂寞的学生太少了。

  生源依然是困扰技工学校发展的一大瓶颈。工贸技师学院轻工分院院长王剑白表示,京绣班首批毕业生供不应求,今年报名的学生也明显增多,但这依然改变不了学校招生难的现状。“技工院校归人社局管,所以教委不允许我们通过他们的系统去招生。”另外,家长和学生也对技工院校还不太认可,总是觉得上技工院校就低人一等。“就拿京绣班来说,很多人认为学出来就是‘绣娘’,实际上我们真的是当传人在培养。”王剑白说,这些还都需要时间去改变。

  王世杰也表示,开办传统工艺美术教学有“四高”,即小班办学成本高,实习材料费用高,师资难找且课时费高,租地办学地域零散管理费用高。

  就拿玉雕专业来说,学生们练手可以用密玉、丹东石等不值钱的石头,但实训的时候就需要“真材实料”了,王世杰总是搭着人情从一些大师工作室拉切下的“下脚料”给学生们实习用,“石头都是大师按吨花钱买来的。时间长了,有的大师见到我都绕着走。”

  工美高级技工学院现在教学和实训场地也都是租的,今年承租方就提出让他们把几间原本当做仓库的房子腾出来。而受到场地的限制,学校开办的景泰蓝专业只能恢复掐丝、点蓝这两道工序;与企业联合开办金漆镶嵌和宫毯定向班,是创新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学校根本没有合适开这两门专业的场地。

  京绣

  又名宫廷绣或宫绣,明清时期开始大为兴盛,多用于宫廷装饰、服饰,最大特点是绣线配色鲜艳,色彩与瓷器中的粉彩、珐琅色相近。

  雕漆

  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

  金漆镶嵌

  是中国传统漆器的重要门类,以木胎成型、髹漆,然后在漆底上运用镶嵌、彩绘、雕填、刻灰、断纹、刻漆、金银、罩漆等工艺进行装饰。

  景泰蓝

  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得名景泰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