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 正文

被微信改变的生活:产生"孤独症" "点赞之交"异变

作者:宋宇晟  更新时间:2016-01-18 11:29: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石头
点击进入下一页

  

  日前,一则《夫妻同床共枕还在微信上道晚安》的新闻在网上热传,引起人们关注与讨论。一方面,微信在生活中已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另一方面,微信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微信已不是第一次被质疑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微信等现代即时通讯工具第一次引起类似的争论了。

  2014年4月,一条关于社交狂人的视频在网络上被播放了将近4500万次。“我有422个联系人,但我很孤独……”一位叫加里•特克(Gary Turk)的年轻人面对镜头,控诉手机加重了人的孤独。

  彼时,这种真实发生的现象被冠以“微信孤独症”的名号,并且也曾在网络上大肆传播。

  但在这一波传播过后,多数人把“微信孤独症”忘得一干二净,而微信仍存在于手机中。

  “微”已成为常态

  当“微信孤独症”过去两年后,我们再回头来看我们的生活时,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

  一个较为显著的变化是碎片化阅读几乎已成为人们的习惯。

  新年刚过,社交媒体Twitter就在考虑取消140字符限制,将消息长度限制放宽至1万个字符。虽然还没实施,但仍引发了激烈争议。

  有媒体称,网友对此的负面评价居多。似乎是为了发泄对该计划的不满,还有网友以尽量少的字数发布Twitter予以回击。

  在一个“惜字如金”的时代,人们似乎都认为并不需要1万个字符来表达态度,有时候一个表情符号就足矣。

  “点赞之交”

  与此同时,“点赞”因朋友圈而更为流行,甚至连这个词的意义也出现了变异。在2014年网友所作的《节操词典》中,“点赞之交”获得了重新定义。

  在这里,“点赞之交”从“交情甚浅,见了面只不过点点头”变成了“两个人没什么交集,但是会互相点赞的关系”。

  汉语也正在因微信这些通讯工具而发生变化。

  被微信影响的当代生活

  事实就是这样,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在上世纪末出版的《文化转向》中,作者弗雷德里克•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的两个特征包括了现实转化为影像和时间断裂为一系列永恒的现在。而这正与当下即时通讯工具所造成的现象一致。

  有研究就认为,即时通讯工具正造成空间距离感的模糊或消失。微信使时间化为破碎的、间断的“永恒的当下”,现实也在微信中化为影像。

  微信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方式。朋友圈中的文字、符号、影像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之前人与人面对面交往中的声音、眼神和面部表情,甚至触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