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 正文

央视《航拍中国》 鸟瞰祖国壮美山河

作者:徐颢哲  更新时间:2017-03-08 13:28:01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石头

  “祖上留了块风水宝地,我辈不可辜负这大好河山。”看完刚刚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的纪录片《航拍中国》第一季,一位观众如此感慨。《航拍中国》第一季的六集,用全航拍的方式呈现上海、新疆、海南、江西、黑龙江、陕西六个省级行政区域,涵盖我国东、西、南、北、中各区域。鸟瞰神州,地形地貌、气候环境、自然生态各不相同,却让不少人感动,直呼“每一帧都美到想歌唱祖国”。

  高空鸟瞰,解放观众的视野

  观看《航拍中国》的观众,犹如被赋予了一双飞鸟的眼睛,从空中领略中华大地的大、美、奇、幻。观众从空中直观地看到,新疆特克斯为什么被叫做八卦城,三沙的永乐龙洞为什么被称为“大海瞳孔”,还有陕西两河交汇“泾渭分明”的奇观、江西庐山西海的心形岛、陆家嘴云端之上的摩天大厦、占据黑龙江六分之一面积的“森林海洋”大兴安岭。

  在《航拍中国》总导演余乐看来,航拍解放了以往拍摄的空间局限,“你会觉得世界无限大,自然无限美。”拍摄采用直升机和无人机相结合的方式,他解释:“直升机续航时间长,视野更开阔;而无人机更灵活,能拍到更生动的细节,以及飞往更危险的环境。”在海南篇中,无人机镜头贴近地面还原了海滩上爬行的微型蟹;而在新疆篇中,壮美河山则由直升机完成拍摄。

  《航拍中国》想要表达的主题是爱,用余乐的话说,“是人类对自己所生存的这片土地的深情,是对其置身的这个世界的凝望,这份感情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纪录片播出后,有人坦言有点想哭,“终于能理解艾青的那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独特的叙事方式,也让《航拍中国》成了一部“合家欢纪录片”。问答社区 “知乎”中的热门话题“如何评价央视纪录片《航拍中国》”中,一位网友这样回答:“公公喜欢新闻,婆婆喜欢看地方戏,老公喜欢体育,孩子喜欢歌舞动画,我喜欢电视剧电影,我家的电视机在《航拍中国》之前很少聚齐一家人,《航拍中国》让我们开始商量出行计划,并且都是国内路线。”

  解说配乐,像老朋友带你飞

  “飞行器这个闯入领地的不明物体,或许是个不错的假想敌,但要追上它的速度,老虎还需要多加努力。”这样幽默的解说词,出现在《航拍中国》第四集黑龙江篇的“森林之旅”。极富磁性的男中音娓娓道来,配上无人机极近距离捕捉到的老虎画面,观众感觉身临其境的同时,又不禁莞尔一笑。

  与以往纪录片沉稳华丽的解说不同,《航拍中国》的解说文案细腻生动。余乐解释,《航拍中国》不是专题式或叙事式的纪录片,而是散点,“所以解说词文本采取与观众平视交流的姿态进行撰写,做到有细节、有趣味、有记忆点,渗透着满满的情感,给人的感觉应该是一个老朋友在空中带你飞行。”在与解说员李龙滨沟通时,余乐首先提出的就是,声音要能带给观众旅行的感受,增强交流互动感,弱化播音腔。

  令余乐感到欣慰的是,观众对背景音乐的好评相当一致,音乐成为《航拍中国》加分项。整部纪录片的主题音乐由作曲家王备操刀,他也是《芈月传》的作曲。余乐回忆,音乐创作上,自己与王备达成的第一个共识是表现对大地之爱,“而爱只是一个大轮廓,还需其他音乐将空中旅行的线路串联起来,让人能够感受到空中循环的连贯感。”

  女高音吟唱,更是配乐的出彩之处,画面呈现一望无垠的南海,或是哈萨克牧民迁移牧场,吟唱浮现,映衬着辽阔无边或生机勃勃的情绪。王备把高音写得极高,女声往往只出现在配乐结尾,或短暂出现在其中。对于这样的处理,余乐感到惊喜,“加入女声堪称点睛之笔,把高空中孤独又愉悦的感情表达出来了。”

  磨人等待,只为拍最佳美景

  为了多方面呈现中国广袤大地上的不同景观,第一季的正式拍摄从2016年3月下旬开始,六支团队分赴六省市,从春天的斑斓、夏天的蓊郁、秋天的金黄,拍到冬天的雪白。团队从每个省级行政区选出100多个适合航拍的地点,然后从空间、季节等方面都做了相应的考虑,最后每个省筛选出40多个拍摄点。在50分钟的每集片子里,每个拍摄点多则出现一分半钟,短的仅有三十四秒,这也令余乐感慨:“做减法很痛苦。”

  最后成片中出现的每一个景别,摄制组都事先做了大量功课。余乐介绍:“每个省级行政区的拍摄目标书都是厚厚一本,应该拍哪些地方、如何拍、在什么时间拍、什么天气拍、在什么高度拍、拍多少的量、镜头运动轨迹等等,都在上面写得清清楚楚。”拍摄阿尔泰的哈萨克牧民转场,目标书就计划捕捉他们的节律:清晨日出,牧民打包,准备出发;而后再拍骆驼、牧场,羊群扬起的尘土,以及“牧群行走在险峻的山路上”。

  大半年的拍摄,给余乐感触最深的却是等待。天公作美是航拍的必备条件,等待合适的光线可能需要一星期的时间。在拍摄新疆赛里木湖时,湖区气候多变,停机点连续3天风力都在10级上下,不要说拍摄,起飞都成了一种奢求。摄制组每天只能在现场等待观望,在瞬息万变的天气中寻找最佳的起飞时机,最后终于抓住了转瞬即逝的机会,进入湖区西北侧的山区,飞上海拔6000米的高度,与冰川比肩,穿云而过,赛里木湖全景一览无余。

  在拍摄黑龙江雾凇时,除了漫长等待,还有各种困难。在零下30℃的黑龙江雪乡,受到低温的影响,飞行器的电池续航能力明显下降,为此摄制组钻研出利用汽车供电焐热电池的方法。余乐回忆:“原先只能飞5分钟的无人机,处理过电池后能飞10分钟,终于在光线角度俱佳的情况下拍到了雾凇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