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 正文

初澜:电影《鸡毛信》凭什么能入选外国小学生课本?

作者:影响剧大公共号  更新时间:2017-04-24 21:18:35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e6ad54789de188cff30639fc646dd01b.jpg

b8458dc77ddf6c1dce39b44da2a0adfc.jpg

(中国最早的儿童经典电影《鸡毛信》)

  在二十世纪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的儿童电影中,五十年代诞生的《鸡毛信》是最早的一部经典代表作。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在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下,在广大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广泛地展开了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当时在敌后坚持抗日的我人民游击队,在传递信件时,就在信封上插上羽毛以示紧急。这种信叫“鸡毛信”,传递这种信的许多是少年和儿童,这部影片就是叙述一个传递这种信件的儿童的英勇事迹。

525365ea2cf18ed52041c154769776b9.jpg

(《鸡毛信》剧照)

  《鸡毛信》是新中国建立后拍摄的第一部战斗题材的儿童片,影片小主人公海娃也成为新中国银幕上第一个抗日小英雄。影片受到儿童和成人观众的喜爱,几乎达到家喻户晓的地步。  影片改编自华山的同名中篇小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著名艺术家张骏祥编剧。影片导演石挥是20世纪40~50年代杰出的影、剧双栖演员和导演,曾经被誉为“话剧皇帝”。

2f4b62664941d05dc3f66e43a7fbbe3e.jpg

(《鸡毛信》导演石挥、编剧张骏祥、制片主任顾也鲁)

  这部影片也凝结了当时优秀电影人的集体智慧和文化担当。1953年筹拍这部儿童片的初衷,是为向国庆献礼。为了拍出精品,导演石挥“恶补”了许多反映老区农民生活的书籍。制片主任顾也鲁回忆说:他是个‘夜神仙’,写分镜剧本都在晚上。我和他谈拍摄计划,常常要在半夜12点以后去他家聊创作。12点以前他在‘啃戏’,跟朋友谈艺术。石挥很能吃苦。拍外景时,常常在祠堂里打地铺,在北京拍戏的时候我们还睡过草地。在艺术上,他决不马虎。比如拍收割高粱,他要真割一大片庄稼。在拍摄反扫荡时,他要到老百姓家真开枪,顾也鲁怕得很,不过艺术上还是听石挥的。戏拍完后摄制组已经回上海了,石挥要再去北京山区搭碉堡补拍镜头,顾也鲁不同意。两人争吵到制片处长吴仞之那里,最后因考虑到摄制资金有限,还是在上海搭景了。然而,就在这次补拍中,石挥受伤了。在闸北,空弹片把他的腿打伤了。”从这些事情上可以看出导演石挥对每一个细节的要求是多么的高。这些高标准严要求反映在了电影的每一个细节中。

9af0c1224a9a4dd6009d836de80f0ccc.jpg

(《鸡毛信》故事发生地点“龙门村”剧照)

  比如片中开头交代的故事发生地点“龙门村”,镜头给的特写就是刻在村口石头上的“龙门村”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在日本鬼子妄图侵占我中华大好河山的时候,广大人民群众组织起来抵抗,这其中所爆发出的力量,龙门村的组织起来的儿童们都是敌人难以逾越的万里长城。中国的金石学源远流长,这方面的知识用在抗战题材的电影中就会特别显得有力量,同样的字如果刻在一个古色古香的木版上挂在村口,就不是这个效果了。所以,能否在电影中熟练的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为电影主题服务,是衡量导演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之一。

  正是这样对细节的精益求精,对艺术的完美追求,诞生了《鸡毛信》这样的国产影片经典。

eb8352707182228999cc6fb441715d79.jpg

(《鸡毛信》德国版电影说明书)

  《鸡毛信》不但在中国国内走红,在世界各地也特别受欢迎。在欧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1956年,中国在埃及发行了《鸡毛信》和《智取华山》,首开了我国产影片对非洲发行的先河。《鸡毛信》在埃及开罗上映的时候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影片中的小主人公机智勇敢的与敌人周旋的英雄形象,大大的鼓舞了埃及人民的战斗士气,因为当时的埃及人民正在纳赛尔总统的领导下开展收复苏伊士运河的斗争。当时英、法联军直逼塞得港与埃及人民争夺运河,妄图继续对非洲人民进行残酷的殖民统治。在炮火连天的岁月,中国电影《鸡毛信》等作为精神给养,极大了鼓舞了埃及乃至整个非洲人民争取自由独立、反抗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斗争。

06a723e071b0ee68b9ec24ba331b28a6.jpg

(与《鸡毛信》一同红遍非洲的国产经典电影)

  《鸡毛信》到底在埃及火到什么程度呢?当时《鸡毛信》电影的内容曾经在埃及开罗的大街上用宣传车进行广播,后来又作为教材编入了埃及小学课本。能同时编入中国课本和外国课本的大概就只有《鸡毛信》了。至今在北师大版的课本中的拓展阅读部分,孩子们仍然可以读到《鸡毛信》,从这个生动的故事中获取丰富的营养。

4b7d7b0c3340630e19d8aed2de4ad07c.jpg

(《鸡毛信》剧照)

  当年的中影集团先后于1958年、1963年在埃及开罗和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设立了代表处,经过前辈的艰辛开拓,50年代至70年代末,中国影片共向非洲输出300余部次,输出地域遍及非洲40多个国家。与《鸡毛信》一同红遍非洲的国产经典电影还有《红色娘子军》、《洪湖赤卫队》、《地道战》、《上甘岭》、《铁道游击队》等等一大批国产经典电影。  《鸡毛信》
制片时间:1954年 导演:石挥
编剧:张骏祥 摄影:罗从周
作曲:黄贻钧 制片主任:顾也鲁
副导演:谢晋 布景:魏铁铮
录音:黄力加 剪辑: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