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题材京剧《横空出世》赏析
图为现代京剧《横空出世》剧照。 作者提供
9月29日至30日,国家京剧院新创排的现代京剧《横空出世》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首演。据悉,这是第一部以现代京剧形式反映“两弹一星”题材的文艺作品。
现代京剧《横空出世》由上海戏剧学院王伯男、国家京剧院李美妮、战略支援部队兰宁远共同担任编剧。该剧讲述了20世纪50年代,一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和解放军官兵,扎根戈壁、隐姓埋名,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简陋的试验条件下研制原子弹、献身国防的动人故事。随着剧情展开,剧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英雄气质、牺牲奉献精神、家国情怀等,荡气回肠,催人奋进。当剧情发展至科研工作者周之涵遭遇飞机失事时,跟警卫员紧紧相拥,用血肉之躯把实验数据完整地保存下来这个情节,观众情绪被推向高潮。
起伏跌宕的剧情不禁把人们的记忆拉向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那个极不寻常的时期,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在这一决策的指引下,一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和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广大干部、工人、解放军指战员一起,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他们在当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突破了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两弹一星”事业,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荣耀和骄傲,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勇攀科技高峰的空前壮举。“两弹一星”事业所孕育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和“两弹一星”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文艺在传承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过程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任。长时间以来,以“两弹一星”为题材创作的文艺作品,应该说为数不少。比如长篇纪实文学《国家命运——中国“两弹一星”的秘密历程》、电影《钱学森》、电视连续剧《国家命运》等,都让“两弹一星”谜一般的研发过程和荡气回肠的“两弹一星”精神从不同角度生动展现在人们视野。此次,现代京剧《横空出世》的成功演出,为“两弹一星”题材文艺创作增加了新的文艺形式,使“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播形式更加多样,也让“两弹一星”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国家话剧院导演吴晓江受邀执导该剧,为该剧增添了许多亮点。在《横空出世》悼念周之涵这段戏中,该剧运用演员语言,结合唱和人物造型进行表达,实现了戏曲和话剧的融合。吴晓江认为,把科学家研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故事与京剧程式化的表演相结合呈现在舞台上,通过借助话剧的表现方式,有利于突出矛盾,让人物立得住,使情节更加有张力。演员杜喆在剧中出演留学归国的核物理学家陈鸿光。他认为,跟传统戏曲的念白相比,这部戏中舞台用语有很大区别,其中念白要求既有生活化的特点,还要有语调的强调,有一种艺术化的修饰。为寻找真实历史片段,该剧主创人员先后多次深入相关单位走访历史当事人,通过采风调研、体验生活、组织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在创作过程中,剧本前后经历了二十余次的修改和完善。此次演出后,剧组将根据反馈继续对该剧打磨加工,力求将该剧打造成一部精品力作。
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是当代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京剧《横空出世》的成功创演,既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代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担当,也生动说明先辈凝聚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在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面对改革强军新征程,当代革命军人应该自觉传承发扬先辈干事创业的革命精神,立足岗位、淡泊名利,勇于牺牲奉献,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