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青春 > 正文

士兵、连队和我

作者:李政阳  更新时间:2018-09-18 08:26:35  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石头
成为什么样的军人,在于我们的选择和坚持
在挺过所有艰难的那一刻,你会感觉很值得

士兵、连队和我

01.jpg

成长注定是一段艰难的历程,每个人的终点都不尽相同。吴琼 摄

 

  一

  九月初的一天傍晚,连队退伍老兵焦晓波陪着父母来北京游玩,给正在北京出差的我打了个电话。在南锣鼓巷街头炫目的霓虹灯下,这对衣着朴素的老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尽管他们的家乡离北京很近,老人家却第一次来京。他们支持晓波参军,也理解自己的儿子退伍回家。我想,这样的父母构成了我们这支队伍最稳定的后方。

  认识晓波的时候他还是副班长,我是刚下连的新排长。他是典型的北方人性格,永远干劲十足,永远有使不完的力气。驻训任务辛苦又枯燥,我时常躲在角落里一个人发呆。他拉着我走进大家中间,分给我一支烟或者一瓶廉价的运动饮料,不让我这个“新人”显得太过尴尬。

  送他走的时候,晓波还一直对我念叨:“体能可别落下了,这可是最基本的素质。”那口气和两年前我刚认识他的时候一模一样。看着他离开的背影,我有些担心,他那直来直去的脾气在闯荡社会时会吃亏。

  《凌晨两点的中尉》这篇文章里有很多战士的故事。关注基层,关注战士,就是关注军队中的大多数。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很平凡,他们几乎不会说出“奉献”“牺牲”这种词语,他们也从不会努力标榜和炫耀自己的辛苦。但是他们有自己的理想,他们想念家乡和父母,他们也希望得到认同感和归属感。

  “凌晨两点的中尉”不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而是我们这个群体。新排长有时迷惘,“中年”排长有时彷徨,老排长有时慌张。“中尉”的群体里不乏文武兼备之士,总有一项或几项无法掩住锋芒的特长;我们虽时常“吐槽”,面对工作依然会尽职尽责;我们不怕苛责,从来不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我们一边质疑现实,一边又努力地说服自己相信未来;我们渴望爱情却从不刻意奢求,因为军恋这个词除了浪漫之外,便意味着沉重的责任和永远补不完的亏欠……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尉”们终将不再年轻,却又不得不肩负起父母、婚姻和家庭的重任。在物质化的现实社会中,忠于理想需要更大的勇气。

  二

  我用第三人称的笔触审视自己两年的经历写成这篇文章,为的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进行中肯的讲述,避免陷入自怨自艾的无穷矫情里。

  毕业后,军校同学有的去了高山、海岛,有的去了荒漠、高原,还有的在异国他乡执行维和任务。事实上,无论是参加艰苦的军事训练还是执行跨越几千公里的演训任务,无论是戍守边疆还是扎根海岛,这样的经历都让我们的青春有了难忘的记忆,在相互调侃中多了些骄傲的资本,给自己的人生故事添了几笔难忘的情节。如果过于沉湎肉体上的痛苦,那么灵魂不免显得有些脆弱和单薄。

  但日子终归是琐碎的。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往往能磨掉一个人的棱角,忙碌了一整天却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复杂的人情世故牵扯了本就所剩不多的精力,想潜心钻研一门军事技能或者读一本战史名著,却经常心静不下来。如果今天和明天、甚至和后天都是一个样子,那么这种生活足以泯灭一个年轻人的所有向往。我们能做的,就是尽自己的努力,让每一天都能进步一点,让每一天都有独特的意义。你的负能量,只会让身边的人对你越来越失望。你是什么样子,你的兵就会是什么样子。

  我也经历过很多次失望。曾经想教战士弹吉他,备好了课,也有人报名,周末上课却无人问津。手机游戏“抢”走了我的课堂,虽然痛心,却很无奈。弹吉他和打游戏,有时说不清到底哪一个更有意义、哪一个更贴近战士的生活。我还曾经想过给连队办一份小报,可繁重的工作和训练任务压得大家喘不过气来,办连报的事情最终无限期搁浅。当理想遭遇滑铁卢,我们必须要正视现实并承认时代的影响力和不可逆性,我们必须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三

  至今仍对一名战士的问题耿耿于怀。我们坐在摇晃的车厢里,外面是繁华的都市。他突然问我:“排长,我们守卫的就是这里吗?”

  我可以用最标准的答案回答这个问题,但我想起《士兵突击》里史今退伍的一幕:史今坐在车里,外面是华灯初上的十里长街。他终于看到了自己守卫的地方,尽管这一天来得有些晚了。

  后来我想,应该带着这个战士去麻栗坡烈士陵园看一看,这远胜过苍白无力的说教;也应该带着他到驻地的城镇好好逛一逛,毕竟这是他的第二故乡;更应该让他坚信,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有意义的。

  军队的发展无法摆脱时代的烙印:坦克飞机的出现把人类战争进化到了机械化时代;航空母舰取代了“大舰巨炮”,战列舰对决终成历史绝响;信息化时代催生了信息化战争,其涵盖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远非机械化战争可比。战争对军人的要求,从未像现在这样变得如此苛刻。

  军人这个职业很纯粹,因为它与生死息息相关,与国家兴亡休戚与共。遗憾的是,现在它的身上附加了太多的东西,使得这个职业变得有些沉重和复杂,以至于我们有时无法把精力集中到最关键的事情上去。最贴近战场的地方,除了演训场,应该就是战史了。我时常想起上军校时读的《最寒冷的冬天——血战长津湖》。书里记载,60多年前长津湖的冬夜里,许多志愿军指战员坚守阵地直至冻死。信仰和精神,真的不是靠嘴皮子磨出来的。

  成长离不开旁人的帮助和鼓励。比如我在文中提到的老指导员、帮过我的老班长,还有到了单位之后才谋面的学姐和学长。当我初进部队时,他们很真诚地告诉我一些“套路”,尽他们最大的努力让我少走弯路;我遇见过无比真诚的上级,他真心为我的未来考虑,甚至包容我的偏激和固执。或许你见过这个世界的黑暗,但总要相信阳光一定会到来。

  每个中尉都会成长,他可能会成为上尉、少校,甚至将军。一个班长可以影响一个班,一个排长可以影响一个排,一个连长或者指导员可以影响一个连队……成长注定是一段艰难的历程,每个人的终点也不尽相同。我们得翻越山峰,趟过急流,遇见无数过客和驿站。成为一名什么样的军人,在于我们的选择,在于我们的坚持,在于我们的态度。

  在挺过所有艰难的那一刻,你会感觉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