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青春 > 正文

资本主义的杀人诛心

作者:赵皓阳  更新时间:2018-11-02 08:09:47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7bc261d21cf74c99e0613a4d518805b7.jpg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性会造成资源分配的两极分化,即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劳动者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榨取,难以形成购买力;商品积压导致工作岗位减少,失业的危机使劳动者竞争加剧,资本家又可以借此压低工资。这样就行成了生产过剩的恶性循环,直到经济危机的释放。

  资本家们因为享受了站在金字塔顶端的红利,往往能在短时间内积累起巨额的财富。他们用这些十几辈也消费不完的财富去做慈善,赚得了“济世爱民”的美名,更消解了人们对于制度不平等的质疑:“你看他们人多好啊,拿这么多钱做慈善,所以人家配挣这么多啊。”

  而那些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驱离”的劳动者们,往往都被按上了“堕落”“懒惰”“你穷是因为你不努力”的恶名。但事实就如我们前文所述,这种经济体制就无法足够的工作机会。BBC、NHK都有许多展现底层人民生活的纪录片,他们频繁的寻求工作,但也频繁的被解雇:有的是因为企业为减少成本而裁员,更多的是他们没有一个找到稳定工作的技能——最关键的是他们有没有钱和时间去培训这些技能,因为他们每天要保证自己不饿死,就要拼尽所有的精力了。即使这样,频繁失业的他们也被亲戚、街坊、同学同事普遍的污名化:认为他们道德堕落、好吃懒做、连工作的本事都没有反而享受着国家福利救济。

  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杀人诛心”:一方面让你成为生产体系的边缘人,纵使努力也难以改变自身处境;另一方面给你贴上“福利社会寄生虫”的标签——就如鲍曼在《工作,消费,新穷人》中所说:“指责穷人因为不愿意工作而陷入惨境,因此给他们安上道德堕落的罪名,且把贫穷当成是对罪恶的惩罚,成为了工作伦理在全新的消费社会里的最后一项任务”。在美国各州的司法案例和判决书中,“底层社会”这个词语的出现往往伴随着很长的相关列举——少年犯、辍学这、瘾君子、单身母亲、抢劫犯、纵火犯、未婚妈妈、皮条客、乞丐、暴力犯罪——用可怕的定性词语让所有体面人放下心中的道德包袱。这些社会边缘群体甚至无法获取正常的同情,更不要提帮助亦或是反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