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青春 > 正文

有勇有谋一标兵

作者:记者  更新时间:2019-08-04 09:31:51  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石头

——记联勤保障部队某输油管线团四级军士长吴勇

张金华 本报记者 赖瑜鸿 特约记者 付 凯

1.jpg

图为吴勇近影。唐 睿摄

  盛夏时节,粤北丘陵,一支输油管线部队正在演习,暴雨倾泻而下。

  “泵机数据异常。”无人机定位受损管线后,应急抢修分队闻令而动。

  管线原本架设在一座桥上,因桥身被冲毁,管线被冲断。紧急关头,一名老兵跳入齐胸水中,双肩扛起管线……

  这名老兵,是联勤保障部队某输油管线团四级军士长吴勇。入伍13年,他多次出色完成重大管线架设任务,被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军备战标兵个人”,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二等奖,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寒冬高原,严寒缺氧。吴勇所在部队接到紧急命令,开赴某高原阵地铺设近百公里输油管线。

  最难啃的“硬骨头”,又一次落到吴勇肩上。根据铺设方案,管线需要穿过一条长约8米的涵洞,战友们犯了难:涵洞高不足1米,冬季高原空气含氧量低,贸然进洞有可能发生险情。

  此时,一些官兵建议绕道架设。“战机稍纵即逝,战场保障等不得。”顾不上战友劝阻,吴勇钻进洞内,匍匐前进,一点点清理淤泥……钻出涵洞,他嘴唇乌紫,脸上却写满兴奋。

  “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这是吴勇常挂在嘴边的话。

  2016年,全军输油管线部队跨区轮训,吴勇担负机械密封拆装教学任务。他改进拆装方法,对人员编组进行优化、重新分工,并细化拆装步骤,最终将作业时间大幅缩短,使泵机组的故障维修效率大幅提升。

  “保障打赢需要什么就练什么”

  遇上紧急任务,吴勇时常表现出过人的沉着。

  一次,演习即将展开,供油泵精密部件机械密封突然出现故障,整个输油管线系统“瘫痪”。

  “机械密封拆除将无法复原,要不向上级请示推迟演习?”一时间,大家心里没了底气。

  “让我想想。”思考片刻,吴勇建议大家一起翻阅说明书,一边研究一边拆除零部件,每拆一个部件便拍照存底。经过紧张作业,他们成功拆装更换机械密封,确保了演习如期进行。

  在高原冰河中铺设管线,在齐腰洪水中抽水排涝……吴勇先后14次参加抢险救灾、实演实训等重大任务,用一次次出色的表现诠释了一名军人的使命担当。

  “保障打赢需要什么就练什么。”每一次执行任务,吴勇都用心锤炼实战本领。近年来,他积极参与油料队驻训演练任务,“跨界”学习新型加油车操作技术;带队研究攻关,用短管器材创新架设方法,并推广到全军输油管线部队。

  “自身过硬才能带出过硬的兵”

  未来战场,单兵素质关系着战斗全局。

  “当兵,就要练好打仗的本事。”作为管线技术骨干,他注重按照实战要求,在训练中“出难题”“设险情”,不断提高战友们自主解决问题能力。

  一次演练,输油作业进行到一半,油温突然升高……司泵员刘国俊立即向调度室求助,担任泵站站长的吴勇要求“自行判断排除”。

  规定时间内,刘国俊没能找到故障所在,吴勇开始现地教学——“打开泵机组舱门……”

  原来,这是吴勇“故意”设置的险情。他一脸严肃地对刘国俊说:“当好管线兵,就必须提高自身应急能力。”

  2016年,吴勇所在单位承办全军管线部队跨区轮训,他成为仅有的2名士官教员之一。一次夜间油料输送训练,管线因内部高压冲击,出现泄漏。当一名学员要拆卸接头时,吴勇将他一下子扑倒在地。此刻,管线受内部压力作用突然弹起,要不是吴勇反应迅速,后果不堪设想。

  作为班长,吴勇注重研究专业技术。他瞄准野战输油管线部队发展前沿,最新技术发展一步,自己就先学一步。他说:“自身过硬才能带出过硬的兵。”

  前不久,团里承担联勤保障部队军事训练大纲试训任务。吴勇不等不靠,创新训练方法,提出构建“营区内实输训练循环系统”,将单兵专业训练置于合成训练环境之中,提升司泵员专业水平和整体协同意识。

  既有从严施训,也有温情关怀。“班长如兄。”提起吴勇,已经退伍的彭蕴瑞讲起埋藏在心底的一份感激。

  2017年5月,彭蕴瑞的母亲身患重病。吴勇是个有心人,他组织全班战友,制作记录彭蕴瑞训练生活的视频短片,寄给彭蕴瑞的母亲。

  病榻上的彭蕴瑞母亲看完视频,抹着眼泪拨通了儿子电话:“一定要在部队好好干。”在母亲和吴勇的鼓励下,彭蕴瑞训练成绩不断跃升,年底荣立三等功。

  在吴勇的带领下,他所在班先后有18人成长为业务骨干,9人担任泵站长,32人立功受奖,成为单位备战打仗的标兵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