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毛主席写下“向雷锋同志学习”这几个字后,每年的3月5号就跟雷锋分不开了。每到这一天,我们在感受到温暖来临的春季,也总能想到雷锋,想到雷锋的“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
但今天,我要提醒大家,雷锋还有一句“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雷锋的温暖不是无差别的温暖,而是有着鲜明立场的温暖。
雷锋出生在贫苦农民家里,他的经历就注定了他的立场始终会站在大多数贫苦人民的一边:
雷锋3岁时爷爷被地主活活逼死;
雷锋的父亲曾遭国民党逃兵毒打,后又遭日寇毒打,久病无钱医治,不久离世;
雷锋的哥哥12岁就做了童工,劳累过度、无法休息,最终得肺结核而死;
雷锋的弟弟3岁便饿死家中;
雷锋的母亲在1947年受到地主凌辱之后悬梁自尽;
雷锋7岁就沦为孤儿,在六叔公和六叔奶奶的拉扯和自己的流浪下,艰难地活了下来。
所以,他对地主阶级、bo削阶级有“恨”。也因此,他对带领工农群众推翻了反动统治、实现了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的毛主席有感情,对和自己一样的贫苦人民有感情。所以,他为了人民的事业可以甘做螺丝钉,可以奋不顾身。
有爱有恨,敢爱敢恨,爱恨的一切依据是鲜明的阶级立场,这才是雷锋精神的完整涵义。
小时候,我也理解不了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以为只要做好人好事就是雷锋精神,无条件地帮助他人就是雷锋精神。
后来,我忽然想到,有人要你帮忙杀人放火,你也要帮忙吗?当然不。在基本的是非道德面前,我们都能守得住底线。但除此之外呢?老板美其名曰“发扬雷锋精神”让你免费加班,你也会愿意吗?你也会感到光荣吗?
我在上学的时候,曾经访谈过国企工厂的老工人,他们说自己年轻的时候是经常自愿义务加班的,而且他们以此为荣。
生长在21世纪的我们不理解这是为什么。但当我们了解到那时候的工厂的很多事情就是工人自己说了算的时候;当了解到工厂里有配套的住房、医疗、教育体系的时候;当了解到普通工人和领导的收入差距甚微的时候;我忽然就理解他们为什么那么积极了。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啊,工厂解决了他们的衣食住行,他们同时就是工厂的主人啊。
在那样一个集体里,再加上“为人民服务”的毛泽东思想武装,出现一个像雷锋一样“一辈子做好事”的人,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工作之后,反观我们当下,人人都在拼命奋斗,就为了能够在这个城市里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有个立足之地。父母常常因为加班要把子女送到托儿所让别人照顾到下班才能接回家。更别说有多少家庭在外打工把孩子丢到老家让老人照顾了。
在这个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年轻人猝死的新闻,是离职员工要求赔偿金的新闻,是到点打卡下班就会被开除的新闻……在一个根本和自己没什么关系的工作单位里,谁还会有奉献集体很光荣的体会?
再加上近些年某些人刻意对雷锋精神的质疑、抹黑,曾经的榜样被拉到一个十分庸俗的地位,失去了其高尚的光环,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所以,当发现身边的人都不再愿意提起雷锋的时候,当发现雷锋精神越来越变成一个符号的时候,甚至发现当老人跌倒都没人扶的时候,一开始是很心寒,但后来也确实理解有些人是真的不敢扶老人——被讹诈的事情太多了。
这时候,我还抱有最后一丝幻想,如果雷锋真的还活着,他到底会怎么做呢?他还会不顾一切地把老人扶起来吗?他还会免费加班并以此为荣吗?
在深入了解了雷锋的故事之后,我觉得,雷锋会把老人扶起来,但不会在资本面前喊“劳动光荣”。
对待摔倒的老人,他会“像春天一样温暖”,但也会思考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种令人深感无力的现象?对待蛮横无理还企图蒙蔽人民的资本,他会“像严冬一样冷酷无情”,与人民的敌人不懈斗争。
雷锋是爱憎分明的,今天再讲雷锋精神,我们要看到他为何爱、为何恨,看到雷锋的立场,看到我们自己的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