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青春 > 正文

让青少年国防教育“走新”又“走心”

作者:司李龙 路波波 等  更新时间:2023-05-12 21:01:41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石头

  让青少年国防教育“走新”又“走心”

  ■刘洪顺

  前不久,几段视频刷屏网络:宁夏固原组织学生徒步百余里祭奠英烈,广西南宁少年说唱《197653》致敬抗美援朝志愿军,一封封写给英烈的信从全国各地“飞”往龙华烈士陵园……

  “是一种形式,更是一次仪式”“青春的‘正确打开方式’”“一堂生动的国防教育课”……网友们纷纷在社交媒体留言,活动收获广泛关注和好评。良好的成效启示我们,国防教育只有把准新时代青少年的关注域、兴趣点,才能找到国防教育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实现高质量发展。

  时代呼唤“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牢固的国防观念,不是仅从书本里读出来的,也不是通过口号喊出来的,而是在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国防教育应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让青少年在切身体悟中,获得深刻的历史启迪,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引导青少年走进社会、走进基层、走进军营,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形成爱我国防的朴素情感和行动自觉。

  创新国防教育模式正当其时、大有可为。伴随网络飞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个性特点更加鲜明、内在诉求更加多元。如果国防教育停留在说教灌输式的模式中,无异于刻舟求剑、缘木求鱼。抓好青少年国防教育,需要守正创新,既有“正”的价值内核,又有“新”的形式载体,将战史战例、英雄事迹、红色故事等巧妙地融入沉浸式体验,量身打造国防教育“爆款”产品,以创意和诚意,赢得年轻人的喜爱,为国防教育赋予更丰富的时代内涵。

  “这一代年轻人,还有不计生死的血性吗?”微电影《重逢》中的这一发问直叩心灵。砥砺血性担当、培塑家国情怀从来不是抽象的话题,它体现在一代代人的接续传承中,体现在人生的一次次选择中。我们相信,通过从军尚武氛围的营造、“走新”又“走心”的教育引导,一定会更好凝聚起强军报国的青春力量。
 

  行走的思政课堂

  百里壮行任山河

  ■解放军报记者 司李龙 特约记者 路波波

  眼前有山河,心中有家国。

  前不久,宁夏固原二中、弘文中学组织2300多名学生往返徒步54公里,赴彭阳县任山河烈士陵园祭奠英烈的视频刷屏网络。有网友评论:“最好的教育就是身体力行。”有网友留言:“这是精神和身体上的双重洗礼,青春的意义就在于此。”

  用脚步丈量青春。1995年清明时节,弘文中学发起徒步祭英烈活动。这条路,一茬茬学生一走就是28年,走出了团结与勇敢,走出了自信与坚强,更走出了一座生动的国防教育课堂。

  宁夏固原二中、弘文中学学生擦拭烈士墓碑。 学校供图

  一段路 一堂课

  4月1日4时30分,伴随着嘹亮的歌声,固原二中800多名学生、弘文中学1400多名学生整齐列队,向任山河烈士陵园进发,开启了今年的“红色之旅”。

  蜿蜒的队伍走过一段平缓小道,便进入山路。弘文中学班主任朱丽媛手持喊话器,一边讲述我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举,一边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宁夏固原二中、弘文中学学生徒步前往任山河烈士陵园途中。 学校供图

  行程过半,七年级学生王凯鑫脚上磨起水泡,每走一步,脚底都钻心地疼。

  “孩子,你还能走吗?实在不行就上车,我送你过去。”面对志愿者的多次提议,王凯鑫始终摆手谢绝:“我可以,我能走动。”

  送走黎明,迎来曙光。学生们顺利走过最艰难的一段路——山间盘旋小道。接近山顶时,他们兴奋地冲上山坡。金色的阳光洒满山顶,大家这才看清周围的景色,包括远处一片怒放的桃花林和近处一个精巧的喜鹊窝。一切都显得那么新鲜,给他们带来惊喜。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一路上,学生们高举红旗、高唱红歌,经过5个小时长途跋涉,顺利抵达任山河烈士陵园。

  陵园内,391块烈士纪念碑见证着沉甸甸的历史。1949年7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64军在军长曾思玉的率领下,直插彭阳县任山河地区,与盘踞在此的国民党军马鸿逵部遭遇,打响了解放宁夏第一枪。战斗中,364名解放军指战员光荣牺牲,其中100多名烈士连名字都没有留下。长眠任山河的还有红一方面军长征途经彭阳牺牲的4名红军将士,以及解放后牺牲的2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

  在烈士陵园,学生们仔细擦拭墓碑,聆听战斗故事,感悟革命信念,汲取奋进力量。返校后,他们撰写了《红色精神永存》《刻在心间的墓碑》《我们的长征》《永远铭记》等心得体会,字里行间体现出莘莘学子的责任担当。

  “任山河之行,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孩子们心中扎根。”高一学生解家琪的父亲为学校举办的这一活动点赞,“越是艰难,越受教育,越能体会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先后7次徒步赴任山河祭英烈的固原二中党委副书记勉有录说:“百里壮行任山河,不仅是一次磨砺意志、挑战自我的过程,更是一座聆听革命故事、接受红色教育的课堂。”
 

      一次实践 一生受益

  固原二中教师张红梅对2021年徒步祭英烈活动记忆深刻:由于突降大雨,天气寒冷,有老师和家长建议,“活动推迟几天”。

  “一旦战斗打响,战士们能选择出发时间吗?”最终,学校决定活动如期举行。师生们顶风冒雨,沿着当年红军将士走过的小道前行,途中有不少学生跌倒了爬起来继续走。一路下来,大家的鞋子、裤腿裹满泥浆,但没有一人叫苦叫累。

  1996年清明节,固原二中初一学生徒步祭英烈时,张红梅是其中一员。“那是我记忆中走过最远最苦的路,是对意志力的考验,也是困境中激励我前行的动力。”张红梅坦言,当学习遇到困难时、刚参加工作摸不着头脑时,她都会用那次经历激励自己。

  工作之后,这段路张红梅又陪着自己的学生走了3次。2021年,她和儿子方昱皓一起徒步赴任山河祭英烈。晚上回来后,儿子骄傲地说:“我的腿不疼、腰不疼,就是肩膀有点疼,因为我帮同学背书包了。”

  “我在1999年、2003年走了两次,当时走得有多累,现在回忆起来就有多甜。”弘文中学往届学生戴晓昕说,“对我而言,一次实践,一生受益。”

  2006年,还是初一新生的邢懿婧徒步百里赴任山河缅怀先烈,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如今,作为弘文中学的一名教师,她又带着自己的学生重走这段路。“看到孩子们滑倒了爬起来继续前行,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如今,该活动已经成为固原二中和弘文中学学生的必修课,并计入实践课学分。
 

  一份传承 一份担当

  “徒步跋涉108里,是一次感受革命前辈伟大长征的初探,是一次坚守信念的人生考验,是一次塑造灵魂、完善自我的洗礼。”这是又一次参加徒步祭英烈活动后,党的二十大代表、固原二中教师张小玲写下的一段话。

  在固原二中工作34年,张小玲见证了这一活动从发起到延续传承的全过程。28年间,一茬又一茬学生重走这段路。很多学生正是因为这次经历,在心中埋下了矢志报国的种子。

  在弘文中学上学期间,任江鹏曾先后3次参加徒步祭英烈活动。时隔25年,他以一名警察的身份再次参与活动,为学弟学妹们护航、鼓劲。

  2005年,任江鹏通过高考成为一名国防生,立志像英烈一样保家卫国。“当兵的日子里,每当遇到困难时,我都会以那次徒步经历来鼓励自己。”他说,“少年时能坚持到最后,青年的我一样可以。”

  2019年,任江鹏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基层民警,换一种身份继续守护家乡人民。

  同样在心中泛起涟漪的,还有陆军某部军官张建华。前不久,在媒体上看到学弟学妹们徒步祭英烈的新闻,他不禁回想起19年前自己的那次“红色之旅”——漆黑的夜里,天空下起淅沥的小雨,蜿蜒的队伍砥砺前行,奔赴任山河。

  那次祭奠后,张建华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参军报国的热情在他心中涌动。之后,他通过刻苦学习,成功考取国防科技大学,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

  “走的是磨炼之路,祭的是英烈之魂,补的是精神之钙。”张建华说,“作为一名军人,我要继承先烈遗志,守护好祖国的每一寸山河。”
 

  跨越时空的对话

  我给“延乔”写封信

  ■张 政 韩 强

  五四青年节前夕,安徽省安庆市烈士陵园。延乔中学师生与千里之外的新疆军区某团官兵视频连线,一场读信活动如约开展。

  “故乡的桃花开了,娇艳欲滴,如您璀璨的年华。我想细细读懂您,读懂您的奉献,读懂您的坚守,读懂这繁华盛世,倾注着您怎样的心血和努力。”活动现场,延乔中学九年级学生张梓墨深情朗读自己写给安庆籍烈士陈延年、陈乔年的信。读罢,他将一束桃花和这封信轻轻放在烈士纪念碑前。此情此景,令视频两端的青年官兵和学子动容。

  “我奥数竞赛获奖了”“这次考试我又进步了几个名次”……在信中,学生们向先烈分享着自己的进步。

  “两位烈士为了信仰甘于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最美的青春年华。如今,历史接力棒交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沿着前人的足迹,我们一定不负重托,担负起军人的职责使命。”视频那头,新疆军区某团战士石瑾光展读信件,字里行间溢满家国情。

  石瑾光是两位烈士的同乡,从小听过陈延年、陈乔年等烈士的故事。大学毕业后,他选择入伍来到祖国边陲,在艰苦的地方续写先烈的荣光。

  活动现场,还有一位受邀前来的特殊客人——陈独秀三子陈松年的小女儿陈长璞。“两位伯父早年先后在安庆启蒙。他们从小兄友弟恭,在求学的道路上,确立了共同的理想信念。”陈长璞老人回忆起两位烈士的革命岁月,娓娓道来他们成为坚定马克思主义者的故事。

  “随着电视剧《觉醒年代》的播出,缅怀‘延乔’系列活动吸引了青少年的广泛参与。今年,我们结合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创新形式,融入时空对话、时光书信、徒步行走等活动,与边防官兵视频对话,探索共学共育模式。”安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章春介绍,该市高度重视青少年红色基因传承工作。去年,安庆市第十四中学正式更名为延乔中学,旨在传承弘扬英烈精神。同时,该市中小学成立延乔班、创建延乔红色示范中队等。

  “两位哥哥,以后我想参军,您们一定会支持我的,对吧?”信件的结尾,延乔中学七年级学生陈鹏鹏道出心声。看着浮雕上高昂着头颅的革命先烈,他的脑海中不由响起那首歌:“我仰望你看过的星空,穿过百年时空再相逢,在此刻我们总会心灵相通,我都懂……”

  图①: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滩散小学“红领巾护界碑小队”为界碑描红。 宋谋春 摄

  图②:安徽省安庆市延乔中学学生在市烈士纪念馆开展活动。 方迪 摄
 

  唱响的家国情怀

  歌声捧出少年心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刘德安

  “17岁的他,那是抱着枪的战士,枪林弹雨下的他,就没有提过一个‘怕’字……”近日,在广西南宁市,4名少年表演的说唱歌曲《197653》走红网络。视频中,少年稚气未脱,但表情坚毅、声音铿锵,一字一句唱出了气势,更唱出了73年前先烈们的骁勇和中国少年传承先烈遗志的决心。

  197653,一组不能忘却的数字。据统计,抗美援朝战争时期,197653名志愿军将士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献出宝贵生命。这一战,拼来九州皆安、山河无恙。73年来,祖国从未忘记。2014年至今,我国已迎回9批共913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每一个思念亲人的日子,人们就会发出这样的呼唤:“英雄,请回家!”

  “向志愿军烈士致敬”“有态度的说唱”……视频甫一发出,便凭借新颖的形式、走心的歌词吸引了年轻人的关注。“表演的时候,我的脑海里闪现着英烈们为了保卫国家奋不顾身击退敌人的画面,不自觉地就将情感融入到歌曲里面了。”南宁市滨湖路小学学生、年龄最小的表演者陈昊君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新时代少年,要学习传承革命先烈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长大后报效祖国。

  当红色历史遇上流行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山河无恙,烟火寻常,可是你如愿的眺望,孩子们啊,安睡梦乡,像你深爱的那样……”清明时节,一场不间断的2023年“清明祭英烈”慢直播活动,在全国17处烈士纪念设施及红色教育基地举行。伴随直播活动在全网引发刷屏效应的,还有厦门六中合唱团为活动演唱的清明版歌曲《如愿》。清澈婉转的童声,寄托着青少年对先烈的无限哀思。

  除厦门六中合唱团外,来自黑龙江省安达市任民镇中心小学“村里的孩儿”音乐班也“走红”了网络。前不久,“村里的孩儿”音乐班推出歌曲《半生雪》(学生版),朗朗上口的曲调、歌颂先烈的歌词,引发听众共鸣,在中小学生间经久传唱。“音乐可以治愈心灵,也可以涵养青少年的家国情。”音乐教师李平说。

  歌声还回荡在边境线上。十万大山下,北仑河畔的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滩散小学,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国门小学”。多年来,该校组织学生唱响《护碑歌》,在护碑行动中增强国防意识。

  “大山绿哩啰,大江清哩啰,青山绿水映领巾,映领巾啰,护界碑啰,爱界碑,风里雨里都不停啰,个个都是好队员啰。”歌声中,该校“红领巾护界碑小队”队员扛起队旗,背着护碑竹梆,与边防官兵一起守护界碑。

  巡边踏查、擦洗界碑、为界碑描红……在沉浸式体验中,浓浓的爱国情在少年心中升华为神圣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