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对军队后勤工作很有研究的北京朋友兴奋地告诉我,他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借阅到了3本署名“肖志夫”的专著:《部队生活保障浅论》《军需官感悟》《军需官日记》,向我求证:“会不会就是你的大作?”
我十分肯定地告诉他,全国范围内有没有其他同名同姓的“肖志夫”我不知道,但是全军后勤军需系统还没有发现第二个“肖志夫”。
从他发来的图片看,我的著作经历了国家图书馆藏书章的变迁,早期第一本为“国家图书馆藏”6字方形章,后期第二、三本为“国家图书馆藏书”7字圆形章。
本人在原广州军区机关工作了21年,一直从事军需工作,常年深入部队基层调查研究,跑连队伙房、菜地、猪圈,跑旅团生活服务中心和副食品生产基地,针对部队生活保障中的现实问题,从供应保障体制改革、管理制度完善和人员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有益的总结和探索,发表了一大批研究文章,其中不乏创新理论成果,为保障部队官兵吃饱、吃好、吃得营养卫生,吃出健康、吃出战斗力,贡献了一份微薄的力量。
公开发表的文章有1000余篇,约2成获奖,比较大的奖项包括“全军后勤改革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优秀论文、《解放军报》一等奖、《后勤》杂志一级优秀作品、《军需》杂志一等奖、《司务长》杂志一等奖等。先后主编军需专著3部,出版个人专著5部,共计约246万字。
这位朋友借阅的3本专著,均由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其中《部队生活保障浅论》由时任总后军需部部长张翠举少将作序,由总部购买发全军军需系统;《军需官感悟》由时任广州军区政治委员刘书田上将题写书名、时任总后军需部部长冯亮少将作序。
据了解,花城出版社对出版的著作会统一派送一部分给全国各大型图书馆收藏,而国家图书馆只收藏一类以上出版社出版的著作,一旦收藏即为永久馆藏。
本人一时兴起,登录中国国家图书馆网站,键入“肖志夫”关键词,惊喜地发现搜到43个结果。除了以上3本专著外,还有一批较具影响力的单篇论文被收藏。其中包括:
《经济发达地区驻军生活稳定之对策》,《军事经济研究》1996年第6期原创首发,提出了建立科学的伙食费标准调整机制、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大力发展农副业生产和依靠地方政府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4条对策。
《军队饮食保障社会化改革研究》,《军事经济研究》2000年第5期原创首发,率先提出了“纯社会化保障模式”基本构想。
《“立体保障”模式的建立及在未来渡海登陆作战后勤保障中的运用》,《军事经济研究》2002年第1期原创首发,率先提出了“立体保障”新概念,文章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现代战争越来越具有全方位、全纵深、全空域、全天候特征,对后勤保障的时效和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与现代战争作战样式相适应的后勤保障基本模式。立体保障是水平保障与垂直保障有机结合的全方位综合保障,对于大幅提升后勤保障的快速反应、快速机动、快速保障能力,实施不间断供应保障,保持部队持续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领导应懂后勤知识》,《解放军报》2002年2月27日原创首发,文章指出,作为一名合格的军事指挥员,应当是通晓军、政、后、技等各方面条令规章,并善于运用它对部队实施正规化规范化管理的“条令通”,切不可只是一知半解甚至是“条令盲”,更不可把自己凌驾于条令规章之上,用人治代替法治。
《把后勤训练融到军事训练中去》,《战士报》2003年3月19日原创首发,提出要改变后勤在军事训练中充当“后台保障”的角色,要把后勤训练融入军事训练中去,做到制订计划有安排,组织训练有目标,实兵演练有“节目”。
《伊拉克战争中的美军后勤》,《中国国防报》2003年4月24日原创首发,文章根据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后勤保障呈现出“非线式”特征,提出了在未来战争中我军军需保障“即时化”筹措、“透明化”控制、“弹弓式”投送、“模块化”补给等四点建议。
《关于我军农副业生产的理性思考》,《军事经济研究》2003年第9期作为首篇原创发布,并编发导读语。文章认为,随着军队供需矛盾不断缩小,军事斗争任务日益繁重,军队大搞农副业生产已经没有必要,应当与时俱进,逐步压缩生产规模,直至在部分部队完全取消。
…………
此时,笔者重温冯亮老首长给我的《军需官感悟》写的序言《难得的创新进取精神》:“肖志夫同志作为长期从事军需工作的一名机关干部,能够利用业余时间,结合工作实践,勤于思考,勤于研究;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积极研究探索军需工作特点规律;紧紧围绕以军需工作现实问题为中心,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在军事斗争军需准备、部队生活保障社会化改革、基层生产生活管理等方面有所感、有所悟,提出了一些颇有见地的对策和建议,其中不乏有参考价值的新观点、新方法、新措施,对于指导全军军需工作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首长还说:“他奉献给事业的,不仅是对工作的一片热情,也是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