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西部战区空军某旅雷达站,感受官兵家国情怀——
“仰望夜空,我是那颗闪亮的星”
■解放军报记者 张磊峰 通讯员 邓栋之 高 山
明月高升,繁星点点,西部战区空军某旅甘巴拉雷达站阵地洒满星辉。在这个世界海拔最高的人控雷达站,记者看到排长唐荣维全副武装,开始了夜间执勤。
今年是空军党委授予该站“甘巴拉模范雷达连”荣誉称号30周年。“我很荣幸来到这里,继承前辈的使命,成为一名新时代甘巴拉传人。”唐荣维步履铿锵。
甘巴拉山顶的夜晚寒冷刺骨。北风在记者耳畔呼啸作响,没多久,裸露在外的皮肤就被刮得生疼,而同样装束的唐荣维,却身姿挺拔如同远处的雪山。
记者看到,一块刻着“忠诚”两个红色大字的戍边石静静挺立。唐荣维说,他们白天在碎石滩巡逻,夜晚在石头旁站岗,这块历经沧桑的戍边石像一名忠诚卫兵,始终陪伴着戍边战士。
和唐荣维一起执勤的副班长蒋新宇,从小在长江边长大。他格外喜欢站在山巅俯瞰,因为“每当看到河流、湖泊,就会想到家乡。”
有了战友陪伴,蒋新宇的孤独寂寞感少了很多。“这里天气多变,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夜里检修的经历……”他仰着头,为记者讲起他们的故事。
一天凌晨,阵地电闪雷鸣,军犬汪汪大叫。唐荣维和蒋新宇从睡梦中惊醒,猛地起身,穿好衣服就冲出房门。
闪电划破夜空,雷声震耳欲聋。经过层层排查,他们发现恶劣天气导致电话线路中断。“备用线路还未建好,如果这条线路断了,很有可能影响后续的战备任务。”蒋新宇心急如焚。
取出工具箱、打开探照灯……没有片刻犹疑,两人顶着冷雨冰雹直击的疼痛,奋战一个半小时,终于接通线路。
“我们的工作,平凡却很有意义。”言语间,蒋新宇脸上写满自豪。
跟随蒋新宇的脚步,记者打着手电探照,四周碎石遍布,一片空旷。“冬日的高原,夜晚极其寒冷,半夜起床很艰难,但一想着外面的战友还在寒风中坚守战位,我便加快了速度。”蒋新宇说,这里是生命禁区,却充满壮丽色彩,每次执勤看到自己守卫的巍峨雪山和清澈天空,再辛苦也不觉苦。
两个小时的执勤过得很快,唐荣维卸下装备,手掌露出一层层老茧,手背上的皮也已干裂。“今晚可真冷啊!好在圆满完成了工作。”喝了杯热水,他嘴角上扬地说。看着眼前一幕,记者心想,或许坚守好每一班岗、回去能喝上一口热水,就是他们暖暖的幸福吧。
“越是艰苦的地方越需要我们。”唐荣维说,去年毕业时,在卫国戍边信念的强烈驱使下,他毅然选择来到雪域高原,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初上甘巴拉阵地,唐荣维还没来得及感受雪山的壮美,就被高原反应导致的剧烈头痛和彻夜失眠折磨了一番,这种状态持续了好几天。阵地上战备值班任务重,不到一个月他就瘦了不少。但老兵告诉他,每个甘巴拉的兵,都得过这一关。
在“学习强军思想、建功强军事业”教育实践活动中,唐荣维积极参加战地讲堂,和大家一起学老兵故事、忆连队传统、强打赢信心。授课结束,他激动地说:“一茬茬老兵在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主动要求离开。如今,咱们硬件、软件条件都升级换代,更要跑出加速度!”
第二天,记者跟随唐荣维探访了雷达站多个点位,现代化保温营房、制氧设备、信息化建设等令人眼前一亮。“如今借助各种新装备,我们执行任务更加便捷高效!”唐荣维指着远处一处预备阵地说,近年来站里带领大家狠抓一专多能训练,研究快速机动战法,一支小分队就能独立完成机动作战任务。
在唐荣维的抽屉里,记者看到许多贺卡,上面写着对戍边将士的寄语。“这是去年春节,驻地小学生写给我们的新年祝福。”谈及和孩子们一同举行升旗仪式、包饺子、看春晚的场景,唐荣维发紫的嘴角扬起一道幸福的弧线。
“每次收到孩子们的礼物,都会勾起儿时的回忆。”唐荣维说,他的爷爷是一名退伍老兵,经常给他讲述部队的故事,参军报国的种子打小便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仰望夜空,我是那颗闪亮的星。”闲暇之余,唐荣维最爱写日记,这句话道出了他的心声。人在边疆,心也在边疆,在双脚站立的岗位上,唐荣维明白肩负的职责与使命,更懂得“负重前行,守护万家灯火”的深刻内涵。
浩瀚夜空下,甘巴拉阵地上的官兵瞪大眼睛坚守哨位,日复一日,忠诚守护着祖国空天的安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