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青春 > 正文

打工妈妈:儿子拿着她的照片叫“阿姨”

作者:广东木棉  更新时间:2015-05-12 18:52:17  来源:破土工作室  责任编辑:石头

 打工妈妈:儿子拿着她的照片叫“阿姨”

e93f9d1e6910db3179b4eb7645965a65.jpg

  孟离家打工那年,大儿子2岁半,小儿子1岁半;孟第一次回来那年,大儿子4岁,小儿子3岁。大儿子还记得她的模样,而小儿子却不记得了她是谁。有一次孟的丈夫回家,带了孟的照片给两个孩子看时,小儿子天真的问“爸爸,你旁边的这个漂亮阿姨是谁?”还记着妈妈的模样的大儿子解释给他说:“弟弟,这是妈妈呀。”

  如今,所有的媒体都在和你说“家和万事兴”,制造着家庭幸福美满这个世间最美好的童话。这时我们再看孟,看这个同样在这个时代却不得不远离儿子的母亲,着实能感到事情的吊诡和可悲。

  离开

  孟是广西柳州人,出来打工之前,是和老公在柳州市做些小生意,但生意不景气,存不下钱。随着两个儿子相继出生,这样的收入更加无法满足生活的需求。怎么办?听到老乡说到广东打工可以赚多点钱,孟就二话不说,离开丈夫和两个一两岁的儿子出来广东进厂打工。

  现在两个孩子已经11、12岁了,孟和老公每次离家到深圳打工,他们已不再哭闹,但是孟对第一次回家再离家时的情景还记得很清楚。当时两个儿子知道爸爸妈妈要下来深圳了,哭着闹着说“我不去上学了!我要和爸爸妈妈去广东!”孟的无奈是每个离家打工的父母共同的感受:“为了生活,还是没有办法呀!”

  但是和其他流动妈妈相比,孟又是欣慰的。因为每年孟的老公会回家几次看孩子,而孟是隔天就会给他们打电话,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孩子跟他们的还挺亲的。孟的同事和她一样也是把孩子留给家里老人照顾出来打工,但是再回去时,孩子拒绝让熟悉又陌生的妈妈给自己冲凉,“竟然睡觉也不跟我睡,睡觉要和爷爷奶奶睡”。听着同事们激动而无奈的抱怨,孟还是欣慰的,毕竟每次回家两个孩子都挤在她身边吃饭、看电视、睡觉,很是亲密。

  相聚

  孟的老公每年会请假3、4次回老家看看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而孟往往是1年半、2年才会回家一次。一方面是电子厂的生产很忙,不好请假,另一方面也是经济的压力。每次回家来回车费、还要带东西回家费用也不少,请假期间还暂时没有工资,对于每月2、3千元的工资来说,回家算得上“奢侈的事”。

  这些年,物价飞涨,工资却还是跟之前差不多,两口子的生活越发拮据。孟的老公还在节假日休息时就需要出去用电单车载客,如此来增加收入。但尽管日子紧巴巴的,去年夏天孟的老公还是请假回家将放暑假的俩孩子接到深圳来住了1个月。

  为了这期待许久的休假,孟专门请假1周来陪孩子四处转转,之后就不得不接着上班了。每天大人出去上班,俩孩子就在出租屋里自己写作业、自己玩,孟的老公会每天中午回来给他们做午饭,孟则是晚上下班了辅导他们作业。俩孩子自己待在出租屋,孟反而不放心了,一边上班一边担心。一到休息时间或者离岗就打电话回来,问俩孩子的情况。这段日子很短,却很幸福。

  教育

  都说教育是国本家本,对孩子来说是重中之重。但现实又是残酷的——城乡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户籍限制等大幅提高了外来务工子女在城市的教育和生活成本。如果外来务工者子女在深圳读书,需要的证件很多,否则每学期的学费就要两三千;因为户籍限制,小孩的医疗费也无法报销;孩子的生活费、照顾孩子的家人的生活费等都比农村高很多。相对于此,在老家,孟的两个孩子一年的学费也才200多,合作医疗也可以报销一些医药费,生活成本低很多。

  低工资、高成本的生活限制下,孟不得不把孩子放在老家,孟因此感到很惭愧,“不可以陪伴在他们身边,陪伴他们成长、辅导他们学习、教育他,照顾他的学习。真的很愧对他们!”孟最担心的还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在城市3岁的小孩一次性能背十几首古诗,在城市里基本普遍了,在我们农村很少。老师每天就是看着时间上课、教课本上的而已,辅助的教学资料使用的很少。”孟经常会托回家探亲的老乡、娘家妹妹带辅导书、课外书给俩孩子,自己回家也会买书回去,希望可以弥补一下教育质量上的差距。

  有些教育上的差距又是无法弥补的。城市的小孩有各式各样的培训班、兴趣班,但是农村类似的资源少的可怜。孟的大儿子唱歌很棒,孟想要好好培养他的这个天赋,可是农村完全没有这个资源。

  离孩子太远,对孟来说,教育孩子成为一个麻烦的问题。比如,孟的大儿子性格老实待人温和,但是在上学前班时受了同班同学的欺负,他就再不愿意去上学了。在深圳打工的孟通过电话知道了事情原委后,又气又无奈。几经周折,经过校长沟通事情才得以解决。

  孟只不过是千千万万打工妈妈中最平凡的一个,这样的打工妈妈,在中国有数千万人。每个母亲身后,都是一个个支离破碎的家庭,一双双渴望母亲亲昵的眼睛。在城市中心的发展主义下,农村变成了为城市提供劳动力的大本营,人像没有感情的动物一样被输出,物化成了流水线上的生产工具。这不仅仅是母亲和孩子的分离,更是城市和农村的分裂,是生产与再生产的区隔。

  如今,所有的媒体都会告诉你:家人的爱是最重要的,无论工作多忙,都要记得常回家看看。但当我们稍微留心一下这个平凡的打工妈妈的故事,就能发现这种家庭的温馨不过是中产的窠臼。经济的不平衡发展,用它独有的具体的方式——垄断资本的扩张、劳动力密集型工业的集中、收入不平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等,直接撕裂了一个个完整的家庭,撕裂了被誉为最宝贵真挚深沉的母爱,家庭分离被制造出来。看来要实现那些美好的幸福家庭,只能从根子上找原因,改变这种不平衡的发展才是真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