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弱势群体,就是有些话没有说出来的人。就是因为这些话没有说出来,所以很多人以为他们不存在或者很遥远,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这些人保持沉默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些人没能力,或者没有机会说话;还有人有些隐情不便说话;还有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对于话语的世界有某种厌恶之情。”
在《沉默的大多数》一文中,讲到了话语与权力之间的关系,也讲到了话语权与弱势群体之间的关系,讲到有人如何善于使用话语,还有一些人则如何尽量保持沉默。
按说这世界本不应该有“弱势群体”的,如果生命真的是平等的,特别是在很多人鼓吹的那里。
可惜现实往往并不如人意。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这个世界就是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并且还有很多人,认可这种三六九等,觉得这是正常的。
在我十八岁以前,我是一个对社会结构完全没有认知的人。或许因为我生活在农村,没见过什么有钱人,对于贫富差距没有很直观的感受,对于财富积累与分配机制也完全不了解。不像今天,任何一个人,只要真的睁开眼睛看,都能感受到巨大的贫富差距和不公平、不公正。
虽然这个世界是很荒诞的:在很多人看来,全世界的财富集中在1%手里这样巨大的贫富差距,也是正常的,即使自己并不是这1%。
前两天,《我是范雨素》一文火了,具体的便是范雨素大姐其人火了,以及跟着被媒体关注到的位于皮村的工友之家的文学小组。
其实文学小组存在已经很久了,里面的不少作者都已经小有名气,比如李若,她的不少文章发表在网易某非虚构写作栏目上,每篇阅读量均高达50万余。然而,文学小组又始终是低调的,否则早就被更多外人所知,而不是在范雨素火了之后。这同时也反映了一个现实——太多人对底层是没有关注的,因而也更不可能关注到“底层文学”,或者叫打工文学、工人文学。看吧,连文学都是分成三六九等的。
范文是意想不到的火的。因为之前她也发表过一篇文章,阅读量并不高。有些居心叵测的人说文章火的原因是背后有推手,实在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因为文学小组成员写的文章和发表的文章已经非常多了,为什么其他文章没有像这样火呢?
相对于这些发表出来的“底层文学”和它们所呈现的现实,底层更真实的状况是——沉默的大多数。前两天在一个群里,有一位北京某高校在读大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范雨素能代表大多数的底层人民吗?从这个问题不难看出,很多时候,底层是被代表的。大多数的底层常常是沉默的,为什么沉默呢?王小波的话便说明了一切。在《沉默的大多数》一文中,他引用了福柯的话:话语即权力,并且辩证的提出了权力即话语。放眼现实,我们的媒体资源是被谁掌握着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们,又有几个是真正的人民?
说到这里,我已经不想再说了,因为范文已经被删了,再说多了,我这篇小文也该被删了,虽然我只是个无名小卒,一直也是沉默的大多数,懒于写文章。正像范雨素所说:她不相信文字能改变生活,习惯了靠苦力谋生。
最后想说某些靠卖字为生的人,以为握着笔杆子就可以口诛笔伐,骂作者也骂读者,似乎在文字的世界里,自己就是皇帝的人,你们真的搞错了,现在是21世纪,是互联网时代。任凭你们如何丑化与诬蔑,可惜大众并不买账,买账的,大概也都是跟你们这些卖字为生的人臭味相投的人。
毕竟,连人民日报都说了:“我们不能因为范文好看,而忽略了文章指向的个体遭遇、社会问题”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