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北京市总队三支队大学生士兵理论宣讲小分队扫描
“振奋人心的新时代,人人都应该有新姿态新作为……”党的十九大刚刚胜利闭幕,武警北京市总队三支队上士韩龙就拿着十九大报告,开始与战友们一道研究,让党的好声音、强军正能量辐射到每名官兵。
韩龙何许人也?他是总队历史上第一位士兵“十佳优秀‘四会’政治教员”,今年又被评为武警部队优秀“四会”政治教员,他的另外一个头衔是三支队“大学生士兵理论宣讲小分队”队长。这阵子,韩龙正带着13名队员扎在任务一线,以士兵视角当好十九大精神的解码者、传播者和践行者,为支队建设发展注入一股正能量。
当好“解码者”
用士兵思维解读创新理论
三支队政委舒畅是一名法学博士,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育。3年前,在他倡议下,一支由大学生士兵组成的理论宣讲小分队成立。
在小分队成员的个人简介上,记者看到:队员范思捷,入伍前任学生会副主席,安徽省“百优大学生”;队员李仕龙,四川传媒学院在校大学生入伍,主修播音主持专业;队员袁振杰,毕业于广东海洋大学舞蹈编导专业,曾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参加“国际青少年艺术节”,并获舞蹈类表演一等奖……
“要彻底消化创新理论,还需走进历史深处。”这是队员武博闻在反复实践中得出的体会。小分队曾背着“老三篇”中的《为人民服务》走进张思德生前所在班,曾啃着《矛盾论》《实践论》去拜谒毛主席纪念堂,还曾学着习主席在庆祝建军9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去军博参观建军90周年主题展。
从触摸理论的外表,到转化为感性的温度,再到构建士兵角度的认知体系,这是小分队学理论的路径。长期理论素养的积累,层层铺垫着这支小分队的思想底蕴,一点点拉升着他们的思维层次。
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小分队邀请参会代表、驻会记者进军营,“跟着代表学报告”“听听会场最前沿的声音”,总结概括出“知主题、知要点、知背景、知脉络、知目标、知任务”等多个方面的学习路径,带动全体官兵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以兵的视角领悟十九大精神。冬日的寒风里,一群心怀理想的士兵,在站岗放哨之余,背记要点、掌握要义、感悟要言,成为一道无声的风景。
当好“播火者”
以士兵语言传播创新理论
韩龙和他的小伙伴们认为,说服是一门关于语言的学问,士兵的语言有时是一个段子,有时是一番抬杠,有时是一种幽默……如果接不了这个“茬”,对不上这个“火”,讲不出这股“味”,理论宣讲就难以入脑入心。
“从男孩到男人,忠诚责任肩上扛/从男孩到男人,神圣使命我担当/从男孩到男人,摔打战斗有力量/从男孩到男人,部队熔炉炼成钢……”这是不久前小分队创编的音乐说唱《从男孩到男人》,生动演绎了一个娇生惯养的男孩向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光荣蜕变。
深度打量小分队的宣讲作品,件件都围绕新时代强国强军的梦想,件件都散发着战士喜闻的“味”和乐见的“范儿”。
原创小品《向实战出发》,讲的是炊事班里的“战斗力配餐”,鲜明提出“吃法要跟着战法变”;自编快板《看齐先要“立正”》,引导大家保持看齐的正确姿态;微电影《熔炉淬炼》,通过讲述身边故事,告诫官兵强军路上掉皮掉肉莫掉队……理论学习不再是记笔记与补笔记,而是引入快板、舞蹈、诗歌、小品,以及音乐剧、微电影,甚至是其它更时尚的样式,生动形象,入脑入心。
小分队组建以来,“韩龙们”的脚步还迈出营区,走进街道、社区、学校、共建单位,以各种形式宣讲32场次,听众超过5万人,3名队员被驻地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1名队员入选驻地“百姓宣讲团”。小分队,已成为驻地名副其实的创新理论“播火者”。
当好“实践者”
在士兵岗位践行创新理论
“不是在宣讲,就是在去宣讲的路上。”这段话,是队员范思捷的微信个性签名。
真学的示范,产生巨大的磁场效应。在学习十九大精神热潮中,为适应官兵开阔理论视野需要,支队13个图书馆实现全天候开放、无人化管理;与驻地图书馆共建11个流动交换站,每季度交换图书近5000册;支队编印的内部学习资料,已先后发行21期、近70万字;“知恩感恩报恩”主题演讲、“三十佳”情景式教育会等等,已打造成支队的特色学习品牌……
支队长吴明华是军事学硕士,他说:“践行,是更高层次的宣讲。”近年来,支队涌现出3名二等功臣,全都是士兵“优秀理论骨干”。
小分队预备队员、列兵刘鹏飞的感触刻骨铭心:“学习践行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既要忠实履行使命任务,又要用真理之光点燃生命之火。”
近3年来,支队没有发生一起重大违纪违规事件,连续5次党委班子民主测评群众满意率始终保持高位。谈起这些成绩,舒畅若有所思地说:“或许,这就是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的力量吧。”
“党的十九大鲜明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我们党的创新理论的一次新飞跃,小分队要在第一时间跟上去搞好宣讲……”清点完所有宣讲资料,韩龙抻了抻军装说,“‘装具’已全部到位,新的征程马上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