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 正文

天下家长苦群久矣!

作者:风雷  更新时间:2020-11-04 09:38:51  来源:疫观全球  责任编辑:石头

  近日,江苏一名家长痛斥“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一下子引爆了网络。短短十几个小时,人民网的相关微博下点赞数竟然高达百万。

  这名家长的抱怨“你们上课不用心教,下课叫我帮忙改作业,那我要你们干什么”,一下子就触到了许多家长的痛点——平日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但依然对教师唯唯诺诺,敢怒不敢言,只因孩子作为“人质”在人家手上。

  本来,良好的教育就该是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基础教育阶段,家庭与学校的互动尤为重要。

  家校共同教育本来是可以算是一大进步,可怎么家长的事就越来越多,通知作业(许多学校,作业是通过群给家长布置的,学生压根不知道当天确切的作业量)、手机APP完成作业、手工、检查作业、打扫卫生……何况,这里头原本有一部分就是教师本该承担的责任。

  良好的初衷,怎么就成了让家长有苦说不出的教师“甩锅”之举呢?

  当然,教师心里也冤得很。

  早上不到八点就得到学校,孩子们走了之后才能回家;光这,一天的在班时间就得10个小时左右。

  然后,还有各种考评、会议和填不完的表格。再有,发达网络也将每天的上班时间无限延长到睡觉以前,得随时提醒或回应每一位家长,每天晚上的家长群都跟开一次家长会似的。

  此外,平日大搞素质教育,难度大幅削减,除了备课上课,还得准备各种综合性的活动,但文化课的成绩毕竟还是最重要的指标,于是就只好在学期末刷熟练度(目前小学生都有两周的期末考准备周了)。

  同样不容忽视的是,每一位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说不得动不得,但凡引发家长的不满,主管部门追查下来,首要的不是是非,而是平息家长怒火,自己就成了替罪羔羊,为规避风险计,那也只好把家长给拉进来了,管不好娃那就是你家长自己的事了。

  在主要科目内容、难度大幅消减,但高考竞争加剧的背景之下,家长与教师,在行为与目标不匹配的漩涡中,成了一根同绳上的蚂蚱。

  再把眼光放远一点,自从1999年教育产业化以来,公立学校人才大幅流失,同时,随着城市化的扩张,一些大中城市公立学校严重不足(典型的如西安,笔者朋友家周边方圆几公里都只有一所公立学校,挤不进去,只好上一个班80余人的民办小学),师资也变得三教九流。

  除了北京、深圳等极少数城市的中小学教师清北研究生扎堆外,在更广大的地区,更普通的中小学里,教师早已不是大学毕业生的第一选择。其排序大体为高薪的企业、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教师这一职业,钱少事多压力大,除了稳定(得考上编制)以外,基本没太大优势和吸引力。

  那些偏远的乡村,有的甚至一校一师,则只能靠三年期的特岗教师,以相对优厚的待遇,及期满后考公或考编给与适当加分来吸引人。

  相比之下,那个要求教师讲奉献的年代,至少教师水平属于人群的中上,收入在当地也是处于中上水平的,住房等保障也是到位的(有单位宿舍或分房)。在大多数人都为了养家糊口疲于奔命的当下,要求教师群体无私奉献,对他们也是不公的,无异于谋财害命。

  与此同时,基础教育方面去事业单位化的改变一直在进行,最为典型的就是铁饭碗变瓦饭碗,事业编的指标也一直在压缩。与之相关的,一是老教师退休时间的延后,笔者父亲从教四十余年,最终六十二岁才退休;二是学校里聘用没有编制的临时代课教师增多,他们的工资还不到有编教师的一半,教师的流动性加大——他们往往只是将这份工作作为考公务员或教师编制的过渡,撑死不会超过两年。

  在这种情形下,又如何指望优秀人才涌入教育口,又如何指望教师们都能一心一意地为了孩子的成长呢?

  家长的愤怒,除了觉得教师群体不负责任外,同样重要的是“996福报”已经压得家长们疲惫不堪,基本上可以说是剥夺了家长的家庭时间。在生活的重压、超长的工作时间之下,家长们对花样繁多的孩子作业真的是有心无力。

  最近,太原教育局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指出,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打扫教室卫生、点赞转发各类信息等,算是对家长与教师的群己权界做了一个规范。

  只是,在上述一系列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前提下,此举恐怕会是扬汤止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