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 正文

血肉流水线上的资本工艺学

作者:布韶寅  更新时间:2021-05-08 08:48:35  来源:激流网2021  责任编辑:石头

  而他得意地笑了笑,又恢复了他原来的面孔。他用一大套冗长无味的空话愚弄了我们。为此他不费一文钱……他自己是一个讲求实际的人,对于业务范围之外所说的话,虽然并不总是深思熟虑,但对于业务范围之内所做的事,他始终是一清二楚的。

  ——《资本论》

  各位大概都见过工厂里的流水线吧?印象中最常见的流水线是皮带流水线:轰鸣的机器,整齐划一的皮带速度[c1],跟着皮带速度以同一节奏无休止地忙碌的工人,等等。这种典型流水线是资本攫取时间的铁的规律的最好写照。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今天的流水线已经可以不使用任何机器了:工人自己用血肉之躯筑成了新的流水线,且是更加灵活高效的流水线——或许是人力战胜机器的新典范吧——当然,这是资本工艺学发展的新成果。当然,精心权衡充分利用的空间安排、半夜鸡叫式的管理和虚妄的鸡血刺激无时不刻地提醒着我们:这门资本工艺学正处在它的巅峰状态。

  那天下午,我在某劳务市场找了个新冠核酸测试盒外包装的日结工作,是个夜班,时间是从晚八到早八,工资是230元,由劳务中介统一支付。工厂的“流水线”是临时组建的,可能是由于该公司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决定迎合市场方向,最近才开始承揽了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的包装活,并出口德国,这也是大量需求零工的重要原因。所以可以从生产过程看出许多不规范的地方,当然,只要次品率在可控范围内……这……都没关系。

  一、劳动力买卖

  劳务公司和药厂签订了一个大合同。

  大概是因为疫情的缘故,4月3日晚上的马驹桥到处都是“药厂,包装,230,坐着上班”这样的信息。这个信息多到我甚至很难找到其它工作。后来听招我的美女中介说,今晚要招500人,是一个很重的任务;而根据后来发工资的那位经理发的签到表,那晚他们要给1200余人发工资——当然,这些人不只来自一个劳务市场,不只日结工。

  他们是一家劳务公司,他们下面还有若干小的、负责在大街小巷招人的中介。

  根据我的观察及其官网的介绍,我认为该劳务公司在此生产中负责的业务有:与药厂签订劳务派遣协议、招募临时工、将劳动者派遣到药厂、派遣驻场管理、把临时工运回劳务市场、给临时工发工资。很有可能工人的工作餐也是由劳务公司负责提供的;甚至整个药厂外包的工作都由该公司负责也并非没有可能。

  运送我们的是大巴车,限坐53人,车刚好坐满;除去司机一人和劳务公司一人,共运输工人51人。

  车在离厂房不远处的十字路口西南侧停了一会儿,在那里发了制服——制服为黄色马甲,上有“甲劳务”字样。在厂边的等待途中,我还看到一群群换班的工人——有些穿着红色的“乙劳务”马甲,有些穿着蓝色的“丙劳务”马甲。但后来我在网上发现这些劳务公司却更像是“皮”,公司注册时间较近,也没有官网和公众号。

  在来去两次上车后中介都进行了微信面对面建群,并要求我们填线上信息登记表。回到爱国桥后,经理把所有的签到表都发到群里,在车前方接近车门处给工人发工资,工人需先找到自己的签到表图中自己的签到的地方,然后拿着黄马甲、身份证去中介处,经中介验证后即通过微信转账发工资。然后下车。

  微信群一开始有52人,但过几天就只剩下一半了。群主即那位经理每天都会在里面发布招工的信息。我注意到他发的广告都不提“甲劳务”,而只提中介的名字。

  不管怎样,我可以把这些劳务公司和大小中介看成一个整体。他们负责帮助厂家招劳工,帮助工人找工作,负责把工人在劳务市场和厂家之间来回运送,负责对工人进行必要的训练和管理,负责给工人发工资。当然,这个工资额往往较正式工的全额日工资要低,而全额工资所包含的五险一金,自然也是被扣除了的,这些差额都成了劳务公司的利润来源。对于厂家来说,他们完美地解决了自己临时需要的用工难题;对于工人来说,他们是自己把自己的劳动力卖出去的媒介。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样的劳务公司和中介的存在是必然的。市场的规律通过他们得到实现,从而“促进劳动力要素的合理配置”。或许大部分公司都有人事部门,但这些部门无力在短期内召集大量的临时工以完成他们因事突加的、或者季节性增加的生产任务,而这种任务又将随着市场分工的细化和波动的加剧而显得越发地频繁,对人员的需求越发地庞大[c2];另一方面,每年被农村、企业和学校抛弃的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他们找不到体面的工作,但为了生存又不得不需要一些临时的“活路”——于是便有了专门的劳务公司。这些劳务公司和中介向下扎根在大城市的人力市场中,向上则和各大工厂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人力市场也反过来因为它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壮大,吸引了更多的打工者。而这样的劳务公司越壮大,或许越能说明市场对劳动者的要求更趋于简单,越能说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更趋于完善,当然,也越能说明 “劳动力”的买卖更加纯粹,“劳动力”买卖的市场更加成熟。

  二、流水线的物理环境

  物理环境是资本的一系列骚操作发生的场所。先介绍一下物理环境有助于大家理解之后的描述。先说说厂房吧。

  厂房长约75米,宽约30米,高约6米[i]。门在北边,进门后是一个门厅。门厅左右的大部分空间是物料区,码放着大量药品外包装的原料。进入厂房,可以看见许多桌子,桌子编了号。门厅西边是一个用于经理、监工休息的1号桌,南半部分则是自西向东摆着26张桌子,也就是26条生产线,被标记为2到27号,桌子间有1.3米左右的间隙,摆放凳子坐人后还有半米多的空间,足够物料推车进出。“生产线”按照工序的效率要求做到了最高密度的安排。将南北两部分分离开的是一条联通东西的过道,正好供物料流动,也便于监工察看各线生产情况。这样,厂房内部的物理空间被最大程度地利用,没有半分的冗余。工厂的南边是一排窗,密度很大;上方每隔三米左右有一盏白炽灯,把整个厂房照得比白天还要明亮。

2.jpg

  三、流水线的运作

  劳务公司买了我12个小时的劳动力,并把它转让给药厂。利润来源于剩余价值,于是,如何将这十二小时的劳动力创造出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便是他们努力的目标,也是他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又由于他们的整个生产的基本方式是流水线式的,于是我们把关于他们这些做法的学问称为“流水线的工艺学”。

  在正式开工前,有大约一个小时的准备工作时间。首先是工人入座,然后是分配线长,再是监工训话,再是收手机,再是发放和穿戴手套、头套等用品,再是准备和放置物料、安放垃圾袋。然后就开始了。没有什么培训,完全靠请教或观看干过的工人,没过几分钟所有人就上手了——整个准备过程大概花了一个小时。

  整个厂房有外包劳工300余人,二三十岁为多,也有不少中年人;男略多于女。他们穿着统一的黄色马甲,上面是劳务公司的名称。他们作为一个整体,负责将各种物件按一定次序和标准塞入包装盒中并封口,然后再将包装盒塞入更大的盒中。盒子也需要他们来折叠和封口。但是具体的操作则是采用流水线的形式,即在每条产线上,每个工人只负责一个动作。

  上面提到的“桌子”就是这间厂房里的“生产线”。每张桌子由四张小桌子拼接而成,长约12米,宽约1.5米,没有任何机器,每条桌子就是一条流水线,每条流水线都有标号,标号从2号一直标到了27号——试剂盒的外包装即通过这样的流水线完成。

  以21号产线为例,我们逐个说明一对流水线的各个组成部分。整条生产线一共有25名流水线工人,两边工序对称,约11个工序。另有一位物料员和一位线长。

  如下图所示,每一个小圆圈代表一位工人,每一个序号代表一个工序。过道在产线的北边。

3.jpg

  此图是示意图,只表示大致分布,只求能够让大家大体想象出此工厂的布局即可。本文其他图也是如此。

  ①负责将平面的纸盒折为立体,并将后面的封口折好,另一面封口保持打开,以便用来塞东西。

  ②负责将折好的那一面的封口贴上标签,同时封口。标签上有标志,贴标签有正反的要求。

  ③负责将白板塞入纸盒中。白板有标志,需要按正确的方向塞入。此工序往往略慢于上一工序。所谓白板,就是一个袋子,里面是一个试剂盒和一小袋干燥剂。根据要求,塞白板的同时还要检查试剂盒与干燥剂是否都完好,实际操作中工人往往省去此步。

  ④负责塞塑料袋和说明书。塑料袋为封口袋,应该用于放置测试后的试管;说明书为德文。该工序需要将塑料袋对折,包裹说明书,然后塞入盒中。根据说明书,此药盒应该是用于抗体测试。

  ⑤负责塞小瓶。小瓶内有约两毫升不明液体。

  ⑥负责塞长棉签。长棉签只比纸盒短一点点。

  ⑦肉眼检测:负责清点上面各物是否齐全。齐全则交给下一位工人,不齐全则传回去补全。

  ⑧称重检测:负责用一小电子称称药盒的重量。应是以27克为标准,称重后误差大于1克则将该纸盒传回上游。

  ⑨负责将开口的一面折起来,并贴上标签。

  ⑩负责将大纸盒折成立体,用于放置小纸盒。

  ⑪负责将小纸盒放入大纸盒中,12个小盒装满一大盒。

  四、流水线的固定角色

  在此次外包装的生产过程中,有值班经理、监工、线长、搬运员四个较为固定的角色。他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他们和他们的活动支配着厂房内的生产,他们是活动的人,又是厂房内固定的设备——不仅是维持生产力的设备,更是维持生产关系的设备。

  a.值班经理一名

  值班经理是个约三十岁出头的帅气小伙,戴着眼镜,看起来学历不低;穿着蓝色马甲,上有“值班经理”的字样,看上去是当晚整个厂房内职位最高的人。他手里总是拿着笔记本,时而会在厂房来回走动,然后时不时在笔记本上记着什么。他从没有大声地训过话,看起来也十分和气。大部分时间则在角落的一号桌休息。对他来说,这里的工作很轻松,生活很惬意。

  既然是“值班经理”,我们推测他是总公司派下来总管这次生产活动的人物——而这样的人物会由“很多经理”轮流扮演。具体的组织由监工进行,他则负责统揽全局;因为具有一种沉稳的气质,且有“经理”的名号加持,他更多地起到一种震慑的作用。

  后有工友评曰:“你以为他是老板啊?其实他也只是一条狗。”温良恭俭让的特质使他看起来像是一条用于充当吉祥物的哈士奇。

  b.监工4名

  如果说值班经理是一条用于充当吉祥物的哈士奇,那么监工则更像是用于吓人和咬人的獒犬。

  监工约有四人,为首的是一位四十余岁的女士,大概是总监工;其余则都是三四十的男士。他们看起来就土多了,没那么有文化。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嗓门大,而且吼起人来十分凶猛,听起来就好像他们正在发一条十万火急、事关生死的军令,有一种催人跑的意思。

  总监工负责整个生产的具体组织,保证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她熟悉整个生产流程,甚至熟识每一个具体的动作。她有权分配和临时任命线长,有权根据具体的情况跨产线调人,有权临时设置一条新的产线,在必要的时候,她还会对具体的产线进行人员调整。她会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下一次吼叫是强调速度还是强调质量。其他监工是她的配角,只负责辅助的吼叫和组织工作。

  监工即使不是工人们最恨的人,也是工人们最烦的人。伴随着监工的每一次吼叫,他们的亲人也受到了一堆又一堆的问候。——可惜的是,尽管在私下里或者心里骂得还算解气,我们还是免不了受到他们的支配。

  c.线长27名

  每条生产线配有一人,穿着橙色马甲,上有“线长”字样。他们可能是单独招工,有少量是该厂的正式员工,不足时则临时从工人中招募。

  他们负责监督整条生产线的工作,保证质量和数量;有权根据情况调整产线人员的具体工作。他们在空闲时也会加入到生产线中;工人上厕所时则暂时顶替该工人。

  据工友说,如果线长自己负责的产线产量最低,就会被监工大骂一顿——“好线长”自己默默承受,“坏线长”就会反过来骂工人;如果产量最高,则会被监工口头表扬。

  线长是直接从工人中选出来的,并有直接管理工人的权利。在具体的工作中,有些线长会帮工人看总监工,帮工人偷懒;有些则会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催促工人干活,努力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

  d.搬运员

  每个生产线配有一人,穿着蓝色马甲,上有“物料员”的字样。他们不是和流水线工人一起招过来的——或者[c3]是单独招募的临时工,或者是药厂的正式工。

  他们负责将流水线需要的各种物料运至相应的产线,并分配到各种工位上,并保证物料的充足。在药品包装好后,又将成箱的药品运出去。他们可能还要做统计物料消耗和产品产出的工作,以达到监察的目的。在空闲的时候,物料员也会投入流水线的工作。

  相较而言,他们的工作有趣在可以四处走动,无趣在没有什么人可以交流;悲催在要搬运很多东西,幸运在不必重复特定的动作。他们的工资应该也和我们差不多。

  总之,都是苦命人啊!

  五、流水线的工艺学

  在前面的叙述中,我们已经了解到整个生产的结构和流程,现在让我们看看他们这门“流水线的工艺学”的具体表现吧!

  第一,流水线的生产方式本身就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流水线将一套工作分解为一个个工序,每个工人只需重复地完成一个工序即可把整个工作给做好,整体上大大提高效率。这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不必多说。

  第二,纯人力流水线的生产会不自觉地增加工人的单位劳动量。在一个没有机器的纯粹由人组成的流水线上,当前面的人干得越快,你的原料就越积越高,你自然也就会不自觉地加快速度;当前面的人干得不太快的时候,你会下意识地希望快点把自己的活干完,从而获得短暂的休息——但这样做,你反而加快了整个流水线的速度。总之,纯人力流水线通过人的心理作用促进了劳动效率的提高。

  第三,工序的安排使得每道生产程序的用时都在3~5秒之内,工序简单。在马克思所在的时代,“不同的操作需要不等的时间,因此在相等的时间内会提供不等量的局部产品。”(《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400~401页)而在这个时代,各工序已化约至时间大致相当的状态,以需要单人单个动作整体完成得最长的一个动作为基准,其他时间较短的若干个动作被整合在一道工序内,使各工序耗时大致相当,使流水线流速稳定,且各工序之间人员可随时安排调换而不影响生产线本身的运行。

  第四,厂房的安排在物理空间上实现了效率最大化的利用。每个劳动者手臂之间的间距大约是30公分,使他们的手肘能够在60度范围内摆动,使物件得到最快的传递。大于这个距离,则费时费力;小于这个距离,则难免碰撞影响效率。厂房按照最小间距的要求摆了26条生产线,而生产线在远离过道的一端开始,在靠近过道的一端结束,看上去有悖常理,其实则是精心权衡的结果:大件的成品安排在距离过道的近端,方便整体运输,小件的原料则安排在远离过道的一端,减少了过道所需的宽度,方便随时零星投放,既节约了空间,也确保了成品的安全,还方便监督者观察尾端成品的生产数量。

  第五,产线内调整。线长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本产线的人员分配,以加快生产速度。例如,我所在产线的线长,他特别喜欢在线头折纸盒,然后使一大堆纸盒累积在②③工序的前方,从而加快此二工序的速度,而头几道工序中有四名相互熟识的工友,看来是劳务公司统一让某位工友“带人”招来的,都是干过活的熟工,把他们安排在头部,协作较好,也加快了头几道工序的生产速度,从而加快了整条产线的速度。又例如,后来我们线长发现后面工序的人相对于前面工序的人太闲了,就调了若干后面工序的人到前面来做,整条产线就变快了。如果哪道工序堆积了较多的产品,那么就会在此处加人,让他们平行作业,是整条产线的流速较为均等。

  第六,产线间的调整。在劳动竞赛结束后,大概是发现有的产线可以减一点人,于是就组成了一个新的产线,即15号线。而且尽量抽每个产线上最差的、可能影响到整条产线速度的人。即,通过组成一条相对慢线来保证其他产线的速度,同时增加了一条新的产线,从而提高产量。

  第七,监工的吼叫。前面说过,监工的吼叫有催人跑的意思,类似奴隶主的皮鞭,自然能够促进工人加紧干活。

  第八,明亮的厂房。灯很多很亮,整个厂房比白天还亮,大大降低了人的困意,从而促进他们对劳动力的压榨。

  第九,劳动竞赛。劳动竞赛直接改变了工人劳动力的正常增减规律,在工人体力下降的那个点上强行使人的劳动力恢复(或者说透支),从而大大增加了单位时间劳动力创造的价值总量,下面着重介绍一下。

  六、劳动竞赛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位男监工的这句话:“现在我们有一个好消息了……”说这句话的时候,监工没那么狂暴了,但也仍然不讨喜。虽说是“好消息”,但我并没有从他的语气中感受到什么欢乐的气氛;相反,让人很容易就看出这是例行的事情。

  这个“好消息”就是所谓的劳动竞赛,是在夜餐后进行的。即在1:30到3:30这两个小时内,在整个厂房内进行一次以产线为单位的竞赛;他们声称在规定时间内做得最多的那个组每人加十元工资,线长则加二十元。当然,之前已经听做过的工友们讲过此事,但他们都从来没有赢过,也就没有领到过奖金。

  其实谁都看得出来,这不过就是一个激励机制,为了在工人最困的时候激发大家的劳动积极性。但真正在操作的时候,事情却真的向老板所预料的那种方向发展了。

  在比赛正式开始前夕,线长对我们说,我们目前是最快的线,是有希望拿到奖金的。工人们因此受到了鼓舞。线长接着说:“谁不想要这十块钱的?我把你赶出去。”于是我们便达成了共识:一定要努力拿到那额外的十元钱。

  于是,在这样一种竞赛的氛围下,每个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加快了速度。大家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竟然变得如此有精神。线长和物料员也加入到了产线之中,很多人都站了起来。为了加快速度,很多人顺序也不顾了,包装的质量也自然有所下降;有时因为前面做得太快,后面的人面前全是物料和半成品,严重影响了后者的正常工作,从而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工友之间的矛盾。监工吼叫的最多的也从原来的“怎么这么慢啊,磨蹭什么!”,变成了“做那么快干啥,要做好啊!”

  本应该是夜班工人最困的时间段,现在变成了产量最高的时间段。原先3-5秒一道工序,现在则被压缩到1-1.5秒完成。这场劳动竞赛恰好在劳动效率最低的点(最困时),大大提高劳动强度,甚至超过最开始时,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来驱散疲倦,使劳工兴奋,竞赛的惯性也使得竞赛后的几个小时的劳动强度保持在了较高状态。

  竞赛结束后,监工并没有宣布哪条产线的产量最多。发工资时,所有人都发了原先说好的230元,并没有人得到额外的工资。

  居然连这250元也省去了!

  这家药厂的“流水线工艺学”已经到了非常精深的地步,大大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我相信,这样的企业一定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这样的模式也一定会被不断地推广下去。他们是资本职能的最好的承担者。

  附录一:时间点和事件

  18:04 确定此工作,并进入中介店中等待。随后排队向南走,集合,经理宣讲规矩。

  18:37 已上大巴车。

  19:26 停在离厂房不远的路边,将马甲拿上车,发马甲。

  19:31 再次出发。

  19:35 到达厂房旁的大道。下车。休息,过马路,排队,等待。

  20:00 向厂房出发。随后是准备工作。

  20:23 手机记下最后一条信息。之后不久就收手机了。

  21:00 正式开工。

  00:00 陆续出厂房吃饭。

  00:50 陆续重新开工。

  01:30-03:30 劳动竞赛。

  04:00左右 被调整到一条新线上。

  05:30左右 填签到表。

  07:00 慢慢结束工作。

  07:23 发手机。

  07:38 已上大巴车。

  08:33 回到劳务市场,在车上等待。

  08:40 发工资,下车。交易结束。

  附录二:工人的构成

  由于劳务公司发工资的机制,我们得到了那天晚上他们所有要发工资的工人的身份证信息。经过分析,我们对本次做工的工人的地域和年龄构成做出了以下的总结。

  从籍贯上看,河北和山西占多数,其中河北多余山西。山东紧随其后。甘肃、河南、东北不相上下。东北内部黑龙江稍多一点。陕西、四川、贵州、内蒙、安徽也有一定量,但人数较少。另外,还发现几位北京人,有丰台区的、房山的、通县的。其他省份则几乎没有。

  从年龄来看,主要是90后,其次是80后和00后。其他年龄段极少。

  从性别来看,男工略多于女工,数量相差不大。

  另外我们发现大约五个未满十八岁的工人。最小的是2004年的;还有2003年的。

  二三十岁的北方年轻人是这次做工的主力。

  附录三:夜餐伙食

  伙食。药厂的伙食,一个餐盘四个位,一个是饭,一个白菜,一个是豆芽,还有一个是白萝卜烧鸡肉,其中,鸡肉有四块,平均每块约两立方厘米,6g重。

  自然,这也是节约的结果。

  [i] 此距离由事后根据记忆、照片、高德卫星地图综合估计出,虽不准确,但基本能够反映空间使用状况。本文其他数据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