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许多网友纷纷叫好,认为国家“双减”政策出台缓解了学生学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双重过重问题,起到防止教育过度资本化、促进教育公平、有效抑制教育内卷的作用。
然而,这边网民叫好声余音未绝,那边网络已经热炒“住家教师”大火。原来“双减”政策出台后,家长们对子女升学的焦虑却有增无减,一些条件较优越的家庭,已经开始聘请私人教师直接住在家里教孩子。
而住家私人教师要价普遍昂贵,月薪3-5万之间比比皆是。显然,课外培训退潮,促使私人教师乘势上位,攻占教育培训市场高位,从而进一步推高教育培训成本,使一般中产阶级付出更多的教育支出,甚至有的因不堪重负而不得不退出残酷的教育竞争。
而经过这一轮洗牌过后,教育过度资本化不仅不会缓解,而且只会以另一种形式更加强化和膨胀,在大批中小培训机构被淘汰的同时,催生了极少数更大规模更加垄断化的教育培训资本。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所谓双减政策不去解决需求的问题,而单纯地强制调控市场,不仅不会收到其预期的结果,而只会适得其反,甚至完全走到其“美好”初衷的反面,此次住家教育大火就是对双减政策必然的反噬和无情的嘲讽。
不得不说,双减政策表面看起来似乎站在学生和家长的立场,是一项对老百姓利好的政策。然而,这项政策的出台显然没有对当今社会现象背后复杂的背景进行具体分析判断,只是脚痛医脚、手痛医手的闭门造车,当然也就注定必然失败的结果。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通过4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社会早已由毛泽东时期扁平化社会变成了今天贫富分化、阶层分化显著的社会。在经济上处于不同阶层的人,其需求也是不同的,因而同一政策对他们来说所起的作用不仅不同,甚至有可能完全相反。
比如,校外教育培训问题,最关注、最积极主动参与的是哪些人?是目前中国的所谓中产阶层,由于他们处于中间的地位,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既有坠入底层的危险,又有进一步上升的可能,为了防止子代坠入底层并进一步提升子代的阶层,中产成为当今社会最没有安全感也最焦虑的群体。
而又因为中产阶层一般都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所以他们便成为当今社会教育投入意愿最强而且也是校外培训规模最大的群体。这一群体就是各级各类重点名校的学生和家长,大家都在比拼,唯恐落到人后,考不到理想大学。
由于这一群体虽然具备一定实力,但毕竟掌握资源有限,争取子代升学进入名校成为后备精英是他们阶级再生产的主要途径,而社会上大量的中小培训机构正是与他们的需求相对应的市场,双减政策拿它们开刀,中产阶层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
对于极少数权贵富豪来说,显然就没有中产阶层的这种焦虑,他们手上掌握了更多的资源,可以有更多的手段和途径保证他们子代的阶级再生产,因而他们虽然也重视教育培训,但没有中产阶层那种极其强烈的竞争意愿。
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选择高端教育机构为其服务,也就是说由于他们所处的高层社会地位,对应也是高端的教育需求。双减政策所针对的中小教育培训机构,并不会对他们造成多大影响,反而会使其从中得利,原因是随着对中小培训机构的严厉管控,会迫使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向高端市场集中,从而使这些社会上层阶级获得更多高端教育选择的便利。
而对于绝大多数社会底层来说,有没有双减政策对他们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因为他们根本没有余钱投入子代的教育竞争,他们早已被排斥在教育竞争的门槛之外。
所以说,对于极少数权贵富豪,他们不屑与中产阶层一起教育竞争,因为他们掌握了更多资源,具有更多渠道,保障其阶层地位的巩固;对于绝大多数社会底层,他们没有条件和资格参与教育竞争,他们被排斥在教育竞争之外。而只有中产阶层,迫于社会竞争的强大压力,而自身也具备为子代命运一搏的条件,于是就成为教育竞争最积极的参与者。
双减政策之下,看似对一切学生和家长有利,实质在贫富、阶层严重分化的条件下,并非对所有人起到同样的效果。对上层来说,不仅毫无影响反倒更为有利;对底层来说,反正也没资格参与,无所谓影响;只有对中产阶层将产生严重冲击。
如果中产要继续参与教育竞争,就得花费更加巨大的成本,如果不参与竞争则就可能直接从中产滑落,无论如何对中产来说都是一个痛苦的选择。在教育投入成本剧增的情况下,一部分实力相对较弱的中层将被迫退出教育竞争,排除出竞争序列,增加坠入底层的可能,而实力较强的中层则也不得不付出更大的成本,使他们的实力被削弱。
显然,经过这一番看似公平的双减政策,实质上又是一出扶强锄弱秀场的上演,将进一步扩大社会的两极分化。
今天,造成包括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和家长经济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是应试教育的选拔机制,而应试教育则是为阶层分化和阶级再生产服务的,在精英化的社会结构下,教育实质成为了阶级分层的工具,高阶级通过教育分层进一步拉开与低阶层的距离。
在市场条件下,优质教育资源作为高端商品看起来对所有人平等开放,但实际只有极少数人消费得起,因而这种特殊的商品也只可能是为少数权贵富豪阶层量身定制的。双减政策将相对低端的教育商品强制消除出场,损害的是相对低端的中产阶级的需求,对他们维护自身利益极为不利。
总之,在应试教育机制不除、精英社会结构固化的条件下,任何看起来有着“美好”意愿的政策,最终只会更加损害中下层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对极少数上层则更为有利,这就是精英社会下必然会导致的“精英俘获”现象。不仅是教育领域,在一个阶层严重分化、精英主宰一切的社会,“精英俘获”也必然成为社会各领域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
看到这些乱象,不禁让我们联想到毛泽东时期的教育革命,那是一场前无古人的伟大探索,让教育真正为大多数人服务,为致力于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平等的美好社会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