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 正文

浅谈“躺平”

作者:达瓦里希在冒烟  更新时间:2021-10-29 07:58:16  来源:赤色星灵佐伊  责任编辑:石头

  近些年,国内互联网上开始兴起一阵躺平文化,无论是干一天玩三天的三和大神,还是职场年轻人的摸鱼文化,或者是跌破警戒线的生育率,都表明了社会年轻人中弥漫着一种“丧”的情绪。这些情绪或者说社会现象,当然不会来自于人自身意识的突然转变,背后自然也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今天我就在这里,谈一谈我对此的看法。如有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所谓躺平,其实并不新鲜。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躺平都是一个常见的现象。本质上,躺平是一种低欲望的表现,在日本他表现为“平成废宅”,在中国,就表现为了只干日结的大神,和不愿结婚生子的年轻人。那为什么年轻人会进入这种状况呢?我们可以试着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找到这个答案。

  关于劳动力再生产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维持一个劳动者自己的生活必须,以及下一代的繁衍生育的并使之能适应生产的物质生活资料决定的。但是正如其他商品一样,劳动力商品的价格往往也不等于它的价值,也是围绕着价值波动的。比如,在资本快速扩张而劳动力相对稀缺的时候,劳动力的价格(工资)往往会高于他维持自己再生产的价值。而在“内卷”的当下(之前讨论过内卷的原因,见佐伊23【关于内卷的一点浅薄看法】),劳动力的价格往往会低于劳动力再生产的价值。

  这里有人可能会说,如今的中国物质条件已经比起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恩格尔系数的不断降低就是最好的证明,怎么能说现在的工资已经不足以维持工人的再生产了呢。说这样话的人可能忘记了两个事实,一是劳动力价值受历史和道德的影响,不同时代对活下去的标准并不一样,你总不能要求生活在现代文明国家的劳动者,接受19世纪工人的生活水平吧。再者,现代大工业生产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为了把工人培育成能适应生产所消费的教育成本,也被算成劳动力再生产的一部分。二是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中国劳动者生活水平的最大一个不足在于,恩格尔系数只是用食品支出的占比来评判生活水平,而对于中国的劳动者来说,要活下来并延续下一代,住房支出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支出了(不管是租房还是买房),而上涨的那点可支配收入,在高昂的房价面前,显然是杯水车薪。所以当劳动力自身的再生产都困难的情况下,年轻人选择不结婚不生孩子就显得不奇怪了。

  关于阶级固化问题,相信大家都有或多或少的感受,可问题是阶级是怎么固化的。资本主义最大的谎言,就是你通过努力就可以和资本家一样获得成功。某种意义上,这个谎言也不是完全错误,至少在资本的自由竞争时期,它还是有一定的说服力的。但随着资本的不断扩张,垄断开始形成。留给小资产者跃升的道路就逐渐被大资本吞并,城市小资产阶级在大资本的打击下,或者沦为大资本的打工仔,或者破产变为无产阶级。而这,又充实了产业后备军的队伍,在无产阶级失去组织性而基本失去议价权后,进一步加剧了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局面。

  而在刚改开的时候,市场还没有出现大规模垄断的时候,的确有不少“下海”的普通人实现了阶级跃升,这也是为什么父辈始终认为实现阶级跃升只要靠自身努力就行了。同时,以往作为阶级跃升最好的手段的高考,尽管还保持着其作用,但是随着就业压力传导至大学扩招,教育回报率也在迅速降低,看不见阶级跃升的希望,认识到老板剥削本质后的年轻人,不再相信成功学,转而开始在职场摸鱼,就成了再正常不过的了。

  关于不确定性的问题,当今资本主义社会,除了像马克思时代的资本主义那样,通过技术排斥劳动力的方式制造大量失业的“产业后备军”以外,还通过劳务派遣等形式,制造了大量随时可入职,但是基本上没有合法保障的岗位(典型的如美团,工厂的派遣工),从而造成了一个似乎失业人群可以随时找到工作的情况,虽然实质上他们随时会被开除,可以说处在半失业的状况。但这种情况更加深了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依附性,还让资产阶级省了大笔的保险费支出。因而这种充满不确定性的就业岗位,大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劳动者越来越处在一个对未来不确定的环境。横竖都无法逃离被老板剥削的命运,不如干一天玩三天的心态的出现也就不奇怪了。

  要怎么看待劳动者躺平这种现象呢?首先我认为,躺平本身就是劳动者面对压迫剥削而本身又缺乏组织能力反抗能力后的一种消极抵抗的手段。虽然形式看起来消极,但实质却是带进步性质的反抗。这是阶级意识形成时期的一种自发的反抗。在这消极的手段背后,很可能是对更有力量,更积极反抗方法能力的渴望。这种渴望,会成为无产阶级团结起来的动力。

  今天的躺平,是为了未来更好的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