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接兵艰辛
军营十三年,组织上安排我参加接兵两次。
1969年11月4日,我们三连几名骨干,先期离开大漠戈壁,到达宝鸡团部,进行短暂的学习后乘坐军用卡车,赴陕西省商洛专区丹凤县接收1970年度新兵。经过回忆,我们连队同去的有徐绍端排长、肖光木、应国斌、李绍年和我几名班长。
巍巍秦岭,横卧东西。丹凤县位于秦岭的东部南麓。丹凤县城座落在龙驹寨镇。汉江支流丹江流经丹凤全境。1970年的时候,丹凤县只有一条G312国道贯通东西,而且是沙石路面;我接兵去的四坪区和几个公社根本没有公路。如今,丹凤县不仅有丹江和312国道贯通东西,又增加了宁西铁路和沪陕高速两条大动脉。
丹凤县是革命老区,是陕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刘志丹、徐向前、程子华、徐海东、李先念、王震等老一辈在丹凤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业绩。
在丹凤县接兵,有许多趣闻逸事至今记忆犹新。
走“泥鳅背”。我和徐绍端从县城到四坪区去,正好是一个下雪天,随着弯曲的山路爬坡上顶,就到了山的脊梁上,俗称“泥鳅背”。走在“泥鳅背”上,往两边朝下看,真有万仗深渊的感叹。徐绍端生长在中原大地河南开封,基本上没有爬山走“泥鳅背”的经历。我俩一面欣赏着“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一面小心谨慎地走着,下雪的路面很滑,脚下一溜,他的一个行李包脱手从“泥鳅背”上骨碌骨碌滚下去了。幸好是从我们前进方向的右边滚下去的,半山腰正好有一个小山窝,行李包就在小山窝里停住了。我爬山走路比他强一点,便小心翼翼地走下去,替他把行李包捡了上来。行李包捡起来后,我俩往左边一看,心里直发怵,左边山势又徒又深,如果从左边滚下去,那我们捡回行李包的困难就更大了。
“猪穿布鞋”。猪穿布鞋,我一生只在丹凤县四坪区见过一次。在四坪区政府,看到几个师傅用白布扎小鞋,又不是人穿的鞋型,不知何用?经过打听才晓得,是食品公司从农户家里统购的肥猪,要交到县上去,没有公路和运输车辆,只能用赶着猪自己走和人工抬相结合的办法。赶着猪走山路,猪也走不了很长时间,走的时间久了,猪的后脚就会受伤裂开,瘫倒在路上。为了减少人工抬的困难和辛苦,就给每头肥猪配发五寸白布,扎一双布鞋,穿在猪的两只后脚上,尽量让猪自己走的路程远一些。有一天我正巧和送猪去县城的人同行,看到猪在崎岖的山路上爬行,没多久就把布鞋踏破了,只好让猪坐上轿子,用人工抬。猪穿布鞋的故事,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鱼怎么吃”?有一次我和徐绍端两人在去区政府的路上,遇到一个水坑,水坑是山上流水形成的,水不是很深,水坑下面是几十米高的悬崖峭壁。但是,水坑里面有很多的鱼。当时很纳闷,这鱼不会是从悬崖峭壁下面飞上来的,也不会是人工放养的,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至今不得其解。大概是有水就有鱼的道理吧。
我和徐绍端在这个水坑里捞了约两斤鱼,这种鱼有点象我们南方的勺子鱼,但又不是勺子鱼。我们捞鱼是想改善生活,当我们请区食堂的师傅给加工成熟食时,他们竟然问:这鱼怎么吃?我说,师傅听我们的。然后,师傅把鱼的内脏取出来,洗净后用水煮熟,放的油很少很少,我们吃起来,也没有改善生活的味道。当时在区食堂吃饭,猪肉也是水煮的,没有炒肉丝,没有红烧肉,就是一块一块的水煮肉,油放的很少,吃起来一股毛腥气。
“墨钵糊糊”。有一次,我到一位征兵对象家里走访,我记得他是被批准入伍了,一直记不起来他的名字。他家住在半山腰里,那天去正好吃午饭时间。午饭吃什么呢?吃的是用一个墨黑的钵盛装的、用玉米面和菜叶子熬成的糊糊,没有一点食用油。当时一见到那个黑钵就反胃,我真的是默念着毛主席“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语录,才勉强吃下去的。
我接兵去的区和公社都是在大山沟里,公社机关在山沟底部,在公社食堂能吃到大米饭。因为沟底有少量水田可种水稻,山上的农户只能种玉米、土豆、杂粮,去山上的农户家里根本没有大米饭和白面馍吃。这是公社武装部长告诉我、也是我亲身体验过的。
1970年的时候,丹凤县的农村是比较贫穷的,农民的生活是非常困难的。我们接到部队的新战友,就闹过不少笑话。他们没有见过肥皂,竟然问老战友:肥皂能吃吗?他们虽然属于北方人,但没有吃过水饺,第一次连队包饺子,他们要把包大了的饺子搿成两截来煮。
“部长担心”。丹凤接兵我去了两个公社,一个公社一个新兵任务,另一个公社两个新兵任务。两位部长都向我倾吐过担心,怕完不成任务。他们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一是当地青年人文化水平低,劳动强度大,身体素质差;二是工程兵部队政治条件要求高,身体健康状况要求严。以前就有过没有完成任务的先例,由此可见丹凤县兵源的短缺状况。
丹凤县属于商洛行署(现设商洛市),这里还有两大土特产令我难忘。
一是柿子。我们到农户家里去,沿路的柿子树上都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有大柿子和小柿子两个品种,吃起来味觉很好,香甜可口。那时物价稳定,农户让我们吃柿子不收钱;我们是解放军,吃了柿子当然要给钱,给钱也只收两分钱一个。冬天了,成熟的柿子还挂在树上,远远望去,就象一串串的红色灯笼。
二是核桃。1958年,毛主席发号召,商洛人民种核桃,一家种一升,到处都成林。我们接兵时候的核桃是老品种,壳厚,剥壳困难;当时价格很低,核桃仁只有几角钱一斤,我当土特产买过一点。今非昔比,商洛(丹凤)“核桃之乡”闻名于世,核桃品种繁多,特别是薄壳核桃,成为主打产品畅销国内外。正如尼克松当年所说,毛主席的思想不仅能改变一个地区,也能改变整个中国,改变整个世界。丹凤县(商洛)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之大,证明尼克松的定论是无比正确的。
1970年接兵任务完成后,我没有参加新兵训练,回到连队。
几十年来,我非常怀念在丹凤县接兵的日子,50年来特别怀念1970年入伍的战友。2021年6月我经过丹凤县火车站,专程下车看望丹凤县的战友,得到战友们热情而真诚的款待,还赠送我丹凤县的土特产。(图片)
丹凤县拜访王先成、周高升、杨来田三位战友(作者自拍)
参加第二次接兵,是1978年,地点是湖北省恩施专区建始县。建始县位于武陵山脉腹地,鄂西山区。与我第一次接兵去的丹凤县一样,也是大山区。在部队参加接兵两次,我的思想上曾认为,自己运气不佳。美丽富饶的江南水乡没有去,富庶的风景胜地也没有去,两次遇上大山区。
建始县接兵,我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沿途的生活安排。我们去建始县是自重庆乘船到巴东县码头,然后改乘汽车到建始县。
沿途我们领略了长江三峡的秀丽风光,随乡入俗,体验了鄂西山区的风土人情。在巴东轮船码头下船上岸,第一次欣赏长江边上的县城,傍山依水建在半山腰。我们走过巴东县城市场,看到当时叫卖的农家土鸡蛋,每个只卖5分钱。
去建始县接兵和去丹凤县接兵,两次体验最大的不同是: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差距很大。
我去建始县征兵对象的家里走访,看到的是群众生活比较富裕。从家庭看,家家户户都杀“年猪”。我观察到,他们杀年猪后,不是把猪肉分成若干小块,而是一边猪肉只分成三大块,然后用盐腌制薰烤成腊肉,农户家里火坑上挂满了大块大块的腊肉。农户招待我们吃的不是“糊糊”野菜,而是一大碗米饭或面条,上面放有好多块(腊)猪肉或肉丝。
当年,建始县农村主要种植土豆、红薯、水稻等;据说现在主要种植魔芋、烟草、茶叶、药材等附加值高的农产品。
建始县的山体形态呈现出顶平,坡陡,谷深的特点。农户大多住在山顶平地,陡坡上很少住户。有一天,我独自一人从山顶下到半山腰,观看清江风景。再往下走就困难了,只见清江在峡谷中平静的流淌,两岸尽是悬崖峭壁。那时还没有搞旅游开发。
2019年10月我去旅游“八百里清江画廊”,才得知建始县的景阳河段是“八百里清江画廊”最美丽的景观。
建始县野三河风景(取自网络)
1978年征兵返回部队后,我再也没有参加接兵事务了。当年我们部队驻扎在重庆大足县拥溪镇的乐安山区。
下一篇:北京时间
2021年3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