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 正文

年轻人不愿去国企?有人急了!这背后到底损害了谁的利益?

作者:白依依  更新时间:2022-03-26 09:16:52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近日,我见到某著名报刊发表了一篇关于我们年轻人的文章。

  一看这题目,我想很多年轻人与我一样,十分恼火。年轻人这是咋了?竟然要用一个“连”字来表达强调语气。

  生活中,说人“连****都不愿意干”,一般都是说人懒惰、眼高手低等等。我就在想,我们这届年轻人就这么差劲吗?

  怀着这样的疑问,我认真地阅读了全文。原来这文章是为了博人眼球,而无中生有的可恶的标题党。事实上,根本不存在文中所说的“年轻人连国企都不愿去了”,因为文中所说的并非是国企正式工。

  “胜利油田一线现在已经没有多少年轻工人了,工人年龄结构也出现断层,四十岁左右的已经成为工人中的‘年轻人’。”胜利油田工人李磊告诉《中国xx周刊》记者。

  “一线工人的招募目前主要以劳务派遣形式开展,而如今已很少有年轻人愿意接受这种安排,就算有年轻人来,离职率也非常高,基本上留不下来。”李磊解释道,“再加上公司近年几乎没有招聘,一线工人队伍青黄不接。”

  好一个“一线工人的招募目前主要以劳务派遣形式开展“,看到这里,我只想说,“那真是活该招不到人”、“这不能怪现在的年轻人懒惰、眼高手低,而要怪企业采用的招聘方式”。

  众所周知,在劳务派遣的用工模式中,工人是与第三方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通过派遣的形式临时性地到用工单位干活。也就是说,劳务派遣工虽然在国企里面干活,但并不是国企员工,因此,也享受不到国企应有的福利待遇。

  在实际工作中,劳务派遣工的遭遇往往更为悲惨。

  其一,在劳务派遣中,往往夹杂着许多黑中介,派遣工很可能既要受派遣公司和用工单位的B削,还要受黑中介的盘剥;

  其二,劳务派遣工在用工单位往往干着最苦最累的活,却拿不到和正式工一样的工资。

  其三,很多劳务派遣工是用工单位为了规避劳动法、走法律漏洞而搞的“反向派遣”。

  更让人费解的是,因为派遣工是临时性的、辅助性的工作,《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第四条规定:

  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10%。

  正如网友@大龄初级工程师所反问的:“你一个油田能有多少个辅助型岗位?”,竟然是“一线工人的招募主要以劳务派遣形式开展”,这其中是否存在着公开的违规违法行为呢?

  胜利油田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下属的第一大油气田,地位可想而知。但却在招聘上大量采用劳务派遣的形式,这样的操作和私企又有什么不同呢?都是在竭尽全力压.榨工人的行为。

  在六七十年代,国企可不是这样的啊!那时候,国企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国有企业”,而叫做“国营企业”。

  在国营企业里,绝对不存在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形式,工厂里的每一个工人都是国企的正式员工,单位不仅给工人发工资,而且住房、医疗、子女教育也都由单位负责。

  在管理上更有《鞍钢宪法》作为保障,工人要参与管理、干部要参与劳动,整个工厂人人平等。因此,每一个工人都愿意把工厂当作自己的家,愿意为了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

  八十年代之后,在春风的吹拂下,私有企业也开始逐渐增多,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也开始出现,但还只是少数。

  九十年代之后,伴随着国企工人大下岗,大量的国企工人失业,为了解决下岗工人就业问题,开始大力推行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

  1999年初,为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出中心再就业的问题,北京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市采用劳务派遣的方式,将下岗职工组织起来,通过劳务输出的方式实现再就业。到1999年底,仅半年时间,北京市就建立劳务派遣企业近百家。

  当年,国企工人下岗之后,许多人都上有老下有小,为了保证一家老小的生活,即使工资待遇、福利保障等一落千丈,也不得不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

  但今天的年轻人不同,他们从小就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金钱社会,对于资.本的黑心手段见识得多了,面对高房价的压力,许多人宁愿躺平,选择晚婚、甚至是不结婚,也不想把自己的命运交给资.本掌控。

  有些人看到年轻人不做派遣工、甚至不愿意给资.本家打工,就开始着急了。一会儿觉得年轻人心态不好、一会儿说年轻人吃不了苦,其实无非是担心自己腰包会没钱呗,毕竟资.本家利益受损的话,师爷们的口袋也会变瘪。

  在我看来,年轻人不愿意到国企做一个派遣工是非常好的一件事,表明现在的年轻人思想进步了,不愿意受资.本的多重盘.剥。

  恰逢昨晚阅读了鲁迅先生的《华盖集*并非闲话》,就摘出他老人家的一段话送给爱瞎指责年轻人的师爷们,奉劝诸位少说点话:

  “但是,世上虽然有斩钉截铁的办法,却很少见有敢负责任的宣言。所多的是自在黑幕中,偏说不知道;替暴.君奔走,却以局外人自居;满肚子怀着鬼胎,而装出公允的笑脸;有谁明说出自己所观察的是非来的,他便用了“流言” 来作不负责任的武器:这种蛆虫充满的“臭毛厕”,是难于打扫干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