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
1970年7月中旬,毛主席视察上海时说:
“上海的工业基础这么好,可以搞飞机嘛”。
一周之后,上海市革委会正式向国务院上报“708”项目,要建造中国人自己的飞机。
当时,高层有不同的意见,认为中国的工业起步晚、基础差,自己研发大飞机费时费力,不如直接从外国采购来得快,提出了“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经济理论。
毛主席不认同,他说:
“比如,造船再贵,货币并没有外流,无非是钱从左衣袋装进了右衣袋,肉烂在了锅里。买船再便宜,得付外国人钱,货币外流了,算总账就亏了!”
在毛主席的支持下,“708”项目开始启动。
1972年审查通过飞机总体设计方案。
1975年完成全部设计图纸。
1976年7月制造出第一架运-10用于静力试验。
叶剑英元帅高兴地说:
“708工程是全国人民的事,是中国人民的光荣”。
1980年9月26日,首架“运十”飞机成功地飞上了祖国的蓝天,它的性能(最大起飞重量110吨,最大航速934公里,最大航程8300公里,经济仓178座),相当于当时美国的波音707,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大型飞机之一。
外电评论说,中国航空业与国外大约30年的差距一下子缩短了15年。
当年的运十车间主任 任治候在2014年的演讲中提到:
“运十是我国至今为止,唯一研制成功的大型客机,是我国至今为止飞得最高、最远,载客量最多的大型客机。”
然而,中国的大飞机制造刚露出艳丽的曙光,就遭到了扼杀。
以时任民航总局局长沈图为代表的一些人,批判和放弃了毛主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建国方略,重新捡起“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理论。
1981年1月8日,沈图向中央上报了《对国产运十飞机的几点看法》的报告,陈述了运十型飞机基本仿造于波音707,而波音707飞机已属淘汰机种的核心观点,提出了民航没有再添购此类飞机的计划。
报告的结尾写道:
“目前国内继续研制类似波音707型的飞机是否可取,请郑重考虑。”
1981年6月18日,三机部和上海市在上海锦江俱乐部联合召开“运十飞机论证会”。
参加会议的有国务院国防工办、国家机械委、国家科委、民航上海管理局以及上海有关单位的领导。
会议休息时,民航领导在私下场合向与会参与运十研制的专家透露:
“买一架外国飞机,我们能安排出国200多人次,你们能给什么?”
运十的经费就此中断。这一中断就是6年,1号机的维修经费断了,2号机的试飞经费断了,3号机废置。
厂房关了,队伍散了,从此,飞在我国上空的大型客机,无一例外地都是来自美国的波音,或者欧洲的空客。
我们放弃了“独立自主”的方针,想通过市场换技术,陆陆续续企图和美国麦道公司、欧洲空客公司合作制造大飞机,无一例外都无疾而终,不得不继续花重金向外国人购买大飞机。
统计显示,仅2004至2006年,中国就高价向波音和空客两大公司购买了近600架大型飞机,共花去人民币约4000亿元!
重金花了,时间浪费了,中国付出了极大代价,却一无所获。
原中国航空工业部飞机局局长胡溪涛不久前在回顾这段历史时,十分痛惜地说:
“如果‘运十’没有停止开发,也许中国现在是世界一流的航空工业大国了。”
现在看来,毛主席的格局和眼光就是不一样!正如他在中共七大报告上讲过一句名言:
“什么叫做领导?领导和预见有什么关系?预见就是预先看到前途趋向。如果没有预见,叫不叫领导?我说不叫领导。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
对于核心技术和重要物资,毛主席一直强调自己解决,努力避免依赖外界。
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地方小、人口少、需求低,不易招来卖方敌对性封堵,对他们而言,买也好、租也罢,成本更低,效果合理。
中共是一个大党,中国是一个大国,需要的资源很多,核心的东西必须依靠独立自主,这是大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要条件。
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一味地迷信市场,是一定要犯颠覆性错误的!
况且,这个新自由主义的世界,离“在商言商”、“买卖公平”相距甚远,外国人就是靠这些核心技术来攫取巨额剩余价值、来卡中国人的脖子的。
可喜的是,“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逻辑开始得到遏止与扭转!
2014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中国商飞设计研发中心”时指出:
“我们要做一个强国,就一定要把装备制造业搞上去,把大飞机搞上去,起带动作用、标志性作用。中国是最大的飞机市场,过去有人说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个逻辑要倒过来,要花更多资金来研发、制造自己的大飞机”。
如今,早已失去飞行能力的运十静静地停在上海海边一块特意开辟出的空地上,空地被一片开阔的草坪包围,绿化养护员每天两次定时洒水,让这块草坪在阳光下显得明亮而生机勃勃。
在草坪的边缘树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永不放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