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是血脉。”作为中国文化传承标志的汉字,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文化血脉。然而,随着手书体被数字化,汉字字体更加多元,一些所谓的“艺术字体”,粗俗草率地对汉字进行夸张变形,以博人眼球。这不仅背离了汉字的书写规范、文化内涵和审美趣味,更对广大群众形成了不良示范。日前,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开展不规范使用汉字问题专项整治,要求对出版物、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等大众传媒中违背汉字书写规律和审美品位,粗制滥造、拙劣夸张、观感不佳的字体进行清理替换。(人民网)
众所周知,汉字是老祖宗留给子孙后代的书面交流方式。而且,更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使用汉字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又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历史意义。
针对社会上使用汉字不规范的现象,必须引起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对于背离汉字书写规范的行为必须依法予以整治,对拒不纠正错误的责任人应当追究其法律责任。如果现行法律不健全,那立法机关就必须抓紧补齐短板,才能让汉字得到依法保护。
既然国家已于2000年10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并明确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那就必须在全国各地认真贯彻执行,不能让法律躺在纸上“睡觉”。只有让法律权威发挥应有作用,才能使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继承和发扬光大;只有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汉字使用才能转化为全国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
语言文字的规范管理,不能仅仅依靠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国语言学会。因为,这些机构没有执法权力,必须让具有执法权力的各级地方政府行政部门来承担汉字使用的规范管理工作。就此来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应该是承担这项重要工作的管理部门。而且,各级地方政府都建立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和执法人员。只有责任到人,汉字的使用才能得到依法规范,并对违法者实施责任追究。如果没有日常监督管理,那就无法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得到认真贯彻落实,在全国各地发生的违法使用汉字行为就会日益泛滥。
众所周知,汉字是国人使用频率最高的书面交流方式和记录历史事件的重要传承载体。尽管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但是汉字的使用必须遵循历史客观规律,不能让某些个人和团体在使用汉字中随心所欲。现在有法可依,那就必须针对社会上存在的汉字使用不规范问题实施依法整治,任何人不能在使用汉字方面凌驾于国家法律之上,凡是背离了汉字书写规范、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的行为,必须依法受到批评教育和必要的经济与行政处罚,决不能让违法者逃避法律责任追究。
而且,更应该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规范使用汉字的普法教育;而且,全国各级新闻媒体理应成为规范使用汉字的义务宣传员。只有通过新闻媒体广而告之,才能让规范使用汉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除此之外,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各级地方人大常委会应当把规范使用汉字作为执法检查的工作范围。只有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才能让汉字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才能更好地利用汉字的书面表达方式记录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才能让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当代的灿烂的精神文明建设交相辉映,并为世界文明可持续科学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