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 正文

纵论兄弟

作者:一字千军  更新时间:2023-05-22 14:43:06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只有明算账才能不伤害兄弟情,说明白算明白,然后钱财归钱财,兄弟归兄弟。亲兄弟明算账讲的是做人做事公平公正。明算账就是立信。帐目要清楚合理,不然兄弟变敌人。这是一种规则,把麻烦放在桌面上,避免日后可能的纠纷,同时也保护了兄弟情。中俄之间的能源价格谈判非常艰苦,但是亲兄弟明算账,普京说中国人砍价很厉害,是个“难缠”的好伙伴。匈奴有兄死娶嫂的习俗,而如果不娶,这些失去父亲的孩子就难以生存下去,此行为要求家族责任优先。

  网上有流行的农民称呼段子,没粮食吃的时候叫农民爷爷,刚有粮食吃的时候叫农民伯伯,粮食够吃了的时候叫农民兄弟。粮食有剩余了,叫农民工,现在吃撑着了,就叫乡下人。这称呼的转变道尽世间的冷暖。吃饱打厨子的事不在少数,看似小事,但实是大事。有些人认为有钱可以买外国的粮食,但是一旦有战事要是进不来粮食怎么办。某网文指出,一再发生的留守儿童惨剧,唤醒了一些农民兄弟,农民兄弟要想解决贫困问题,只有重新走组织起来的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印度一家三兄弟分别名为“共产主义”“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件事说明只要人类仍然存在,共产主义就会一直活下去。中国跟在西方屁股后面走,可能只会是个小弟弟,只有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才容易做出成绩。

  曹植有一首《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煮豆燃萁的意思是用豆萁作燃料煮豆子,比喻兄弟间不顾亲情,自相残杀。曾经在红色年代血浓于水的俄罗斯和乌克兰民族,在西方的挑拨下兵戎相见,兄弟相残。俄乌兄弟相残百姓遭罪,太惨了。一场俄乌两败俱伤的战争,而坐收渔翁之利的赢家是北约。必须仔细反思昔日“兄弟”为何反目成仇。俄乌战争真正的罪魁祸首是戈尔巴乔夫,他的西化改革葬送了苏联,使解体后的各独立国不断发生兄弟相残战争。网友认为,俄乌战争表面看是亲兄弟相残,实际就是英国搅屎棍协助美国拿乌克兰做筹码逼迫俄罗斯就范,只为达到重新分配市场的目的。俄乌开战起狼烟,美帝就是放火犯。我们惋惜心痛同胞同源的斯拉夫人之间的战争,痛恨在背后遥控兄弟相残的盎撒人。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是上个世纪60年代著名的通讯报道,报道山西省平陆县有61位民工集体食物中毒,生命垂危。当地医院在没解救药品的危急关头,用电话连线全国各地医疗部门,终于找到了解药。这篇报道反映了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工作作风。阶级兄弟的利益重于泰山。从过去抢救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到今天对所有感染新冠肺炎病患应收尽收、应治尽治,这种工作作风从未改变,也永远不会改变。战胜疫情最重要的就是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有人说最让人感动、最伟大的就是兄弟情啦,兄弟情比海深,譬如重情重义的梁山好汉催人泪下。

  柬埔寨这个邻国,现在是中国铁杆小兄弟。中国称呼巴基斯坦为巴铁,巴基斯坦称呼中国为兄弟国家。中国是君子之国,中国冒着风险进口委内瑞拉石油,就是为了拉兄弟一把。另外,朝鲜兄弟有时候主动替我们出头,说明中朝两国人民依然是血肉相连的生死兄弟。关键时刻能够站出来勇敢担当的,就是同志加兄弟,中朝作为不能拆散的亲兄弟,在一个战壕里同生死、共命运,我们要谨防妖魔化朝鲜的险恶者,不要被卖了还帮着数钱。中朝两国是血浓于水的同胞兄弟,兄弟同心,将挫败一切反动势力。上苍给了中国两个不怕死的小兄弟,那就是敢与美国硬碰硬的朝鲜和伊朗。近年来中越关系也可以用“同志加兄弟”来形容,不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越两国互相支持,互相借鉴。

  有人问未来中国可以与美国成为兄弟吗,网友指出,美国连自己的救命恩人(印第安人)都不认,都要大屠杀,他们怎么可能会认中国这个兄弟,美国千方百计毒害中国人,但汉奸政客总是上演“农夫和蛇”的事故。这就是美国真实面目,美国会在关键时刻出卖多年小弟。做美国的小弟就要有随时被出卖的觉悟。美国需要人家的时候叫人家小甜甜,不需要的时候叫人家牛夫人。有些国家之所以心甘情愿当美国的小弟,甚至还扮演美国打手的角色,是因为首脑被控制或洗脑。大量美军说走就走,忠实小弟被果断出卖。美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兄弟伙伴。

  影视作品中共产党的干部“弟兄们”、“弟兄们”地招呼战士,其实与史实严重不符。网友指出,“弟兄们”呈现的是背后人际依附关系,往往是国民党的部队,称“同志们”具有抽象精神原则的支撑,更加有力量,是共产党的部队。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是一对孪生兄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属于庸政和懒政。资本家多是贪婪的,为了利润就会不断压缩人工成本,需要的时候是兄弟;不需要的时候,就是陌生人。在美国特别体现资本家之病,因为战争与资本是孪生兄弟,时不时地得“爆发”一下。日本军队后面站着军国主义者,在军国主义者后面站着金融资本和资本家,他们是血脉兄弟,是同谋。

  202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