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食堂吃出疑似“鼠头”异物,经相关部门全力彻查,事情到现在已经水落石出,官方针对此事的相关涉事企业和相关人员处以顶格处罚。尽管此事已经得到解决,可暴露出来的问题不禁让人后怕。
民以食为天,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历来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事情,校园食品安全无小事。无论在网络还是现实中,校园食品安全问题都是处在“风口浪尖”的位置,被关注度高、影响广,往往“一石激起千层浪”。尤其像“指鼠为鸭”这种奇葩事经发酵之后,其负面影响远比实质伤害更甚。
校园食堂食品安全,责任大于天,管理大于天。像鼠头鸭脖这种“敛财”的学生餐凸显出当前校园治理的短板。追根溯源,最关键的问题在于监管不力,学校食堂经营者监管缺位,甚至极个别学校负责人同流合污,伙同“抽肥”。
校园食堂以及相关部门应当紧绷一根弦:校园食品安全无小事。2019年4月1日,由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分别进行审议并通过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开始施行。《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第十二条:学校食品安全实行校长(园长)负责制。学校应当将食品安全作为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并落实有关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定期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隐患排查。一旦监管环节“漏水”,容易导致食品安全大堤“管涌”。有的地方还想出“校长陪餐”等主意,事实证明也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效果。
教体局、市场监管、卫健是“第二责任人”,这个系统的短板在于:客观上存在人手不足,无法将“触角”伸入所有学校食堂,保持一种在线化、恒常化的监管;主观上有的地方存在懒政现象,个别监管者甚至被收买,导致屁股坐偏,平时不闻不问,只在发生事故后替闯祸者“擦屁股”。退到第三层,由家长组成的家委会本来可助一臂之力,奈何制度供给不足、保障不力,难以使之成为可依倚的左膀右臂。
那么,谁来为校园食品安全兜底呢?可以说,“单打独斗”的话,没有人可以兜住这个底,最终还是需要多方“联合作战”、众手托举。
一是食品安全主管部门、餐饮企业、学校、食品从业人员都要充分认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认真履责,守土尽责,扎实工作,不疏忽于一个环节,不大意于一个细节,建立严防、严管、严控、严惩的制度,抓常抓长,抓实抓细,让学生吃得放心,让家长更宽心,让全社会更安心。
二是教体局、市场监管、卫健组成联合检查组,经常实地检查学校食品经营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食材进货查验、餐饮具清洗消毒、食品加工制作、食品留样等方面,检查全面细致。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食堂动态监管,工作抓在细微处落在实处,不放过每一个环节,学校食堂安全风险才能降到最低,“舌尖上的安全”才更有保障。
三是法律保障上,正如刘俊海教授建议的,可以考虑立法或修法;司法保障上,要对此类事故当从严从重处罚,决不姑息,以儆效尤;行政执法上,把监管责任进一步厘清、压实,把常态化监管体系建立起来。
归根结底,让校园食品干干净净,让学生们科学饮食,需要相关各方各尽其力、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织密校园食品安全网,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