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 正文

郭喜林:接力匠心做琵琶,聊城两河传美名

作者:郭喜林  更新时间:2023-08-05 03:16:25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8月2日上午,一段悠扬的琵琶曲《霸王卸甲》回荡在东阿阿胶城,演奏者司统兴和其女儿身着古装,吸引不少人驻足。司统兴是东阿县高集镇人,是家族手工琵琶制作技艺的第六代传承人,他的“金星手工琵琶”在业内小有名气。丰富的经验,是做出一把好琵琶的必备条件。选材、加工、组装、打磨、抛光、调试……大大小小180道工序,几乎都由司统兴手工完成,在他的工作室里,光是各式各样的工具就摆满了好几排架子。(聊城晚报2023年8月4日)

  作为独特的手工工艺人,只有把质量放在第一位,才能让琵琶演奏出美妙动人的音乐。这对于司统兴来说,只有先正人品,才能把匠心独运做琵琶作为祖传职业;只有心无杂念,才能理解琵琶的音乐声音究竟是从哪里发出来的。也许有人会说,琵琶的美妙声音是从面板和琴弦上发出来的。但是,这只能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没有制作者聚精会神的全身心投入和诚实守信的敬业精神,是无法让琵琶从面板和琴弦上发出令人令人陶醉的美妙音乐来的。只有把心灵完全寄托在180道工序的每一道工序细节上面,不敢有丝毫粗心大意,才能让心血与汗水转化为一个又一个具有神奇魅力的音符。

  祖宗留下来的不仅是琵琶的手工制作工艺,而是怎样做人做事的传统美德。只有用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对待琵琶加工的每一道工序,工序才能在加工过程中发生质的跨越,工序才能在默默无闻的质量追求中演变成令人肃然起敬的琵琶加工工艺,加工工艺才能变成手工琵琶传承人问心无愧的传家宝。

  然而,从创新发展的眼光来看,无论是司统兴先生,还是东阿县与聊城市,都应当站在时代发展的制高点审视家族手工琵琶制作技艺的第六代传承问题。只有胸怀大志,才能把传统手工琵琶继承发扬光大,并造福于聊城人民和子孙后代。这是因为,琵琶作为传统的民族演奏乐器,在中国乐坛上的需求量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已经拥有传承六代的手工琵琶,在全国并不多见。因此,把它发展为民族乐器加工产业,是符合与时俱进理念的。只要在制作过程中严格把关,始终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就一定能畅销全国和海内外,并为聊城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创新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就此来说,不仅需要司统兴先生认真考虑,而且需要东阿县和聊城市两级文化旅游主管部门的领导慎重考虑,并进行科学论证和周密市场调研。只要手工琵琶潜藏着巨大发展潜力,那就应当当成大事去做,并把这个利国利民的好事做出成效来。只有这样,才能把“金星手工琵琶”继承发扬光大;只有这样,才能让“金星手工琵琶”在中国乐坛上获得更加璀璨的殊荣,并为聊城市的民族传统手工乐器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