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广场,实际上并没有正儿八经的广场,这是一条新修的马路,两边还没有多少建筑,一里长,面积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但是,每晚上
来这里参加和 观看文娱活动的几乎要把这个广场撑崩了。
从晚7点开始上人,县城外的农民带着一家人有的只带着老伴儿就来了,我不知道是不是还有更远来的人,我遇见一个二十多里地来的老农扭秧歌的。十里八里来的扭的、看的就不计其数了。农民居多,老人居多。真是车水马龙、人流如织,华灯齐放,人们的脸上洋溢着一首首含蓄的抒情诗意。
入夏以来来了一大班扭秧歌的,有四五十人,有锣鼓家活,训练有素,扭的好。不久,又来了一小班,二十来人,大都是新从农村找来的五六十岁的妇女,最有看点的是一个72岁的老人,穿着葱丝绿连衣裙,梳着齐腰的辫子,特别引人注目。我专访过她,胖乎乎的白白的脸蛋没有一道皱纹,我惊讶于她身体这么好。她说,娘家,婆家都是山里,我从小就喜欢扭秧歌,一扭就是六十多年,没有人组织,自己就在家里扭,成了习惯了,走道儿也一扭一扭的,她说着,笑了。我当下和她面对面的扭了一会儿,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不久,又来了一小班儿,他们站在马路北边与南边的两班对着,与其说是一小班,不如说连管音响的只有两个人。不过,这个四十岁的女人本事可大多了,既扭得好又唱得受听,还当节目主持人,
我认识了一位87岁的老人,他扭得很稳当,扇子舞得很活。每天,他儿子用车送他、接他。他不远,离这儿3里地。离这儿8里地的70岁的老人是个老把式,他说,从十来岁就扭,扭了六十年了。我问:怎么没有带老伴儿来扭?他说,她在家里扭,长得不好看,害臊,我俩都大笑起来。老人们愿意围着我转着圈儿扭,我大声说:散开扭,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要把人们“扭”来,决不能把人们“扭”走!甩开胳膊!拿伞的女士不要离我太近碰掉我的眼镜,扩大扭的空间,扭到马路上去!扭到观众中去!
我7点半准时到场,间断性地扭两个小时,九点半回小区,吹吹风,吃碗饭,打一会电脑,22点睡觉。一觉睡到5点。没有扭秧歌以前,半夜起来解三次手、喝两回水。我饭量小,每顿就吃一小碗,现在扭回来吃的那碗饭顶扭前两顿吃的。我想,这好,吃不下去,就扭去吧,睡不好觉,就扭去吧。我给大家编了几句快板:扭秧歌就是好,吃的多睡好觉,小病小痛都没了,身体健康最幸福,活到百岁还不老。
我想,广场娱乐已经持续一个多月了,为什么参加的人、观看的人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与日俱增呢?不过有个奇怪的现象:为什么广场上的人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老人而来自农村呢?知识精英们、政府官员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曾经邀请过一个退休的老人去看看热闹来,他说,手机上什么没有?我说,你说错了,手机上什么都有,为什么农村的老人们黑夜还到广场看扭秧歌来呢?实际上,我这句话说错了。我邻居一个单身老太太,74岁,两个大小子都挣钱,儿媳妇当老师的、打工的也挣钱,然而她连个没有人要的破手机都没有,屋里连个黑白电视都没有,她只有每天找有人的地方呆坐着,听别人说个稀罕话儿,觉着没有意思了,就回到自己屋里还是呆坐着。她爱看戏,尧城二月十五庙唱戏,看夜戏我找她做伴儿。农村这样的老人就她一个人吗?你到农村老人屋里看看去呀,如果你有良心的话,你就会良心发现,农村老人不但需要吃馒头、烙饼那样的物质食粮,他们还需要吃戏和秧歌那样的精神食粮,而且求之不得、饥不择食地吃。
2024年7 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