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 正文

栾祖虎:家庭革命•文化革命篇

作者:栾祖虎  更新时间:2016-02-26 14:02:13  来源:民族复兴网  责任编辑:石头

——用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家庭革命之八 

  家庭革命需要革命型的家庭文化,干部家庭尤其应该保持革命文化的优秀本色。家庭革命需要学习型的家庭文化,家庭革命者尤其需要学习家庭革命的指导理论毛泽东思想。家庭革命需要实践型的家庭文化,毛主席教育后代子女的做法,为我们树立了联系实际、重视实践,倡导实践型家庭文化的优秀榜样。 

  一、家庭革命需要革命型的家庭文化

  二、干部家庭尤其应该保持革命文化的优秀本色

  三、家庭革命需要学习型的家庭文化

  四、要学习家庭革命的指导理论毛泽东思想

  五、家庭革命需要实践型的家庭文化

  六、毛主席的家庭教育联系实际、重视实践

  一、家庭革命需要革命型的家庭文化

  1、家庭革命需要革命型的家庭文化

  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庭文化,家庭革命需要革命型的家庭文化。每个家人都生活在具体的家庭文化之中。家庭文化是全体家人所创造的,也为全体家人所使用。朴实向上的家庭文化给家人以积极的影响,奢靡堕落的家庭文化给家人以消极的影响。革命型的家庭文化是家庭革命的有力武器。家庭革命者要使革命型的家庭文化,很好地成为整个家庭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家人、教育家人、战胜家庭挑战的有力武器,帮助家人们同心同德地和家庭的困难作斗争。中国的红色革命文化,也就是中国的革命文化,是家庭革命最强有力的武器。中国的革命文化,在家庭革命前,是家庭革命的思想准备;在家庭革命中,是家庭革命的思想参照系和精神推动力。具体而言,对于中国的家庭来说,中国的革命文化,体现着共产主义式的家族革命精神,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敢想敢干、不迷信权威的造反精神,廉洁奉公、艰苦奋斗、服务人民的本色精神,等等。

  2、要提倡共产主义式的家族革命精神

  革命型的家庭文化,也是革命型的家族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人往往都生活在一个血浓于水、盘根错节的家族关系之中。作为家庭革命者,一个中国人对待他整个家族的态度,尤其能够体现出他的奉献精神和利他主义道德观。一个家庭革命者,毫无利已的动机,把整个家族的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共产主义式的家族革命精神,每一个家庭革命者都要学习、都要弘扬这种精神。一个家族的各个小家庭要联合起来,才能战胜更大的困难,取得家族更大的利益和进步。家庭革命者要反对狭隘自私的家庭本位主义——不管不顾家族更大的利益和进步是不对的,是不符合共产主义式的家族革命精神的,也不符合优秀的中国传统家庭价值观。

  当然,家庭革命者是倡导自力更生的。他们知道,家庭革命的胜利,首先是依靠自己家庭的斗争,其次才是家族的援助。已经获得革命胜利的家庭,应该援助家族内正在争取胜利的其他家庭的斗争,这是共产主义式家族革命的义务。推进共产主义式家族革命的家庭,是完全新型的家庭,是推翻了狭隘自私的家庭本位主义的家庭。在这些家庭间的相互关系中,实现着家庭利益和家族利益相统一的原则。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理想把这些家庭紧紧地联结在一起。

  推进共产主义式家族革命的各个家庭要联合起来,推进家庭革命的邻居和老乡,朋友和战友,同学和同事的家庭之间,也要在某种程度上联合起来,全中国追求创新和革命的家庭要联合起来,所有立志于家风建设和家庭文化振兴的中国家庭要联合起来,结成最广泛的中国家庭革命统一战线——反对自私自利、腐朽落后的西方家庭价值观,保卫义利合一、优秀进步的中国家庭价值观。

  3、擂响中国家庭英雄主义革命精神大进军的战鼓

  一个坚持正义、不怕牺牲的中国家庭,具有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它要压倒一切困难,而决不被一切困难所屈服。一个具有革命精神传统的中国家庭,一定拥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主义精神,一定拥有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这样的革命家庭,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家庭革命者,这个家庭革命者就要继续战斗下去。无论在什么时代,正义的、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对于一个中国家庭来说,都是最可宝贵的。

  毛主席的家庭就是这样一个坚持正义、不怕牺牲,具有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革命精神的中国家庭,它要压倒一切挑战,而决不被一切挑战所屈服。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保卫国家的安全,毛主席的家中共牺牲了七位亲人,另有三个家人失踪。当有人问到:“毛主席希望子女们怎样做,才满意呢?”毛泽民烈士的妻子朱旦华回答说:“理论联系实际,获得真知,独立思考分析,获得良知;无私无欲,不怕牺牲,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65年夏,毛主席对在北京治病的毛远新讲:“越南战争可能会越打越大,如果越南要求我们支援,你敢不敢去打一仗?”当听到毛远新回答:“敢去”时,毛主席非常高兴地说:“你是我们家唯一的壮丁喽!”毛主席是真的准备一旦正式派志愿军赴越,就送毛远新去越南打仗的,为此还通知汪东兴,从警卫中队调来各种枪支,让毛远新反复练习,并安排了打靶。这就像当年送毛岸英上抗美援朝前线一样。(参见马社香《毛泽东教育理念及实践的初步探索一一朱旦华访谈录之二》 乌有之乡 2013-12-05)

  中国人的家庭英雄主义革命文化是异常丰富而强大的。中国人超越私欲、超越功利的更高的精神支柱,很大程度就维系在这种家庭文化之上。让我们擂响中国家庭英雄主义革命精神大进军的战鼓,让我们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家庭革命的胜利吧!让我们高举起中国家庭革命文化复兴的大旗,而勇敢地前进吧!

  二、干部家庭尤其应该保持革命文化的优秀本色

  4、干部家庭尤其应该保持革命文化的优秀本色

  我们的干部必须是革命的干部,我们的干部家庭尤其应该保持革命文化廉洁奉公、艰苦奋斗、服务人民的优秀本色。否则,干部家庭的文化建设就会走上腐化堕落的邪路上去。必须警惕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干部子弟却往往缺乏革命文化的优秀本色:娇生惯养,没有经验,架子很大。1958年的一天,毛泽东在同湖北省委秘书长梅白谈起领导干部子女的教育问题时,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有些高级干部的子女也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汉献帝”,娇生惯养,吃不得苦,是温室里的花朵,有些是“阿斗”呀。中央、省级机关的托儿所、幼儿园、部队的八一小学,孩子们相互之间比坐的是什么汽车来的,爸爸干什么,看谁的官大。这样不是从小培养一批贵族少爷吗?这使我很担心呀!他特别强调,高级干部的子女不管好,总有一天要犯罪的。1959年冬天,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期间再次指出:“我很担心我们的干部子弟,他们没有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可是架子很大,有很大的优越感。要教育他们不要靠父母、不要靠先烈,要完全靠自己。”今天,中国的大大小小的贪官们包括徐才厚们、令计划们,无疑是廉洁奉公、艰苦奋斗、服务人民的中国革命文化的背叛者,他们的家庭文化是腐败堕落的家庭文化,他们的家庭是他们腐败堕落的泥潭,他们的家人是他们腐败堕落的同谋。

  5、不迷信权威的态度应该成为家庭革命者的态度

  家庭革命文化还包括敢想敢干、不迷信权威的造反精神。家庭革命者需要展露其不迷信权威的独立性、革命性和创造性。早在1919年7月21日,青年毛泽东既已指出:“我们反对孔子,有很多别的理由。单就这独霸中国,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郁郁做二千年偶像的奴隶,也是不能不反对的。”1938年5月21日,毛泽东对东西方的思想权威黑格尔和孔子有过这样一番议论,他说:“黑格尔是马克思的老师,此人似乎当了一世教员。我们中国的孔夫子起初做官,以后撤职,大概就是当教员当到死吧!我们要学习黑格尔,学习孔夫子。我们三四百人,可否出几个孔夫子,出几个黑格尔呢?”毛泽东这段话无疑可以看作是对现代中国人尤其是对现代中国的青年人的一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期许与鼓励。毛主席一贯反对将历史上的权威思想教条化,反对将其思想不分精华和糟粕地搅在一起、禁锢国人。新中国成立后,他多次讲到现在的时代已经远远超过了孔子的时代,表现出古不胜今、今能胜古的革命豪情。他说:“我们中国有了共产党,总比孔夫子高明一点吧”,“比孔夫子走得宽”。即使对于共产主义思想的老祖宗马克思,他依然高瞻远瞩、举重若轻地指出:“几千年以后看马克思,就像现在看孔夫子。”今天,毛主席不迷信权威的态度,当然应该成为家庭革命者的态度。

  6、青年人可以成为敢想敢干的家庭革命文化的主力军

  青年人往往最富有革命性,可以成为家庭革命文化的主力军。有人说,青年人容易犯错误,老年人则相反。毛主席不赞成这样的观点。《论语•为政篇》说到孔子的自述其人生历程与境界:“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延安时期的毛泽东对此评论说:“孔夫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即使到七十岁相信一定也还是会逾矩的。”“经验是永远学不足的。”“青年要犯错误,老年就不犯错误呀?孔夫子说,他七十岁干什么都合乎客观规律了,我就不相信,那是吹牛皮。”1958 年毛主席在成都会议上说:“自古以来,创新学派都是学问不足的青年人,他们一眼看出一种新东西,就抓住向老古董开战。而有学问的老古董,总是反对他们的。”(《毛主席论教育革命》第13 页)1958 年5 月18 日,毛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讲:“年青人打倒老年人,学问少的人打倒学问多的人,这种例子多得很。……举这么多例子,目的就是要说明年轻人要胜过老年人的,学问少的人可以打倒学问多的人,不要被权威、名人吓倒,不要被大学问家吓倒。要敢想、敢说、敢做,不要不敢想、不敢说、不敢做。这种束手束脚的现象不好,要从这种现象里解放出来。”(《毛主席论教育革命》第14 页)现在,我们说,家庭革命的广阔天地是大有可为的,青年人要敢想敢干,不要被经验与理论的暂时匮乏所吓倒。

  三、家庭革命需要学习型的家庭文化

  7、家庭革命需要学习型的家庭文化

  家庭革命需要学习型的家庭文化——家庭革命的陷阱是散漫和懒惰,家庭革命的大道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如果一个家庭,没有团结向上、积极学习的家庭文化,就一定是一个散漫懒惰的家庭,而散漫懒惰的家庭是不能战胜各种挑战的。要把一个散漫懒惰的家庭,改变成为一个团结向上的家庭,家庭革命者面前的工作是很艰苦的,他的经验是很不够的。因此,必须善于学习。家庭的情况也是在不断变化的,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还是必须得学习。即使是立场比较坚定、知识比较丰富的家庭革命者,也还是要再学习,要接受新事物,要研究新问题。为了强调学习的重要,毛泽东说:“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毛泽东从四五岁开始,一直到耄耋之年、重病缠身,依然是生命不息、读书不止,读了将近80年、上万册的书,可以说是全世界一辈子活到老、学到老的最高典范。实际上,学习也是人生的一件好事、乐事,《论语》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8、不断学习、革命,反对散漫懒惰

  家庭革命首先是一种破坏,是对于家庭旧价值、旧秩序和旧文化的破坏;家庭革命同时也是一种重建,是对于家庭新价值、新秩序和新文化的重建。在这样的破坏和重建过程中,家庭革命者应该能够学会他们原来不懂的东西。他们不但要善于破坏一个旧家庭,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家庭,而建设一个新家庭显然是更重要的,这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不断的革命才能达到。

  需要再次指出的是,散漫、懒惰正是家庭学习和家庭革命的障碍与顽疾。孔子《论语•公冶长篇》说:“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毛泽东曾借用这个故事号召大家努力学习,切不可以像散漫懒惰的宰予那样。他说:“大家都要努力学习,不可落后,不可躲懒睡觉。从前孔子的学生宰予,他在白天睡觉,孔子骂他‘朽木不可雕也’,对于我们队伍中躲懒的人,也可以这样讲一讲,但是对学习有成绩的,就要奖赏,有赏有罚,赏罚严明。”

  9、对自己学而不厌,对家人诲人不倦

  家庭学习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不管家庭的具体情况,适用的和不适用的,一起搬来。这种态度是不好的态度。另一种态度,学习的时候用脑筋想一下,学那些和家庭情况相适合的东西,即吸取对家庭有益的经验。家庭革命者需要的是后一种态度。不仅如此,家庭革命者还需要“对自己学而不厌,对家人诲人不倦”的更高的标准、更好的态度——我们要学习毛主席的名言:“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毛主席大力提倡的这种学习态度,追寻其精神源头,当知肇始于被他称作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圣人”的孔子。孔子在《论语》中说过:“可以与人终日而不倦者,其惟学乎?”“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家庭学习也是一样。家庭学习的敌人是什么?是家庭革命者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家人诲人不倦,家庭革命者应取这种态度。

  10、家庭革命领导者切记什么时候都不可以骄傲

  还有一些人很骄傲,读了几句西方的家庭理论,就自以为了不起,尾巴翘到天上去了,可是一旦家庭遇到大风大浪,他们的立场,就显得暧昧、动摇。家庭革命的理论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相反,需要的倒是其反面即诚实和谦逊的态度。一个家庭革命领导者,即使有许多的长处,有很大的功劳,也要切记不可以骄傲。如果真的骄傲起来,不再虚心学习,不再继续努力,不再尊重其他家人,他的领导地位就会出现动摇,家庭管理也会陷入混乱之中。《尚书•大禹谟》说:“满招损,谦受益”,毛主席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不可违逆的真理。家庭革命领导者切记什么时候都不可以骄傲,什么时候都不可以翘尾巴。

  四、要学习家庭革命的指导理论毛泽东思想

  11、要学习家庭革命的指导理论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是唯一的正确的指导家庭革命的科学理论。学习毛泽东思想,不应当把毛泽东思想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家庭革命的行动指南;不应当只是学习其词句,而应当把它当成家庭革命的整体性的哲学和科学来学习;不但应当了解毛泽东思想揭示的一般规律,而且应当学习毛泽东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有些家庭革命者,读了一些毛主席的书,自以为有学问了,实际上并没有读进去,并没有在头脑里生根,也不会真的应用。为家人服务的思想,对家人诲人不倦的思想,为了家庭不断学习、不断革命的思想,在他们的头脑深处,在他们的人生实践中,还没有真正确立。我们要避免这种表面化、肤浅化的现象,我们要学习家庭革命的指导理论毛泽东思想,我们要让毛泽东思想在头脑里真正的生根,在不断推进的家庭革命现实中开花、结果。

  12、精通毛泽东思想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毛泽东思想

  精通毛泽东思想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毛泽东思想。一个家庭革命者,如果能应用毛泽东思想的观点,说明并解决一个两个家庭的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说明、解决的问题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他的成绩也就越大。我们家庭革命者,不仅需要正确的家庭革命理论,而且需要正确的家庭革命实践。如果有了正确的家庭革命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正确的家庭革命理论,是为了正确的家庭革命实践服务的。怎样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家庭革命的实际情况,互相联系、互相结合呢?通俗的讲,就是要“有的放矢”。“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放箭要对准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家庭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有些人却在那里“无的放矢”,乱放一通,这样的人就容易把家庭革命搞坏。

  13、既要强调实践第一,也要反对经验主义

  学习毛泽东思想,不但要从书本上学,主要地还要通过社会实践接近人民群众,通过家庭实践接近全体家人,才能真正学到。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家庭革命实践学习家庭革命规律,这是家庭革命者的主要学习方法。实践是第一位的,家庭革命实践是家人共同的事,常常不是先学好了再干,而是干起来再学习,干就是学习。有相当生活经验的家庭革命者,也要学习一些思想上的东西,要认真读毛主席的书,然后才可以使家庭经验,带上条理性、综合性,上升成为家庭革命的思想,然后才可以不把家庭的局部经验,误认为即是家庭的普遍真理,才可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14、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从普通的家庭成员到家庭革命者之间有一个距离,但不是万里长城,而是可以迅速地消灭的。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干家庭革命,就是消灭这个距离的方法。中国的老话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家庭革命,入门是不难的,深造也是办得到的,只要有心,只要善于学习罢了。家庭革命者,必须向一切精通毛泽东思想的人们,学习家庭革命的理论和技巧。“拜他们做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什么是不装?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夫子的学生子路,那个人很爽直,孔夫子曾对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得就是不懂得,懂得一寸就讲懂得一寸,不讲多了。”(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口头政治报告)一个普通的家庭成员,只要他认认真真地学习毛泽东思想,老老实实地学习毛泽东思想,就一定可以成为一个立场坚定、行动有力、作风顽强的家庭革命者,就一定可以通过积极主动的家庭革命实践,迅速消灭他与家庭革命者之间看似不可逾越的距离。

  五、家庭革命需要实践型的家庭文化

  15、家庭革命需要实践型的家庭文化

  家庭革命从本质上说是一场家庭的实践革命,家庭革命需要实践型的家庭文化。家庭革命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是从各种现成的社会理论和家庭理论中找来的吗?不是。家庭革命的正确思想是家庭成员头脑里固有的吗?也不是。家庭革命的正确思想,只能从家庭革命的实践中来,只能从家庭的思想革命、经济革命和生活革命等实践中来。家庭革命具有显著的实践性特点,家庭革命理论的基础是家庭革命实践,又转过来为家庭革命实践服务。与认识家庭相比,改造家庭是更重要的。家庭革命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家庭革命理论,即家庭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家庭,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家庭,建设家庭。家庭革命者的社会存在,决定他们的思想。而代表家庭革命的正确思想,一旦被家庭革命者掌握,就会变成改造家庭的物质力量。

  16、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家庭革命认识论

  家庭成员们在家庭革命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这些经验积累多了,感性认识就会产生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家庭革命的思想。这是家庭革命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家庭存在到家庭思想的阶段。这时候的家庭革命思想,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家庭革命的规律,还没有得到证明。于是就有了家庭革命认识的第二个阶段,即由主观精神到客观物质,由家庭思想到家庭存在的阶段,这就是把第一个阶段确立的家庭革命思想,放到家庭革命实践中去,以检验这些思想是否正确,是否能够取得成功。一般说来,经过检验,成功了的家庭革命思想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家庭革命思想就是错误的。

  家庭革命者的认识,经过家庭革命实践的考验,又会产生一个意义更加伟大的飞跃——只有这个第二阶段的,从家庭革命思想到家庭革命实践的飞跃,才能证明第一阶段的家庭革命思想,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再无别的检验家庭革命真理的办法。一个关于家庭革命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就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家庭革命认识论。

  毋庸置疑,以上论述当然是毛主席《实践论》等文章思想在家庭革命哲学领域内的探索应用。事实上,毛主席的家风就是崇尚实践的家风。正是出于对实践的极端重视,毛主席崇尚说话谨慎、行动勤敏,反对言过其行、只说不做。毛主席之所以给他的两个女儿取名:李敏、李讷,其意即取自《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取这样的名字,无疑体现了毛主席引导孩子重视实践的良苦用心。同样,正如俗语所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毛主席的亲家张文秋同志,她也是这样一个重视实践、拼命工作、夜以继日、顾全大家、为国奉献的老革命。她教育三个女儿的一句口头禅就是:“家里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工作上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她的三个女儿在这样良好的家庭教育影响下,无不对工作尽职尽责,每个女儿都是名副其实的实干家。(参见毛新宇《母亲邵华》第189页)

  17、怎样才能检验家庭革命认识的正确性与先进性

  家庭革命者要积极参加改变家庭现实的家庭革命实践。任何家庭成员要认识什么是家庭革命,要知道怎样进行家庭革命,除了投身家庭革命实践那个具体的环境之中,是没有办法解决的。你要有家庭革命的正确认识,你就得参加改变家庭现实的家庭革命实践。你要知道苹果的味道,你就得亲口吃一吃,才能知道。你要知道家庭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家庭革命的直接实践。一切家庭革命的真知,都是从家庭革命的直接经验发源的。

  家庭革命的认识是从家庭革命的实践开始的,那些经过家庭革命实践得到了理论化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家庭革命实践之中去。归根结底,家庭革命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家庭革命认识,到理性的家庭革命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用理性的家庭革命认识,指导新的家庭革命实践这一个飞跃。只有完成这个飞跃,只有用家庭革命实践最终结果的成败,即家庭斗争的成败,才能检验家庭革命认识的正确性与先进性。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家庭斗争力量的对比,不能完全以家庭斗争的成败,评定所有家庭革命思想的对错。在家庭革命斗争中,掌握正确家庭革命思想的家庭革命者,有些时候的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其思想的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处于明显劣势,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随着以后力量对比的逐渐改变,用正确的家庭革命思想指导的家庭革命实践,总有一天会取得其必然的成功。

  18、怎样成为推动家庭革命事业胜利前进的真正栋梁

  一个家庭革命者,通过积极参加改变社会现实和家庭现实的革命实践,是可以成为家庭革命事业的真正栋梁的。一个家庭革命者,如果他在战胜各种挑战的实践斗争中,在努力工作、教育孩子和照顾老人的斗争中,克服了很多的艰难困苦,表现了极大的勤劳与智慧,保持了强大的忍耐性和旺盛的积极性,那么,他就是家庭革命的骨干与模范,他就是推动家庭革命事业胜利前进的真正栋梁。

  毛主席的二儿媳邵华将军,就是这样一个承担了太多压力重担,家里家外事事操心的骨干与模范;就是这样一个为国为家无私奉献的栋梁之才。在她的不懈奋斗、艰苦努力下,在工作上,编著出版了各类作品八十余部两千五百余万字,始终把学习和宣传毛泽东思想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家庭中,既要教育培养儿子勇于实践、刻苦读书,更要无微不至地精心照顾自己年事已高的母亲和一直患病的丈夫,母亲活到九十九岁,丈夫也活到八十四岁,而她自己积劳成疾,只活到了六十九岁。关于自己的人生之路,邵华曾经在自述中写到:“路——几十年来,在我的脚下走的是那样的艰难,我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照顾好年事已高的革命母亲,陪伴好身体欠佳的丈夫,教育好儿子,感到肩上的担子比常人更重。我竭尽全力支撑着这个特殊的家,一个社会瞩目的家。在事业和家庭的喜悦背后,我曾经历过许多酸甜苦辣……”(《邵华自述》 转引自毛新宇《母亲邵华》第386页)毛主席在给毛岸青的一封信里,有这样一句话:“少华(邵华)是个好孩子。”这无疑是一个正确的评断。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在家庭中,邵华都用她一生无私奉献的革命实践,印证了毛主席的这句话。

  邵华去世后,她的儿子毛新宇追忆母亲为毛家奉献的一生,满怀深情地总结到:“几十年来,母亲忠实地履行着儿媳、妻子和母亲的神圣职责,为了我们毛家后继有人、兴旺发达,她含辛茹苦、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对这个家倾注了全部心血。毛家后代理应为母亲在家史上重重地记上一笔!”(毛新宇《母亲邵华》第253页)

  六、毛主席的家庭教育联系实际、重视实践

  19、毛主席反对培养脱离实际的赵括式知识分子 

  战国时期的赵括是脱离实际、纸上谈兵的“佼佼者”。毛主席多次对身边子女讲起赵括的故事,他最担心中国的教育制度是在培养赵括式的知识分子。书读了很多的赵括,兵书兵法一套套讲得头头是道,连他父亲赵奢也辩论不过他,但到长平之战却打了大败仗,由此加速了赵国的灭亡。正是从这个意义出发,毛主席说,“书读得越多越蠢,赵括不如他的父亲赵奢。赵奢没有儿子读的书多,却有大量带兵打仗的实践知识。如果赵奢不死挂帅,赵国不会如此惨败。”

  这里,毛主席不是反对读书,反对知识,而是反对脱离实践的读书,反对脱离实践的知识。他认为,那些只有书本知识而没有实践知识,上了大学就觉得自己是精神贵族的人,只不过比别人多读了几本书而已,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这些理论脱离实际的知识分子,真正到了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科学实验的第一线,恐怕也只能和赵括一样,几十万大军就白白葬送了。这是真正害人误国的。

  20、毛主席的家庭教育联系实际、重视实践

  毛主席说过,“国民党军队中那些能打仗的将领,大多是早期黄埔军校出来的学生,因为他们联系实际,从士兵做起。后来陆军大学出来的将领,书读的不少,却没有几个真能打仗的,就是因为他们脱离实际。”正是基于这种担心和考虑,毛主席的侄子毛远新从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原本分到指挥机关当参谋,但毛主席则非要他下到基层连队,从战士干起。还有一件小事,也可以看出毛主席在家庭教育中,是怎样鼓励孩子动脑动手、勇于实践的。李讷上中学时买了个闹钟,毛主席就要毛远新动手把闹钟全拆开,然后再重新装好。后来毛远新的妈妈给他买了辆自行车,他上来就把车子拆到不能再拆的地步,然后又把车子重新装好了。(参见马社香《毛泽东教育理念及实践的初步探索一一朱旦华访谈录之二》 乌有之乡 2013-12-05)毛主席教育后代子女的做法,为我们树立了联系实际、重视实践、勇于实践,倡导实践型家庭文化的优秀榜样。

  21、知识分子应该认识并改正自身脱离实际的重大缺点

  毛主席重视实践,反对培养脱离实际的知识分子,还因为他对于文化、知识、才智、能力和地位的认识,一贯是深刻独到的,也是有着充分事实依据的。1960年2月初,毛主席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时,有这样一些谈话:“文化高低和才智大小这两件事情不是一致的东西。旧社会的规律是:被压迫的阶级文化程度低,一般地说他们知识少,但是比较聪明些,原因就是他们参加生产劳动,联系社会生活,他们的社会生活知识丰富;压迫的阶级,他们的文化水平高,书读得多,一般地来说他们的知识多,但是他们比较愚蠢些,原因是他们脱离生产劳动,脱离社会生活。刘邦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的心理。科学发明也不一定出于文化高的人。许多工程师并没有发明,而普通工人反而有发明。当然,我们并不是否认工程师和工人的差别,不是不要工程师。历史上常常是文化低的打败文化高的。在我们的国内战争中,我们的各级指挥员,从文化上说,比国民党的那些从国内和国外军事学校出来的军官低,但我们打败了他们。”“我们的干部子弟,一般的说来,就不如非干部子弟。他们的架子很大,优越感很强,可是没有生产经验,没有社会经验。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警惕,如果我们及早注意,是可以解决的。”(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现在是高等教育渐趋普及的时代,知识分子比例的大量增多,已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实。身为知识分子的家庭革命者,应该充分地认识自身有可能脱离实际的重大缺点,应该充分地认识“知识分子劳动化、理论知识实践化”的深刻道理,多投身于具体的家庭革命实践之中,在实践中改正缺点,在实践中提高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