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节”是对女性的歧视吗?
是歧视。
我非常喜爱的美剧《辛普森一家》中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丽萨(小女权主义者)买了最新款会讲话的芭比娃娃回来,布置了一个讲台,想让她做一场精彩的演讲。
拉环之后娃娃说的第一句话是“学校里能逛街就好了”。
再次拉环“我们给男生做饼干吧”。
(之后还出现了“想太多会长皱纹哦!”“我的名字是斯黛茜,但你可以叫我‘口哨声’”)
丽萨捧起娃娃,失望又期待地看着她:“Stacy,我一直等着你能开口说话,你难道没有什么有意义的话来说吗?”
娃娃回答:“don't ask me, i'm just a girl (媚笑)!”
哥哥Bart听到了,起哄道:没错妹妹,快学着她说。
Lisa愤怒了:
这并不好笑!无数女孩会以为女生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她们认为自己除了花瓶什么都不能做,唯一目标就是打扮漂亮然后找个有钱的老公!
然后一天到晚跟她们一样空虚无聊的朋友们煲电话粥,讨论打扮漂亮和拥有有钱的老公是多么美好的事!
————
回到我们的主题。其实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女生节”了,2015年百度等网站首页就是“女神节”,今年天猫首页是“女王节——活出你的漂亮”。
这里的“女王”肯定不是指那位“和国家结婚”的伊丽莎白一世,而是供起来当宝贝养着的“活出你的漂亮”就行的女王。
“妇女”相对于“女生”而言,一个重要区别是年龄变大,或者说“变老了”。
当一名20岁上下的男性被评价“他是个真正的男人”“他终于成为了真正的男人”,一定会很开心,因为这代表了他的成熟、独立、值得信任、能够担负起责任。虽然也有“年龄变大”的意思,但这对于男性来讲并不是什么负面评价,年龄小并不是男性的重要资本,相反正所谓“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男性的许多优良品质正是随着年龄增长才磨砺出来的。
但是如果把“男人”换成“女人”或“妇女”去评价一名类似年龄的女性,她十有九点九会非常不快,因为这代表着她们“年龄大了”“变老了”,而当今这个社会体系下,“年轻”是女生非常重要甚至最重要的资本。
诚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女性也会有学识的进步、工作技能的提升、心智的成熟,但这些所有的成长加起来很多时候都比不上一个“年轻漂亮”带来的好处多。
这个社会中女性被逐渐物化,她们逐渐被定位成“生育机器”(相应地男性被定位成“赚钱机器”),平时供起来当“女神”养着,以便需要的时候能够更好地激发起男性生育的欲望。“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这句前段时间很流行的话换个表达其实就是“胸大无脑好”。
其实这并不仅仅是当今中国的问题。
上面那个故事的后续是这样的。
Lisa来到学校,所有女生都在抱着娃娃听她讲话。Lisa告诉其他女生这个娃娃的话语有性别歧视(sexist),女生们却捂着嘴偷偷地笑,他们嘲笑Lisa竟然说那种羞羞的脏话
连爸爸妈妈都不支持她,反而觉得她是在多管闲事,妈妈甚至说,我不也是玩着这些娃娃长大的吗,也没出什么问题啊?(小时候聪明能干的妈妈Marge,成年后果然成了一名全职家庭主妇)
Lisa想尽办法找到了娃娃最初的设计者Lavelle女士,但后者早就退出公司了。Lavelle说,自己年轻时候和这个Stacy娃娃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这么多年来这种生活方式给了她很多教训。她换了五个丈夫,都是社会上层的大男子主义者,她从不愁吃穿但过得并不幸福。
在Lisa的劝说和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下,Lavelle女士决定设计一个新的,倡导独立女性思想的娃娃,投放市场后叫作“Lion heart”
生产Stacy娃娃的公司为了继续独占市场,推出了新产品与之竞争。Lisa在商场大声呼吁,同胞们不要被骗了啊,他们所谓的新Stacy娃娃,只不过比原来多了一顶帽子而已,其他一丁点都没改变!
但女生们却说:但她有了一顶新帽子啊!随后疯狂地扑了上去
没有办法,大资本家们垄断着营销和传媒,而大众又是没有自己判断能力的,只能向木偶一样被操控着盲目消费。 影片最后,丽萨落寞地站在一件也没卖出去的“Lion heart”娃娃旁:
Well, I guess you can't beat big business.
There's just no room for the little guy.
女性抵制“妇女节”,拥抱“女生节”“女神节”,本质上就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们损失的远远大于得到的。 而这种状态在资本控制着营销、传媒等一切话语权的社会里是不可能改变的,因为3.8妇女节本身就是纪念劳动女性一次次争取自身权益的罢工、运动、革命而设立的,这明显严重损害资本家的利益。
大家还是来过“女生节”“女王节”“女神节”吧,毕竟,傻白甜的钱要好赚得多。
(完)
说明:
1.这篇本来想3.7或3.8发,但是本公众号因为某些文章涉及不宜公开讨论政治内容而被封了一段时间,今天才放出来。
2.发到知乎上之后,一些人予以反驳,强调他们学校或他们所理解的女生节就不是这个意思。在这里说明一下,学校中的各种行为是组织松散甚至毫无组织的个人行为,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会一样,当然不是我们讨论的对象。这里讲的主要是指大型企业在营销语境中的“女生节”。
3.其实目前我们的情况和当年西方国家并无二致。葛兰西早在20年代《狱中札记》中就写到,资本家用福特主义生产,再用“美国主义”洗脑,刺激公众消费他们根本不需要的产品。
一点微小的贡献,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