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两种含义:狭义上指分封制的社会结构 ,这种提法最早是指西欧的中世纪的国家结构,中国夏商周先秦时期也存在类似的制度 。广义上的封建社会则是由马克思定义的 ,指的是以地主阶级剥削农民为经济基础的社会形态,中世纪的欧洲和公元前475年至公元1840年的中国就是这种社会形态。
中国古籍有“封建”一词,意思是“封国土、建诸侯”。唐朝柳宗元写有《封建论》,将夏、商、周、汉四个朝代认定为“封建”。显然,“封建社会”中的“封建”二字,是借用的这个词。
封建是一种社会制度,是国君建立政权后,把全国的土地包括土地上的人民分封给亲属、功臣,建立各王国和诸侯国。而各王国、诸侯国又把辖区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亲属和臣僚。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势力豪强集团。这些王国和诸侯国,对内残酷压榨掠夺辖区的人民,对外欺凌周边的弱小的国家,当势力强大之后,无视天下共主,谋求霸权,最后觊觎国家政权。分封制的目的是谋求政权的稳定,结果却埋下了军阀割据、动乱的祸根。分封制,各势力豪强集团政治上各行其是,经济上互相封锁,科学技术和文化得不到交流,极大妨碍了社会的进步。无休止的征战厮杀,对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人民成为牺牲品。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为开篇,揭开了封建军阀混战的序幕。
晋国本是周代实力最强的国家,但由于内部的势力豪强集团的争斗兼并,由六家到四家,最后智、韩、赵、魏四家内战,灭了智家,架空了晋公。最后周王室也只能顺水推舟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与晋侯并列。
然后是经历了长达254年的春秋七雄的争霸战争,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战争中消耗。最终周王朝也在混战中湮灭。
秦始皇一统中国之后,开启了帝制及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彻底打破自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强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又推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统一文化风俗,加强了大一统的凝聚力,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故称“百代都行秦政法”[。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虽然秦朝的国祚只有14年 ,很快被农民起义所推翻,而且史书都是一边倒的说是因为秦朝暴政。不否认暴政是亡秦的主要因素,但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一直被史学家所忽略,那就是灭亡的诸侯王国的复辟。陈胜吴广可以说是因为不堪压迫而反抗,而项梁、项羽则是以为楚国复国为目的的。刘邦的谋士张良则是为了韩国复国而加入到刘邦的队伍。也就是说,分封制不仅乱了当代,也影响到后世。
刘邦统一了全国之后,纠正秦朝的“ 错误 ”,沿袭周朝的封建制,分割天下,分封自己的子弟和功臣为诸侯王,人为的培养了豪强割据势力。没有几年,为了平息诸侯国的叛乱便疲于奔命。平息了外姓王的叛乱又迎来了外戚之乱,平息了外戚之乱又迎来刘姓血统王国的叛乱。到汉景帝时期 ,这种内忧达到巅峰,终于爆发了七国之乱。其中赵王刘遂还勾结匈奴共谋推翻大汉政权。深知藩镇割据之害的晁错力主削藩,却赔上了全家的身家性命。晁错的死没有换来叛军停止进攻,七国联军反而认为景帝软弱无能,更增强了推翻朝廷的信心,刘濞干脆自称东帝,与西汉政权分庭抗礼。七国之乱虽然平息,但对整个国家来说,元气大伤,对来自北方匈奴的侵扰无力反击,只能以和亲暂时苟安。到汉武帝时期,才彻底削平尾大不掉的藩镇割据。中央集权的巩固,使得西汉王朝的实力愈发强大,汉族人对匈奴的反攻,也逐渐拉开序幕,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固,起到了卓越的成效。另一方面也缓解了原诸侯王势力下百姓艰苦的生活,让文景之治的利端真正的覆盖向全国,巩固了国防,开启了大汉的盛世。
打开浩瀚的历史长卷,感慨良多。无论是柳宗元的《封建论》还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都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镜子。封建诸侯的割据、 膨胀是国家和人民的祸害,势力豪强集团的坐大也是威胁国家和平稳定因素。历史上的董卓、安禄山都是垄断了一方军政财政大权,然后才有裹挟百姓、发动叛乱、威胁朝廷的能量 。董卓直接导致大汉政权的倾覆,带来了连续几百年的战乱 ;安禄山则把盛世大唐推向了衰败。
历史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总是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中轮回,人们不会相信还会复辟到分国土建诸侯 的时代 。而事实上的今天却出现了高级别的分封 。新中国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已经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我们的国民经济已经上升到世界第二 。今天的分封,不是按打江山的功劳和王室成员划分诸侯国的领地,而是要把全民的艰苦奋斗、节衣缩食建立的GQ按拥有资本的多少、权力的大小分给私人资本、外国资本和企业的高管。将全民的财产法人化、股份化给中外私人资本 ,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建立起一个个独立的经济王国。当趟过了深水区,走完了最后一公里,GJ的经济命脉就掌握在大大小小的经济诸侯王的手中, 从此D和ZF就成了空架子,任凭资本的摆布。焉知哪天会不会再冒出个赵王刘遂勾结匈奴共谋推翻大汉政权?
没有什么理由,就是因为这种封建的经济分封制是现代企业制度。
我又想到七雄争霸,想到七国之乱,想到董卓和安禄山。国家的经济命脉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之后,国家还能是国家吗?没了国家,人民还能安居乐业吗?社会还能发展吗?
于是,我有想到了《阿房宫赋》: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