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社会主义复兴

江山丨劳模故事:《吕玉兰》连载之三十:朝鲜、阿尔巴尼亚之行

作者:红色联播 发布时间:2019-04-14 08:29:22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a8fb6865dea45ffcd91b30de5ab7e6ab.jpg

  1970年6月24日到28日,玉兰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员,访问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这是玉兰第一次出国访问。

  当年周恩来总理于4月访问了朝鲜,中朝两国政府发表了联合公报,揭开了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的新篇章。为了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中朝两党决定再次同时派出高级代表团进行互访。

  当时任中共中央委员、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的吕玉兰,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主任方毅和中国驻朝鲜大使李云川等,都是代表团成员。团长是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黄永胜。代表团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党组织指定玉兰为党支部书记。

  赴朝的头天晚上,周总理接见了中国代表团全体成员,对这次出访进行了具体安排。

  6月24日上午10时,中国代表团在北京首都机场乘专机前往朝鲜。同机前往的还有越南、越南南方、老挝代表团。到机场欢送的有:周总理、李先念副总理、郭沫若副委员长等。中午到达平壤时,机场上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朝鲜内阁第一副首相金一、内客副首相李钟玉、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长吴振宇大将等前往迎接。下午5时,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亲切会见了中国代表团的全体同志,双方进行了十分亲切友好的谈话,并合影留念。

  访朝期间,代表团先后参加了“迫使美帝国主义侵略军撤出南朝鲜斗争日”和“支持中国人民反对美帝和解放台湾斗争”的群众大会,向朝、中、苏烈士纪念塔献了花圈,参观了万景台金日成首相旧居,观看了朝鲜文艺工作者的演出。

  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玉兰,在出国访问期间也是如此。在瞻仰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墓时,她不禁浮想联翩:“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英勇战斗。在烈士花名册的第一册上,就印着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的名字。因此,经过战火的考验和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才是真正的友谊。”在参观金日成旧居时,她又在笔记本上写道:“金首相也是农民出身,他从小勤劳好学,后来参加抗战。金首相是打出来的,所以在人民群众中威信很高。

  这次访问,于6月28日结束。当天下午3时半,玉兰他们回到北京。为了表示对中朝关系的重视,周总理亲自到机场迎接。

  在玉兰的笔记本上,记载着6月29日发生在首都机场上的事:“上午,周总理欢送朝鲜代表团团长朴成哲圆满结束对我国访问回国。在机场上,周总理给外宾介绍了我的情况。他说:‘这是河北的吕玉兰,中国代表团团员,刚从朝鲜回来。她是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15岁当社长,20岁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把一个穷沙窝改变成林茂粮丰的东留善固。吕玉兰同志是我们中央委员中最年轻的一个,她是晚婚的代表。’总理又面向我问道:‘有男朋友了没有?’,我说‘没有。’总理又问:‘是真的吗?’我不好意思地说:‘是真的没有。以后有了,一定告诉总理,一定跟总理商量。’总理又朝着外宾笑着说:‘到时候,可得请我们吃喜糖啊!’朴成哲团长笑着对我说:‘结婚时,我们要来祝贺。’总理谈笑风生,充满着欢笑、亲切、友谊的气氛。朴成哲的飞机走远了,总理再一次对我说:‘玉兰子,有了男朋友,可别忘了告诉我,可别忘了叫吃喜糖。’总理啊,总理!您像父母一样关心我的婚事,希望我成立自己的家庭,而且又表扬又鼓励,真是我们的好总理啊!”  1972年金秋10月,玉兰率中国青年代表团,应邀前往阿尔巴尼亚,参加阿劳动青年联盟第六次代表大会。这是我国在“文化大革命”中粉碎林彪反党集体、打开外交工作新局面后,出访的第一个中国青年代表团。

  据玉兰的笔记本记载,中国青年代表团的组成是:“团长:吕玉兰,女32岁,1958年入党,中央委员、中共河北省委副书记、河北省革委会副主任、临西县委第一书记。团员:刘国锡,男,31岁,1960年入党,河南水口山矿务局党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王德民,男,27岁,1966年入党,辽宁省东北工学院团委书记。工作人员:时钟平,中联部工青妇组青年三组组长,共产党员。阿文翻译:王岐山,中联部苏东组干部,共青团员。”

  为了做好准备工作,玉兰提前半个月到了北京。当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军区政委纪登奎,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原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耿飚等,向代表团详细介绍了国际国内的形势。有关外交政策和外交知识,特别是阿尔巴尼亚的情况,玉兰记了一大本。她写道:“阿尔巴尼亚位置在地中海旁边,面积28700平方公里,比中国的海南岛还小,全国四分之三的面积是山地和丘陵,国民经济主要是农业,人口210万,97%为阿尔巴尼亚族,其余为希腊族、南斯拉夫族和茨冈(吉卜赛)族,首都地拉那……”对阿语一窍不通的玉兰,为了便于友好交往,她还“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了好几个常用单词:“东家阿跌打”(阿语意为“你好”)、“结束米得里特”(阿语意为“谢谢”)。

  1972年10月21日,中国青年代表团离开北京。10月23日,到达地拉那,下午赶到都拉斯。这天上午,阿尔巴尼亚劳动青年联盟“六大”已在都拉斯市开幕。由于航班延误,代表团未能及时参加开幕式。但阿方十分重视中国朋友的到来,在主席台显著位置,给团长留了席位。

  24日,玉兰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团长,参加了大会并致贺词。随后,中国青年代表团向大会赠送了锦旗。

  玉兰这次出访,一共记了5本笔记,其中有一本专门记录了大会的情况,包括大会每天的活动,来自阿尔巴尼亚各地40多个代表的发言,以及应邀参加会议的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青年组织代表团的贺词。玉兰边记录边思考,真诚地表示要向世界各国青年学习,不断加深中国同世界各国青年的友谊。

  从代表团的整个访问过程来看,活动安排还是比较紧张的。据玉兰笔记载,“特别是开始那些天,晚上睡不好觉,白天更吃不好饭。越是这样,除了与阿方交谈外,在会议中间,还有许多其他国家代表团来访来谈,显得特别的忙。”

  玉兰一行应主人的邀请,先后参观访问了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坐落在亚得里亚海滨的著名海港都拉斯,矗立在培拉特区的巨型联合企业——毛泽东纺织联合工厂,地处南端的吉诺卡斯特区具有1300年历史的古城堡,以及水电站、农场、学校、机关和基层团组织等。这些参观访问,给玉兰留下了深刻印象。

  玉兰还深入到阿尔巴尼亚人民的生活中间。她曾在织布机前,与工人们亲切交谈;在农村田间地头,同青年农民一起挥锨劳动;在自由市场,询问各种农副产品价格……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玉兰,发现阿方在工作中也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她在笔记本上写道:“看到的缺点:(1)荒地比较多;(2)投入农业的劳力太少,青年更少;(3)工业产品的质量差。”

  在玉兰从阿尔巴尼亚带回的几十幅珍贵照片中,有一幅是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第一书记恩维尔·霍查接见她的照片。她在笔记本上记下了这次接见的情景:“11月8日,阿尔巴尼亚人民的伟大领袖霍查接见了我们。我首先转达了毛主席对霍查同志的亲切问候,祝他的身体万寿无疆。霍查让我抽烟,当我回答不会时,霍查说:‘我有吸烟的不好习惯。’我说:‘领导人用脑子多,马克思、毛主席都吸烟。’霍查表扬我:‘你会讲话。’他叫我谈对阿的观感,我谈了中国艰苦奋斗,谈了阿的建设成就和我们的一些建议。比如在谈到阿搞农业机械化时,也应搞半机械化,机器坏了,就往废铁堆里堆,太可惜,霍查称赞我:‘是毛泽东主席派来的好姑娘。’霍查同志接见时的谈话内容,后来我们用书面形式向党中央、毛主席作了汇报。中国青年代表团去阿参加会议和参观城市农村的感受,回国后也向党中央、毛主席作了报告,党中央转发了我们的报告。”出访途中,玉兰一行先后在前苏联首都莫斯科、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意大利首都罗马作短暂停留,参观游览了这些城市的一些名胜古迹,这里的风物给她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她在回忆前往途中的情景时,在笔记本上写道:“10月21日下午1时50分,从北京首都机场起飞,在苏联的伊尔库茨克和另一个城市各停留1小时,于晚上9点(北京时间凌晨2点)到达莫斯科。下飞机经海关检查,又飞到意大利。从北京到莫斯科这段路程的空中往下看,大雪封山,一片银白,看来气候寒冷得很。来到意大利首都罗马,一片绿色,气候温暖多了。在罗马,没有赶上去阿的飞机,晚了半天。”

  归国途中路过布达佩斯,她记述了同一位中国大使的友谊:“11月上旬,我们青年代表团回来路过匈牙利,使馆的吕大使接待了我们,请我们休息一下,并让我们在首都布达佩斯参观游览。这个城市比地拉那繁华多了。成队的小卧车,大街小巷、马路两旁都是。多瑙河被污染了,鱼都是汽油味,不能吃。很多楼房受污染,灰蒙蒙的,古城堡很多,保留得不错。大使夫人热情地带我们逛了市场。那时候,那里就有无人售货商店。大使夫人热情地问我们需要什么,非要给我们买件纪念品不可。她要送一个饭盒,我实在不需要。我说:‘夫人一定要买纪念品,就给我买块表吧!’当时,我的表是临出国时借的。夫人给我买了块苏联产的女表,当时合人民币七八十元。我一向不喜欢要别人的东西,可这时身上带的钱又不多,我就向大使夫人说:‘下来,我还给您人民币。’她说:‘不要,不要,只作一个纪念。’随团的工作人员也说,没关系。后来,这块表陪我工作了好多年。”

  莫斯科是返回途中停留的主要地方,这里的一切给玉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又飞到苏联莫斯科,住到了中国大使馆。那时,中苏关系很紧张,我们一出门,苏联的车子就跟上了,走到哪儿就跟踪到哪儿。我想,小时候就宣传中苏友好,我就戴过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的像章,现在关系弄得好僵啊!大使馆让我讲了一下中国基层的情况,还陪我们参观了莫斯科的红场,瞻仰了列宁墓。红场是一片宽阔的广场,在外国的广场中,红场算是很大的。(但是,我们天安门广场又大大超过红场好几倍,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第一流的广场。)红场是列宁检阅军队和群众游行队伍、党和国家庆祝十月革命节的地方。主席台下,是列宁墓,每星期对外开放几次,供人瞻仰。在这里,国内外的游人,没有不瞻仰列宁墓的。墓的进出口有卫士,列宁棺材四周也都有卫士守护着。我们自觉地排在人群里,静静地默默地向前走着。列宁安祥地躺在水晶棺里,左手下垂平放,右手放在胸前,身上穿着呢子军大衣,一个红灯泡照在列宁的脸上,让人看得十分清晰。人们都肃静地向列宁遗体鞠躬施礼,表达对这位伟大人物的崇敬之情。我发现,那里没有挂当时领导人的领袖像,到处只挂列宁像,这一样比我们国家好。我们还游览了莫斯科的市容,参观了苏联博物馆、宇航馆……看到了苏联近代科学的发展。”

  显然,难忘的朝鲜、阿尔巴尼亚之行,让玉兰扩大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